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洪慧

作品数:10 被引量:9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油田
  • 6篇盆地
  • 4篇油藏
  • 4篇渤海湾盆地
  • 3篇低渗
  • 3篇油层
  • 3篇油气
  • 3篇油气成藏
  • 3篇油气成藏模式
  • 3篇油气富集
  • 3篇油气富集规律
  • 3篇南堡35-2...
  • 3篇成藏
  • 3篇成藏模式
  • 3篇储层
  • 2篇油田开发
  • 2篇油田开发中后...
  • 2篇渗流
  • 2篇渗流特征
  • 2篇区长

机构

  • 10篇西北大学
  • 6篇中海石油(中...
  • 2篇中国石油长庆...

作者

  • 10篇全洪慧
  • 6篇张章
  • 5篇朱玉双
  • 1篇陈朝兵
  • 1篇朱静
  • 1篇李莉
  • 1篇牛小兵
  • 1篇邵飞
  • 1篇张洪军
  • 1篇辛红刚

传媒

  • 3篇地下水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学前缘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合理注水开发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白马中区延长组长8油藏是典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极高的储层非均质性和复杂的油水运动规律给注水开发方案制定带来较大困难。本次研究以生产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针对注水开发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政策,为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该油田在注水开发中存在三大矛盾,即注采井网与裂缝系统之间的矛盾,地层压力与单井产能之间的矛盾以及含水上升与注水参数之间的矛盾。研究结果认为深部调剖、高含水井转注、周期注水、优化注采参数、局部井网加密等开发政策的调整可以有效缓解上述矛盾。
全洪慧朱玉双朱玉双
关键词: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深部调剖周期注水西峰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西峰油田白马中区长8油层稳产技术研究
本文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开发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油藏工程、油层物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为指导,将油藏开发中动态资料与静态资料紧密结合,以油藏工程论证、三维地质建模以及油藏数值模拟为主要技术手段,为解决西峰油田白...
全洪慧
关键词:稳产技术数值模拟油藏工程长8油层西峰油田
文献传递
油田开发中后期对油气富集规律的再认识及意义——以渤海湾盆地南堡35-2油田为例
针对渤海湾盆地南堡35-2油田投产后实际生产特点与初始地质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综合利用钻井、录井、测井并结合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其古地貌、沉积特征、成藏模式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估。研究表明:馆陶组油...
全洪慧张章张振杰李栓豹黄雷
关键词: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富集规律渤海湾盆地
文献传递
渤海湾盆地近源陡坡带砂砾岩体储层地质特征研究——以渤海海域A油田东三段为例
近几年,随着渤海海域深层探井向陡坡带推进,近源陡坡带砂砾岩体复合油藏已成为渤海湾盆地最重要的勘探开发领域之一,但长期以来对以近源扇三角洲为沉积背景的砂砾岩体储层地质特征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次研究针对渤海海域石臼坨突起陡...
全洪慧
关键词:砂砾岩体复合油藏
油田开发中后期对油气富集规律的再认识及意义--以渤海湾盆地南堡35-2油田为例
针对渤海湾盆地南堡 35-2 油田投产后实际生产特点与初始地质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综合利用钻井、录井、测井并结合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其古地貌、沉积特征、成藏模式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估。
全洪慧张章张振杰李栓豹黄雷
关键词: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富集规律渤海湾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Y井区烃原岩特征分析及评价
2018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Y井区烃源岩的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明确鄂尔多斯盆地Y井区烃源岩主要泥岩型烃源岩和碳酸盐岩型烃源岩。根据研究区实际烃源岩条件和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泥岩型、煤系地层中的泥岩型、煤岩型、碳酸盐岩型等4类烃源岩综合评价标准。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3方面对研究区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对下一步勘探起到实际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Y井区烃源岩以上古生界为主,均已进入高成熟阶段或过成熟阶段,烃源岩属于中等较好烃源岩或烃源岩范畴,整体处于成气热演化阶段,已进入高成熟凝析油湿气~过成熟干气阶段。
张章朱玉双全洪慧
关键词:烃源岩鄂尔多斯盆地
合水地区长6油层微观渗流特征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超低渗透储层的微观渗流特征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以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渗流实验为主要手段,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方法对孔隙结构、岩石类型等进行测试。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的渗流特征以网状驱替和均匀驱替为主,指状驱替甚少;不同的驱替类型对应不同的最终驱油效率,均匀驱替模型最终驱油效率最高,指状驱替模型最低。储层物性中渗透率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孔隙度次之;适当地提高驱替压力能够有效地提高驱油效率;提高注水体积倍数也能适当地提高驱油效率;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张章朱玉双陈朝兵牛小兵辛红刚朱静全洪慧
关键词:渗流特征驱油效率储层物性非均质性
储层孔隙结构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以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组为例被引量:77
2011年
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低渗透油层进行微观水驱油实验,并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相对渗透率、压汞等分析测试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孔隙结构类型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之间内在联系,为油田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性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孔隙+裂缝双重孔隙介质3种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溶蚀孔和裂缝是影响本区微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实验得出主要的微观渗流类型为均匀渗流、网状渗流、指状渗流3种类型。储层孔隙结构类型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关系密切,不同孔隙类型储层对应不同的微观渗流特征;裂缝发育带的水驱油形式取决于孔隙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的相对大小;影响驱油效率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为储层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润湿性。
全洪慧朱玉双张洪军李莉邵飞张章
关键词:孔隙结构水驱油渗流特征安塞油田
利用油田开发资料重新认识油气成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35-2油田馆陶组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渤海湾盆地南堡35-2油田投产后实际生产特点与初始地质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综合利用钻井、录井、测井并结合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其古构造、沉积特征、成藏模式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估。研究表明:馆陶组油气聚集具有"古构造控制沉积相带、古构造控制油气聚集"的特点,具体为(1)南堡35-2油田潜山的古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的整体运聚特征,该结论不同于前人得出的油藏主要受控于岩性而不受控于构造的结论;(2)馆陶组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沉积,油藏主体分布于主河道叠合连片区,砂体的空间展布对油气的再次分配起着一定作用;(3)南堡35-2油田的成藏模式表现为"断裂控藏,深聚浅调"的特点,边界大断层及潜山不整合面为深层"油源网",使原油在深层馆陶组储层聚集,后期浅层次级断层活动强烈,部分原油被调整到浅层明化镇组形成次生油藏。南堡35-2油田馆陶组资源潜力十分可观,储量规模可能为之前预测的3倍。
全洪慧陈建波别旭伟张章张振杰
关键词: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富集规律馆陶组渤海湾盆地
芦子沟地区长6油藏井网系统论证被引量:1
2012年
芦子沟地区长6油层组属于特低渗透储层,井网系统的合理性直接制约着该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好坏。通过对研究区进行生产动态分析,发现研究区出现的单井产能下滑等一系列开发矛盾与井网适应性相关。结合油藏工程论证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研究区的井网系统进行评价,得出研究区最佳井网形式为菱形反9点注采井网,井排方向应与主裂缝方向一致(北偏东70度),合理井网密度为35.02口/km2;通过对排状注水进行论证,得出目前研究区不适宜进行排状注水。
张章朱玉双朱玉双
关键词:特低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