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冼明健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4篇血管
  • 4篇缺血
  • 4篇脑血
  • 4篇急性
  • 4篇出血
  • 3篇血性
  • 3篇血压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血管
  • 3篇脑卒中
  • 3篇老年
  • 3篇梗死
  • 2篇血液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网膜

机构

  • 17篇茂名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冼明健
  • 14篇江先娣
  • 12篇袁莉
  • 10篇杨职
  • 6篇雷建明
  • 5篇蓝崧
  • 4篇方玲
  • 4篇陈海
  • 2篇肖玉梅
  • 2篇黎朝茂
  • 1篇金雪静
  • 1篇麦建晖
  • 1篇官荣光
  • 1篇梁开文
  • 1篇蒙应东
  • 1篇廖耿
  • 1篇杨景宁
  • 1篇陈锦超
  • 1篇王新民
  • 1篇古东海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华夏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大血管TCD与MRA对照检测及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通过与磁共振血管显像(MRA)的比较,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行TCD、MRA+MRI检查,对照TCD与MRA探查颅内大动脉的血管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分析TCD与头部MRA对颅内大动脉的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结果表明,TCD与头部MRA对颅内大动脉的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良好。TCD对诊断颅内狭窄血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做常规和初筛检查。
袁莉陈海杨职梁开文冼明健李艳冰王新民江先娣
关键词:TCDMRA血管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磁疗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疗效观察
2001年
目的 了解血液磁极化疗法(血磁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将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血磁疗法,10次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8%。治疗组的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和肌力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血磁疗法是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一种先进方法,效果好,无副作用。
江先娣冼明健袁莉方玲
关键词:血液磁极化疗法脑卒中恢复期疗效
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对比研究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3例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60岁)随机分为抗凝组、抗血小板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一般措施及安慰剂治疗,抗凝组加用华法林,抗血小板组加用阿司匹林。分别在发病后I、3、6个月时比较各组卒中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1、3、6月时卒中复发率为21.57%,29.42%,37.25%,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分别为3.92%、9.80%、13.73和5.88%、11.77%、19.6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复发患者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率远高于普通人群,须及早进行二级预防,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确切,且安全。
冼明健雷建明袁莉江先娣
关键词:抗凝剂卒中二级预防
早期应用静舒氧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
2004年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静舒氧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及其安全性,为脑梗死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高压氧组和静舒氧组,3组均按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静舒氧组加用静舒氧治疗,每次250mL,2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高压氧组加用高压氧治疗,将患者置于高压氧舱中,0.2MPa,1h/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不进行静舒氧及高压氧治疗。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FD)程度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和Bather指数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ADL进行评价。结果:各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分均有增高,NFD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以静舒氧组改善最明显,治疗后FMA评分:上肢(38±9)分,下肢(75±10)分,Barthel指数(83±8)分,高于高压氧组:上肢(29±8)分,下肢(60±10)分,Barthel指数(74±10)分;NFD评分:静舒氧组(13±6)分,低于高压氧组(17±6)分(P<0.05);而高压氧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又明显高于对照组,NFD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静舒氧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无明显不良反应。
杨职陈海冼明健江先娣袁莉麦建晖
关键词:静舒氧脑梗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危险因素。方法 :对收治的 6 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再发率为 7.2 9% ,再次出血的临床表现较首次重 ,出血量较首次大 ,合并症较首次多 ,病死率明显升高 ;再次出血组与一次出血组的血压中平均收缩压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舒张压大于 90、95 mm Hg、收缩压大于 2 0 0 mm Hg及舒张压大于 95 mm Hg同时收缩压大于 2 0 0 mm Hg病例中 ,均与一次出血组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抓好血压的管理 ,是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的关键。
冼明健江先娣蓝崧雷建明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血压
糖尿病四肢神经肌电图与临床表现的关系(附152例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为了解测定神经传导速度(NCV)在诊断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方面的优势及有关影响因素,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52例糖尿病患者经神经肌电图测定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作了对照。结果显示MCV与临床的符合率为72.9%,SCV的符合率为61.5%。62.8%(上、下肢)。NCV异常率IDDM较NIDDM高,各为78.3%、65.1%(P<0.001)。糖尿病病程>10年及血糖控制不好对DPN的发病有影响。
欧文燊古东海徐增广冼明健
关键词: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肌电图并发症
葛根素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对血液流变性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患者1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栓通10ml及胞二磷胆碱0.5g静滴,治疗组加用葛根素0.4g静滴,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并于早期开始进行主动和被动综合功能训练,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能有效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且较安全。
袁莉冼明健江先娣杨职黎朝茂方玲蓝崧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葛根素血液流变学
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对比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年龄/〉60岁)186例随机分为抗凝组、抗血小板组和联合组,每组62例。抗凝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起始剂量2.5mg/d,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抗血小板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剂量100mg/d;联合组联合采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主要终点指标是出现缺血性卒中、严重出血、动脉栓塞表现。比较三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症状及体征,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抗凝组发生缺血性卒中3例(4.84%),抗血小板组11例(17.74%),联合组2例(3.23%),抗凝组与抗血小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抗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血流动力学及缺血性卒中症状、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与抗血小板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联合组出现2例消化道出血,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预防中,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治疗,而且较安全。
冼明健袁莉江先娣蓝崧杨职雷建明
关键词:抗凝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心房颤动脑血管意外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60岁以上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60岁以下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160例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SAH病因以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主,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发生率较低,而意识障碍多见,出现局灶损害症状亦较为常见,病死率较高。结论对老年不典型病例应高度重视,及时腰穿检查及颅脑CT检查,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冼明健江先娣杨职袁莉蓝崧方玲
关键词: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条件的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降压组和传统组,传统组按传统指南降压;降压组则对高于标准血压者均予降压治疗,目标血压为140/90mm Hg。分别在发病后24h、7d比较两组血肿增大情况,及3月时比较疾病转归情况(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结果脑出血后24h,两组患者脑血肿大小平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肿增大平均值和增大比例分别为2.30ml、15.73%和7.76ml、39.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后7d,两组患者脑血肿大小平均值、血肿增大平均值和增大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3月时,两组患者在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有利于减少血肿增大,而且安全。
冼明健雷建明袁莉江先娣杨职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血压脑血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