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翱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达拉奉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处理,观察组98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DN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DN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加用依达拉奉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更好,神经损伤程度减轻。
- 凌云翱
- 关键词:颈内动脉系统依达拉奉超敏C反应蛋白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氯比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rag/次,1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皮下注射,治疗组加用氯比格雷75mg/次,1次,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血小板(PLT)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D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LT及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用药过程中均未并发出血。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凌云翱徐元胡兰
-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进展性脑梗死
- 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96例,分成糖尿病性脑梗死组及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病情要比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严重(P<0.05),经过治疗后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血糖正常组要差(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应在扩血管、抗凝、脱水等脑梗死原则治疗的基础上,尽早采取措施降低血糖水平,尤其在急性期时要严密监测血糖,同时认真控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病情和脑缺血损害程度,而且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也有着重要意义。
- 凌云翱徐元胡兰
-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预后
- 自由基清除剂联合巴曲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卒中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评价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巴曲酶组,2组均采用巴曲酶注射液(10BU、5BU、5BU)静滴,隔日1次,共3次。联合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2次/d,共14d。2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定期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临床显效率(63.16%)明显优于巴曲酶组(39.47%)(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卒中安全有效。
- 徐元金颖凌云翱李根华
- 关键词:巴曲酶椎基底动脉进展型卒中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VEGF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发病后不同时程的含量进行监测,研究其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脑出血后脑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后1,2,3,7,14d各采血1次,收集血清.正常对照组12例亦取静脉血.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血清VEGF含量检测.结果 脑出血组不同时程VEGF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EGF浓度于发病1 d内开始升高,2,3 d继续升高,7 d达高峰,随后下降,14 d仍高于正常.结论 脑出血组不同时程VEGF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呈动态变化.提示VEGF在脑出血后脑组织继发性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
- 徐元厉青徐志宏凌云翱
- 关键词:脑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脑出血急性期营养支持与早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营养支持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据进食评估及床边饮水试验,将合并吞咽困难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①鼻饲组(A组),②鼻饲加部分肠外营养支持组(B组)。分别于入院第1、14天测量两组营养参数:上臂肌肉周径(M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红蛋白(Hb)和血清白蛋白(Ab),比较两组入院前后变化情况;第14天同时测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S-100B蛋白血清浓度,统计两组感染发生率并加以比较。结果14天后A组TSF、Hb明显下降(P<0.05,P<0.01),而其它参数变化不明显;B组入院前后各营养参数无明显变化(P均>0.05),A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DS)(31.72±5.12)、S-100B蛋白血清浓度(4.80±0.84)μg/L较B组高(27.80±6.80,3.10±0.72)μg/L(P<0.05,P<0.05);A组感染发生率为33%也较B组14%高(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减少继发感染发生率,对改善患者早期预后可能有所裨益。
- 佘正明黄北春李作汉徐元史茂庭李根华凌云翱胡兰
- 关键词:脑出血肠外营养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