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香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研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及YMDD变异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3TC)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变异对3TC疗效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58例接受3TC治疗的CHB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标志物HBVDNA、ALT、HBVM的变化,以及治疗后HBVYMDD变异情况。【结果】3TC治疗HBeAg阴转率为40.38%,eAg/抗-e血清转换率为28.85%,HBVDNA阴转率为74.14%,ALT复常率为77.59%。随着疗程的延长,有65.12%病例出现反跳。检测出23例患者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39.66%,且以YVDD型变异为主要形式。YMDD变异与3TC治疗疗程相关;治疗前HBV病毒载量与治疗后YMDD变异的发生可能无相关性(P>0.05);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者YMDD变异发生率可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TC治疗CHB的短期疗效好,但随着疗程的延长,会出现病毒耐药,3TC耐药与YMDD变异密切相关。YMDD变异耐药株的产生可能与肝炎复发以及肝脏损害加重相关。在3TC治疗过程中,可能还存在HBV基因其他位点的变异而引起耐药。
- 李红梅刘映霞刘书香邱红梅蒋孝华唐武成
- 关键词:肝炎乙型
-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不同检测方法比较与评价
- 2009年
- 目的比较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3种不同方法,评价其在监测拉米夫定抗HBV治疗中发生耐药突变的价值。方法对8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含量、ALT水平变化,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通用模板信号扩增(UT-PCR)技术、以及基因测序3种方法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80例患者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出34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41.25%;用PCR-ELISA法检测出21例变异阳性,与基因测序检测出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68,P<0.05),两者结果的符合率为61.76%;用UT-PCR法检测出33例变异阳性,与基因测序检测出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3,P>0.05),两者结果的符合率为97.06%。结论基因测序和UT-PCR方法检测HBVYMDD变异非常可靠,是监测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非常有效的方法,UT-PCR方法更适合临床应用,而PCR-ELISA方法需提高其敏感性。
- 李红梅彭忠田刘书香邱红梅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YMDD变异基因测序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衡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及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血清标志物、HBVDNA含量、ALT水平以及YMDD变异检测。结果170例患者中检测出B基因型135例(79.41%),C基因型34例(20.00%),BC混合基因型1例(0.59%)。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分别为113例与28例(χ2=0.04,P>0.05),HBVDNA>107拷贝/mL分别为106例与29例(χ2=0.77,P>0.05),ALT>120u/L分别为86例与10例(χ2=13.02,P<0.05)。拉米夫定治疗24~48周时,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各为24.78%和28.57%(χ2=0.20,P>0.05),抗-HBe阳转率各为14.55%和15.88﹪(χ2=0.31,P>0.05),HBVDNA阴转率各为73.33%和55.88%(χ2=3.93,P<0.05),ALT复常分别为77.04%和58.82%(χ2=4.61,P<0.05)。拉米夫定治疗32~144周时,77例患者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45.29%,其中rtM204V型变异35例(20.59%),rtM204I型变异25例(14.71%),rtM204V/rtM204I型变异16例(9.41%),并有35例伴rtL180M突变。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发生YMDD变异各为61例与16例(45.19﹪与47.06﹪)(χ2=0.04,P>0.05)。结论衡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存在B型、C型以及BC混合型,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并与肝脏疾病的活动性相关;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HBeAg表达、以及HbeAg/HBeAb的转换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拉米夫定对B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优于C基因型;YMDD变异发生率与基因型无相关性。
- 李红梅刘映霞刘书香邱红梅蒋孝华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基因型拉米夫定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6例,对照组(接受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2例,在治疗前、治疗中、48周治疗结束及随访24周后,分别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和生物化学应答率均为88.89%,对照组分别为75.00%、81.25%,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持续应答率分别为47.22%、81).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0%、31.25%(分别Χ^2=9.57,P〈0.05;Χ^2=16.84,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Χ^2=11.33,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2a。
- 李红梅蒋孝华刘书香邱红梅邓绪乐
-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肝炎病毒丙型干扰素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 慢性丙型、乙型肝炎合并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检测及干扰素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乙型肝炎合并感染者体内病毒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肝炎免疫检测,用荧光定量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检测,并观察比较HCV、HBV合并感染与单独HCV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效果。结果HB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RNA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独HCV、HBV感染者(46.43%和3.57%/71.43%和66.73%),且合并感染者体内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HCVRNA(3.57%/46.43%)。HCV、HBV合并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后ALT复常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应答(SVR)率与单独HCV感染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HCV、HBV合并感染者中,体内HCV和HBV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且以HCV对HBV的抑制占优势。HBV的合并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效果影响不大。
- 李红梅刘书香邱红梅
- 关键词:丙型乙型慢性干扰素
- 异甘草酸镁对纤维化大鼠肝脏TGF-β 1及Smad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TGF-β1及Smad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其抗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利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然后应用不同剂量的异甘草酸镁和INF-γ处理,于实验第16周末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C-IV)的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TGF-β1,Smad3,Smad7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异甘草酸镁各剂量组血清HA,LN,PC-III,C-IV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脏TGF-β1、smad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smad7则有所上升。结论:异甘草酸镁可以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理与抑制TGF-β1、Smad3mRNA的表达,上调Smad7mRNA的表达有密切关系。
- 彭忠田李佳王培李红梅刘书香
-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