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光普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弹簧圈
  • 3篇动脉瘤
  • 3篇栓塞
  • 3篇颅内
  • 2篇弹簧圈栓塞
  • 2篇星形
  • 2篇星形细胞
  • 2篇星形细胞瘤
  • 2篇手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免疫
  • 2篇脑损伤
  • 2篇额颞
  • 2篇AEG-1
  • 1篇蛋白

机构

  • 12篇梅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2篇刘光普
  • 10篇李劲松
  • 7篇胡威
  • 6篇张敬泉
  • 5篇谢成金
  • 2篇温茂昌
  • 2篇罗妙泉
  • 1篇汪华侨
  • 1篇李政文
  • 1篇黄进兴
  • 1篇龙舟

传媒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新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8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38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颅脑外科治疗的38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精神障碍多发生于伤后早期,其中躁狂型21例、抑郁型4例、痴呆型11例、精神分裂型2例,均在治疗原发性颅脑损伤的基础上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痊愈2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7%;随访1~2年,复发2例,经治疗后痊愈。结论: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治疗以原发性脑损伤为主,辅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精神症状可逐渐减轻,治愈率较高,若治疗不及时可加重病情,因此早期的干预治疗至关重要。
谢成金刘光普李劲松
AEG-1在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患者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规律及其与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星形细胞瘤患者80例(其中不同分化级别的样本各20例)。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所抽取病例中星形细胞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AEG-1的表达。比较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AEG-1表达水平及生存时间,分析AEG-1水平与星形细胞瘤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星形细胞瘤组织AEG-1总阳性率为95%(76/80),而正常脑组织中无AEG-1蛋白的特异性染色。不同级别肿瘤AEG-1阳性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表达强度与肿瘤的级别正相关(rs=0.481,P<0.01),与生存率呈负相关(rs=0.493,P<0.01)。结论 AEG-1表达水平和强度可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分化程度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刘光普胡威温嘉霖李劲松张敬泉汪华侨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探究额颞叶脑挫裂伤致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治疗措施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常规治疗与综合治疗对额颞叶脑挫裂伤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额颞叶脑挫裂伤致精神障碍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早期给予镇静、抗抑郁、抗精神分裂、抗癫痫、钙通道阻滞剂、脱水、释放血性脑脊液、神经营养药等常规治疗)与综合治疗组(早期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针灸理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并对比治疗6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周,两组BPR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综合治疗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颞叶脑挫裂伤致精神障碍患者给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措施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精神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谢成金刘光普李政文
关键词:额颞叶脑挫裂伤早期干预
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分析
2013年
目的 探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中,10例采用平行式栓塞,5例采用顺序式.结果 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并行弹簧圈栓塞,栓塞后造影复查见完全栓塞及大部分栓塞13例,部分栓塞2例,15例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DSA,均未见复发,部分栓塞的2例患者复查造影时残腔消失,未发生脑出血及脑梗死.结论 通过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无论采用平行式或还是顺序式均安全、有效,具有致密栓塞率高的特点,栓塞疗效满意.
罗妙泉李劲松张敬泉胡威刘光普
关键词:宽颈动脉瘤自膨式支架电解脱弹簧圈栓塞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6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病例,对肿瘤的部位、病例类型、切除程度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46例椎管内肿瘤均成功切除,其中40例完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完全切除率达87.0%。术后症状改善率较高,仅1例出现疼痛较术前加重。没有1例复发,没有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椎管内肿瘤切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脊髓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胡威李劲松刘光普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
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总结经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前纵裂人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1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根据Simpson分级,手术切除1级5例,2级10例,3级3例。15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平均3.1年,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6例,术后症状较术前改善6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者3例,中度致残2例,死亡1例。结论前纵裂人路对向前向上方生长的大型鞍结节脑膜瘤暴露充分,减少了对额叶的牵拉,手术效果满意。
刘光普胡威李劲松张敬泉罗妙泉
关键词:前纵裂入路脑膜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ACE)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支架内血栓对患者神经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行SACE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支架内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7例)和无血栓组(77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围术期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ACE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随访患者神经预后情况,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对神经预后的影响。结果血栓组患者年龄大于无血栓组(P<0.05),收缩压、合并糖尿病的比例、支架类型为LEO的比例、置入支架数量为3个的比例、支架直径<3 mm的比例、手术时间≥3 h的比例、术中肝素化不充分的比例、术后抗凝不充分的比例、术前FPG、白细胞计数高于无血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架类型为LEO(OR=1.844,95%CI1.732~1.931)、支架直径<3 mm(OR=2.298,95%CI2.105~2.356)、手术时间≥3 h(OR=1.749,95%CI1.623~1.895)、术后抗凝不充分(OR=1.516,95%CI1.438~1.665)是SACE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危险因素(P<0.01)。84例患者失访3例,其余81例患者中,预后良好60例,预后不良21例,血栓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无血栓组(P<0.05)。结论SACE术后具有一定支架内血栓的风险,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可恶化患者神经预后。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手术时间、抗凝管理均与SACE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有关。
刘光普谢成金张立李劲松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支架内血栓手术时间
AEG-1与星形细胞瘤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在星形细胞瘤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AEG-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EG-1全部着色在胞浆。AEG-1在8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5%,高于20例正常脑组织的5.0%(P<0.05)。肿瘤较小、低级别、可以完全切除的患者,AEG-1的阳性表达水平低(P<0.05)。结论:AEG-1在星形细胞瘤中呈过表达,参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
胡威刘光普李劲松张敬泉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免疫组化
血清肌钙蛋白含量变化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含量变化与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68例ACH患者设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发病24小时及3、7、14天血清cTn-Ⅰ水平,根据神经功能受损程度(National institutes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障碍,比较不同神经功能障碍、不同出血量患者各时间点血清cTn-Ⅰ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病24小时及3、7、14天血清cTn-Ⅰ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CTn-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神经功能障碍、不同出血量患者各时间点血清cTn-Ⅰ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n-Ⅰ水平与NHISS评分、出血量均呈正相关(r=0.764,P<0.001,r=0.654,P<0.001)。结论 ACH患者发病后血清cTn-Ⅰ水平显著上升,且与神经功能障碍、出血量呈正相关关系;血清cTn-Ⅰ水平可作为早期ACH病变的重要监测指标。
谢成金黄进兴刘光普
关键词:血清肌钙蛋白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出血量
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临床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与单纯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本科2008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脑室内铸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 A组(治疗组)39例,行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术;B组(对照组)36例,单纯行侧脑室置管引流术。两组术后均常规予尿激酶定时脑室灌注,血肿引流超过95%以上拔管,引流管留置7 d以上患者均予抗生素定时脑室冲洗预防感染。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患者有效率82.05%,血肿清除时间5~11 d,平均7.2 d;B组患者有效率69.44%,血肿清除时间6~14 d,平均10.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颅内感染率、脑积水发生率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效果优于单纯侧脑室置管引流,并可以减少颅内感染及脑积水并发症的风险。
刘光普李劲松谢成金
关键词:腰大池置管引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