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冬青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油藏
  • 4篇缝洞
  • 4篇缝洞型
  • 3篇盐岩
  • 3篇碳酸盐岩
  • 3篇碳酸盐岩油藏
  • 3篇缝洞型碳酸盐...
  • 3篇缝洞型碳酸盐...
  • 3篇储量
  • 2篇地层
  • 2篇地层压力
  • 2篇地层原油
  • 2篇原始地层压力
  • 2篇原油
  • 2篇原油储量
  • 2篇三维地震
  • 2篇水样品
  • 2篇注水
  • 2篇注水替油
  • 2篇缝洞型油藏

机构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5篇刘冬青
  • 3篇杜建芬
  • 2篇郭平
  • 2篇周丽梅
  • 2篇王娟
  • 2篇欧志鹏
  • 2篇龙芳

传媒

  • 1篇新疆地质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替油实验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替油实验评价方法,包括:(1)制作缝洞型碳酸盐岩岩心模型;(2)配制地层原油、地层水、注入水样品,设定开始注水的压力p<Sub>1</Sub>和结束注水的压力p<Sub>2</Sub>;(...
郭平周丽梅杜建芬欧志鹏刘冬青王娟龙芳
文献传递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体的综合识别——以塔河奥陶系6-7-8区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洞体的识别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网部署及开发效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塔河油田奥陶系6-7-8区为例介绍了一种动静态资料相结合识别缝洞体的方法,它将单井所处位置的残丘规模、地震反射特征、振幅变化率特征、储层发育情况、产能特征相结合分析优选出了四类有利缝洞体组合模式,依次为:Ⅰ类残丘+串珠反射、Ⅱ类残丘+杂乱强反射、Ⅲ类无残丘+串珠反射(或杂乱强)、Ⅳ类残丘+弱反射;且认为最有利的为Ⅰ、Ⅱ类,Ⅲ、Ⅳ类也具有一定的产能。
刘冬青杜建芬张晓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三维地震
塔河AT1区中油组剩余油气分布及开发调整研究
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调整的过程,而剩余油气数量的多少与空间分布是编制油气藏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油气藏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及时跟踪分析与掌握油气藏剩余油气的分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油气增产挖潜措施...
刘冬青
关键词:油气藏工程储量计算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塔河油田6—7—8区奥陶系缝洞型油藏的地震识别与评价
2013年
缝洞型油藏的渗流特征与传统的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不同,井网部署评价的方式也不同。以塔河油田奥陶系6-7-8区为例,对缝洞型油藏井网控制程度进行评价。对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优选出4类组合模式,依次为:Ⅰ类:残丘+串珠反射+强振幅变化率;Ⅱ类:残丘+杂乱强反射+较强振幅变化率;Ⅲ类:无残丘+串珠反射(或杂乱强)+较强振幅变化率;Ⅳ类:残丘+弱反射。认为最有利的为Ⅰ、Ⅱ类,Ⅲ、Ⅳ类也具一定产能;新识别出残丘26个,无井控制的缝洞体62个。明确了井网静态控制在部分单元或井区井控程度较高,但单元外围区的缝洞体控制程度低,为以后的井网调整做好准备。
张晓刘冬青王博伟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三维地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替油实验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替油实验评价方法,包括:(1)制作缝洞型碳酸盐岩岩心模型;(2)配制地层原油、地层水、注入水样品,设定开始注水的压力p<Sub>1</Sub>和结束注水的压力p<Sub>2</Sub>;(...
郭平周丽梅杜建芬欧志鹏刘冬青王娟龙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