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慧娟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水稻
  • 2篇突变体
  • 1篇单倍体
  • 1篇稻米
  • 1篇稻米品质
  • 1篇性状
  • 1篇叶鞘
  • 1篇叶色
  • 1篇叶色突变
  • 1篇叶色突变体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功能
  • 1篇早衰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位点
  • 1篇水稻早衰
  • 1篇位点
  • 1篇相关性状
  • 1篇克隆

机构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4篇刘慧娟
  • 3篇郭龙彪
  • 3篇高振宇
  • 3篇钱前
  • 3篇胡江
  • 3篇张光恒
  • 3篇曾大力
  • 2篇冷语佳
  • 2篇杨窑龙
  • 2篇饶玉春
  • 2篇董国军
  • 2篇黄李超
  • 1篇方云霞
  • 1篇颜美仙
  • 1篇刘坚
  • 1篇朱丽
  • 1篇华志华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稻叶鞘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本研究以典型籼粳交(春江06/台中本地l号)的Fl代花药加倍的DH群体为材料,系统考察了DH群体及其双亲在抽穗期的叶鞘长、叶鞘重、叶鞘厚等性状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鞘长度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叶鞘长与叶鞘厚及叶鞘干重间大多呈极显著的正相关。QTL分析共检测到31个与叶鞘有关的QTL,分布于水稻第1、第4、第6、第8、第10和第11染色体上,其LOD值介于2.58~4.81,贡献率在7.5%~35.3%之间。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上RM548-RM6997区间是个主效QTL座位,同时调控水稻叶鞘长、干重及叶鞘厚。进一步比较了叶鞘相关性状和业已检测到的部分产量相关性状QTL表明,叶鞘的光合功能或物质运输可能与水稻的产量形成密切相关。
刘慧娟饶玉春杨窑龙冷语佳黄李超张光恒胡江郭龙彪高振宇朱丽董国军刘坚颜美仙钱前曾大力
关键词:叶鞘
葡萄糖焦磷酸酶基因与巨胚基因聚合创建营养功能稻被引量:10
2007年
以利用农杆菌介导glgC-TM基因而获得的水稻优质晚粳品种中超123Ts代纯系作为葡萄糖焦磷酸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基因的供体亲本,与营养功能粳稻品种巨胚1号为酽基因供体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单株稻米籽粒胚性状的形态观察并结合分子标记检测,在64个F4代候选株系中共筛选到16个同时带有glgC-TM/ge双基因的聚合株系。对其中综合性状较好、籽粒大的5个株系种子分别进行胚重、米质理化指标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测定。与AGP基因的供体亲本中超123相比,5个含glgC-TM/ge双基因聚合株系稻米的百粒胚重最小增幅为70.2%,最大增幅为119.0%,达极显著水平;GABA含量的增加幅度为102.93%~194.14%。所选株系的千粒重均超过巨胚1号,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稻米的胶稠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变化不很明显。偏籼型的glgC-TM/ge聚合株系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双亲中超123和巨胚1号;而偏粳型的glgC-TM/ge聚合株系与双亲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glgC-TM和驴基因在聚合株系稻米籽粒总淀粉的合成和胚的形成中都得到充分表达,增加了稻谷千粒重和米胚大小,但对直链淀粉的合成影响不大。认为利用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分子设计育种来调整稻米的营养功能结构和产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张光恒曾大力郭龙彪刘慧娟胡江高振宇华志华钱前
关键词:基因聚合Γ-氨基丁酸稻米品质
水稻淡黄叶基因(pg13)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水稻是世界上约1/2以上人口的主食,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单子叶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在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叶色突变是一种突变表现十分明显的性状突变,对高等...
刘慧娟
关键词:水稻叶色突变体基因功能分析
文献传递
水稻早衰叶突变体es-t的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被引量:6
2011年
突变体es-t是经EMS诱变处理日本晴后筛选获得的,该突变体主要表现为叶片从苗期开始黄化,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随着其生长发育发黄的叶片伴有铁锈色的小斑点,尤以叶尖和叶缘为甚,表现严重的早衰现象,故将之命名为es-t(early senescence-temporary).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突变体叶片表面比野生型的光滑,且气孔周围缺乏硅质化突起;另外,突变体的叶绿体发育不正常,含有大量大颗粒的淀粉粒;组织切片则显示突变体的厚壁细胞及维管束的发育表现异常.遗传分析表明,es-t为新发现的早衰突变体,受一隐性基因控制,借助图位克隆的手段将之定位于42.1kb的物理区间内,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并阐明叶片早衰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杨窑龙饶玉春刘慧娟方云霞董国军黄李超冷语佳郭龙彪张光恒胡江高振宇钱前曾大力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