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新

作品数:32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骨折
  • 9篇皮瓣
  • 6篇动脉
  • 6篇外科
  • 6篇外科皮瓣
  • 6篇股骨
  • 6篇复位
  • 5篇岛状
  • 5篇岛状皮瓣
  • 5篇手术
  • 5篇皮肤缺损
  • 5篇缺损
  • 5篇内固定
  • 5篇关节
  • 4篇逆行
  • 4篇胫骨
  • 4篇螺钉
  • 4篇螺钉内固定
  • 4篇内固定治疗
  • 3篇入路

机构

  • 30篇宁波大学医学...
  • 11篇宁波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洛阳正...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2篇刘振新
  • 25篇史增元
  • 14篇毛海蛟
  • 14篇许海平
  • 11篇尹维刚
  • 10篇左荣跃
  • 7篇董文伟
  • 6篇陈冬萍
  • 4篇董平
  • 4篇郑广超
  • 3篇汤华林
  • 3篇叶如卿
  • 2篇李亚屏
  • 2篇石福明
  • 2篇王亮
  • 2篇陈一勇
  • 1篇岳兵
  • 1篇刘生和
  • 1篇徐达传
  • 1篇俞淼

传媒

  • 4篇中国乡村医药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0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腿、足背前外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踝和小腿下1/3皮肤缺损的研究
史赠元尹维刚刘振新许海平叶如卿陈冬萍
该课题为2001年宁波市科学技术研究规划项目(编号:01N40100-40)。足和小腿下1/3皮肤缺损发病率高,修复困难。张善才等报道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史增元等应用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
关键词:
关键词:皮肤缺损腓动脉
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为临床施行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静脉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用46侧成尸下肢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观测腓动脉穿支及其外径,外踝前动脉弓和足背外侧动脉弓的外径及其皮支。结果:腓动脉下1/3段紧贴小腿骨间膜后方走行,发出2~5支穿支营养小腿前外侧皮肤,动脉外径(1.2±0.4)mm,穿支之间相距10~20mm不等。外踝前动脉弓外径(1.3±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足背外侧动脉弓外径(1.1±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3±0.5)mm和(1.1±0.4)mm,发出皮支营养足背外侧皮肤。皮瓣切取范围为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结论: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脉及其穿支与外踝前动脉和跗外侧动脉吻合形成的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串联岛状皮瓣,增加了血管蒂的长度,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史增元尹维刚刘振新王琳
关键词:外科皮瓣腓动脉跗外侧动脉
Mimics重建在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Mimics重建在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2月该院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32例,采用术前CT扫描数据Mimics重建,建立跟骨骨折三维可视化模型,设计骨折复位撬拨点并模拟骨折复位固定,以此为基础行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2~27个月,32例跟骨骨折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的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良率达87.5%。结论Mimics重建在指导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中有微创、简单、安全等优点。
左荣跃刘振新董平汤华林史增元
关键词:跟骨骨折MIMICS软件撬拨复位内固定
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解剖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术式。方法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动脉造影,观测蹲横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躅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进行分型,观察足内侧皮瓣内的动脉吻合和分布范围。临床上应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2-54岁,平均32岁。皮肤缺损面积2.5cm×3.5cm~7.5cm×9.5cm。结果躅横动脉与躅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躅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远侧段吻合形成动脉环。躅展肌上缘动脉弓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在躅展肌表面形成动脉网。临床上采用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2例均获得成功。皮瓣切取面积3cm×4cm~8cm×10cm。全部病例随访1-3年,平均2年,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足、踝部功能正常,足部血供佳。结论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皮瓣旋转点最远可前移至躅趾近节趾中点,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好、手术方式简便、切取后对足部血供影响较小,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毛海蛟史增元尹维刚刘振新俞淼董文伟陈冬萍
关键词:外科皮瓣足损伤
关节镜下骨髓芯减压骨膜骨颗粒纤维蛋白混凝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李亚屏赵庆安许海平石福明史增元刘振新刘慧松陈冬萍
动物实验部分:股骨粗隆间完全截骨,两周可得到骨头坏死模型。从头颈交界处钻孔(直径3mm), 深近关节软骨,分别用自体骨膜骨颗粒或自体骨颗粒或骨膜异种骨颗粒充填移植,模型均置与同侧腹股沟软组织中。骨膜微粒或骨微粒分别用组织...
关键词: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膜纤维蛋白混凝
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50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前动脉前后分支、跗内侧动脉前后分支、拇趾底内侧动脉浅支及足底内侧动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与邻近动脉的吻合关系...
毛海蛟史增元刘振新尹维刚徐达传
文献传递
出院计划对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需求,分析患者存在的问题,根据康复进程的动态变化,制定相应出院计划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探讨出院计划对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自我照顾知识水平、Harris髋关节功...
董文伟史增元刘振新毛海蛟
关键词:出院计划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经腹膜后间隙抢救骨盆骨折大出血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腹膜后间隙的解剖要点及在抢救骨盆骨折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37具国人尸体标本左右两侧髂腹股沟入路显露腹膜后间隙,观测血管、输尿管走行关系及肠系膜下动脉和输尿管、睾丸(卵巢)动静脉的前移距离。并临床应用该入路抢救1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男10例,女2例。结果腹膜后间隙内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等紧贴盆壁与壁腹膜间有腹膜外脂肪相隔;肠系膜下动脉、睾丸(卵巢)动静脉与壁腹膜之间有致密结缔组织连接,易随壁腹膜掀起,输尿管上部与壁腹膜有连接,下部连接松弛;在L4椎体平面肠系膜下动脉可前移19.3 mm,睾丸(卵巢)动静脉可前移26.4 mm(右)和28.0 mm(左);输尿管可前移37.0 mm(左)和41.0 mm(右)。临床应用该入路抢救1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术中对腹主动脉临时压迫阻断控制出血,抢救休克,修复或结扎损伤血管,复位固定骨折。11例成功,1例死亡;无血管、神经再损伤发生。结论经髂腹股沟腹膜后间隙入路手术可充分显露盆腔大血管,对腹主动脉临时压迫阻断可快速控制出血,纠正休克,提高了骨盆骨折大出血抢救成功率,是救治骨盆骨折大出血的理想入路。
刘振新史增元尹维刚毛海蛟左荣跃
关键词:骨盆骨折盆腔大出血髂腹股沟入路腹膜后间隙
急诊伤肢反取中厚皮片原位回植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28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急诊伤肢反取中厚皮片原位回植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28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患者,急诊行伤肢脱套皮反取中厚皮片原位回植修复。结果回植皮片完全成活25例(89.3%);植皮区小片坏死3例(10.7%),经换药3周后愈合。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回植皮外观满意,无破溃、感染发生,质地柔软,弹性良好,植皮区感觉正常,患肢功能良好。结论伤肢反取中厚皮片原位回植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效果满意。
左荣跃刘振新史增元
关键词:皮肤脱套伤中厚皮片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被引量:56
2017年
目的 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LFR)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R组及早期充分常规液体复苏(RFR)组,每组51例.两组入院后均对患者创面进行包扎止血,并做好术前准备.RFR组患者实施早期充分RFR,LFR组患者实施LFR.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后4 h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乳酸、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及微小RNA-155(miR-155)等的变化.结果 与RFR组比较,LFR组复苏时间(h:3.67±1.45比5.14±1.61)、PT(s:11.43±2.21比15.73±2.52)、血乳酸(mmol/L:3.35±0.15比3.81±0.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g/L):14.10±3.39比16.28±3.47〕、白细胞介素〔IL-10(ng/L):31.43±10.51比40.09±13.23,IL-6(ng/L):490.10±55.13比610.30±63.15〕、内皮素-1〔ET-1(pg/L):183.35±30.51比250.01±31.23〕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PLT(×109/L:134.58±28.13比108.12±30.35)、HCT(×10-2:0.34±0.04比0.24±0.05)、miR-155(0.15±0.02比0.08±0.02)、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10-2):2.28±0.47比2.10±0.39〕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 LFR在抢救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时能有效缩短复苏时间,调节患者凝血功能,减少不必要的液体过多输注,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程度.
汤华林王亮刘振新左荣跃
关键词:创伤骨折失血性休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