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清 作品数:4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成都科技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PC/PET共混物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991年 本工作用差动扫描量热计(DSC)、动态粘弹仪(DMA)、密度梯度、激光小角散射仪(SALS)和光学解偏振仪研究了国产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PET)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DSC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中在PET含量为60%以下时,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说明共混物是完全相容的;在PET含量大于60%时,共混物呈现出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并发生内移,说明共混物是部分相容的。用DMA测试也得到同一结果。共混物中PET的结晶动力学与一般结晶高聚物相似,等温结晶前期符合Avrami方程,等温结晶后期偏离Avrami方程。 曾邦禄 刘明清 杨鸣波 张卫勤关键词:聚碳酸酯 PET 共混物 相容性 PC/PET/弹性体共混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对PC/PET/弹性体共混物进行配方筛选。PC∶70~80,PET∶20~30,并加适量改性材料时,共混物的性能基本同纯PC,冲击强度可达40~50kJ/m^2,而且,材料的耐油性良好,拉伸强度经机油浸泡后数值变化不大。 曾邦禄 杨鸣波 刘明清 张卫勤关键词:PC PET 弹性体 共混物 聚碳酸酯 PC/PET/弹性体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的研究 1992年 本文属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弹性体对聚碳酸酯(PC)进行改性研究作的一部份。对 PC/PET 二元共混体系和 PC/PET/弹性体三元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描述了熔体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呈假塑性;其流动性能随 PET 含量的增加和弹性体的加入而变好;共混体系的表现粘度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与纯 PC 的相似。最后用 Klein 等人提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 陈克宇 刘明清 杨明波 张久红 孙卫关键词:聚碳酸酯 弹性体 共混物 PET PC/PET共混体系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2 1991年 采用Brabender塑化仪、索氏抽提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初步研完了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PET)共混体系在熔融过程中发生的酯交换反应和产物结构。结果表明,PC/PET共混体系在熔融过程中有酯交换反应发生,反应程度与组分含量、熔融温度和共混时间有关。 张卫勤 刘明清 杨鸣波 曾邦禄关键词:酯交换反应 聚碳酸酯 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