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松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市普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炎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腰椎小关节
  • 1篇腰椎小关节病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椎小关节
  • 1篇文献复习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瘤
  • 1篇小关节
  • 1篇密度测量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机构

  • 6篇武汉市普爱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刘松
  • 5篇彭俊红
  • 4篇周利华
  • 2篇郭俊林
  • 2篇王慧明
  • 1篇张树桐
  • 1篇陈祥述
  • 1篇程晓光
  • 1篇金辉
  • 1篇黄利华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CT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CT影像特征,提高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率,从而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提供诊断信息。【方法】对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9例均行多排螺旋CT全...
刘松胡道予彭俊红
文献传递
两种定量CT骨密度测量分析软件在腰椎骨密度测量中重复性及一致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Image analysis(IA)公司的N-vivo和Mindways(MW)公司的QCT Pro两种定量CT(QCT)骨密度分析软件测量腰椎骨密度(BMD)结果的重复性及两种软件测量值是否存在差异,为建立中国人群QCT骨密度数据库多中心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采用东芝16排CT扫描机和IA定量CT骨密度校准体模对204例受试者行QCT检查,将CT图像转到QCT工作站,采用两种软件进行骨密度测量分析,比较两种软件所得测量值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并自204例数据中随机抽取其中各20例,由2个人不同时间(相隔1d)于每个软件上分别测量2次,反映软件在相同操作方法下重复测量同一对象的重复性,评价两种软件测量值的重复性。结果重复性研究:IA软件及MW对于所选20例2次测量结果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998,P<0.01)。2次测量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研究:IA、MW软件对于204例分别测量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95,P<0.01)。两软件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IA和MW两种定量CT分析软件上分别所测腰椎BMD值无显著差异,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多中心研究提供了依据。
彭俊红刘松郭俊林陈祥述程晓光
关键词:骨密度腰椎
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例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女性多见,以肿块压迫症状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减少,体积大,易出血...
周利华胡浩刘松彭俊红
文献传递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进一步认识与提高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发生于椎体、肱骨、肋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例,总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孤立性浆细胞瘤为肋骨3例、胸椎6例、肱骨3例,其中1例肱骨发生病理性骨折。X线及CT表现为穿凿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膨胀性生长,边界较清,其中1例骨皮质增厚、硬化,所有均未见明显骨膜反应。与肌肉信号相比,MRI在T1 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 WI表现为高信号,所有均未见瘤周水肿,但可见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浸润,5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增强明显强化。结论 X线平片对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较低;CT能清晰显示瘤体内增厚的骨嵴或残存的骨质;MRI可明确髓腔内外病变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平片、CT和MRI三者联合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
彭俊红周利华黄利华刘松郭俊林王慧明
关键词:孤立性浆细胞瘤影像学
骨质疏松症与腰椎小关节病的相关研究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小关节病的发生率,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腰椎小关节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定量CT(QCT)对本地132例腰腿痛患者进行L2—L4椎体松质骨骨密度测定,并根据测得的骨密度和T值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
彭俊红周利华刘松王慧明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387例进行多b值DWI(b=800 s/mm2、1000 s/mm2、2000 s/mm2),比较急性脑梗死区各b值间的差异。计算各b值DW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计算不同b值下病变部位及对侧正常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各b值下病变部位的ADC值间的差异及病变区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结果 b=2000 s/mm2时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率明显高于b=800 s/mm2、1000 s/mm2(P<0.05)。b=800 s/mm2、1000 s/mm2时DW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4.5%、100%、100%、64.7%、95.0%与94.8%、100%、100%、65.8%、95.3%,而b=2000 s/mm2时各项统计数据均为100%。不同b值病变部位与对侧正常组织之间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b值DWI诊断急性脑梗死优于较低b值,尤其是在小病灶的显示方面更具优势。
金辉张树桐刘松周利华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B值急性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