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松林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上尿路
  • 1篇电视
  • 1篇血浆
  • 1篇血浆降钙素原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炎症反应综合...
  • 1篇预后意义
  • 1篇在线学习系统
  • 1篇上尿路感染
  • 1篇上尿路结石
  • 1篇上尿路上皮癌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癌
  • 1篇肾癌
  • 1篇肾手术
  • 1篇肾透明细胞癌
  • 1篇肾肿瘤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哈励逊国际和...

作者

  • 4篇刘松林
  • 3篇王亮
  • 3篇李延江
  • 2篇荆涛
  • 1篇赵振威
  • 1篇俞亮

传媒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互动电视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通讯技术的进步,为在线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但是随着人们学习观念与认识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们发现当前一些现有的在线学习技术,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代某些人群的知识需求;例如老人、儿童、残疾人以...
刘松林
关键词:互动电视在线学习系统B/S结构
文献传递
保肾手术对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预后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比较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保肾手术与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eeDirect、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配合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关于保肾手术与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并按有关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术后5年生存率及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6篇文献,436例患者,其中保肾手术组共计177例,肾输尿管根治术组共计259例,分析显示,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值为0.95(95%CI=0.61~1.48,P>0.05);术后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值为0.83(95% CI=0.42~1.64,P>0.05).结论 采用保肾手术方式与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5年后总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别,两者疗效相当;但由于保肾手术损伤较小,因此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性行保肾手术.
王亮李延江荆涛俞亮马清昌刘松林仝义锐
关键词:肾肿瘤输尿管肿瘤META分析
血浆降钙素原对于复杂性上尿路感染导致尿脓毒血症的预警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在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病情进展为尿脓毒血症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8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患者均接受上尿路结石手术治疗,并分别在手术治疗前及术后第1天测定血浆PCT及C反应蛋白(CRP)。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临床细菌感染症状并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诊断为尿脓毒血症,按照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是否并发尿脓毒血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PCT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纳入本研究共98例患者中,手术治疗后并发尿脓毒血症(观察组)共48例,手术治疗后未并发尿脓毒血症(对照组)共50例,经过对两组患者不同阶段血浆PCT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手术治疗前血浆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血浆PCT水平较术前均升高,观察组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较术前升高,统计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测定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可作为是否会并发尿脓毒血症的预警指标。
仝义锐李延江荆涛马清昌刘松林王亮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尿脓毒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中性粒、淋巴细胞及两者比值对肾癌的预后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两者比值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并术后病理证实的296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应用Cox回归分析的最小P值法获得三因素在计算总生存率时的最佳临界值,并以此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低、高两组,分别应用Kaplan-Meier、Log-rank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仅中性粒细胞最佳临界值(3.48×109/L即中位数,P=0.029)有统计学意义。低中性粒细胞组1年、3年、5年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100%、100%、97%和99%、99%、92%,高中性粒细胞组1年、3年、5年的OS和PFS分别为98%、96%、94%和97%、93%、81%,两组OS(P=0.040)和PFS(P=0.02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方式、中性粒细胞计数、肿瘤坏死情况、病理分级、病理T分期、肿瘤大小、病理TNM分期是以OS为终点事件的预后因素。同时,中性粒细胞计数、肿瘤大小、病理TNM分期也是以PFS为终点事件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T分期(P=0.036)和TNM分期(P=0.011)是以PFS为终点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是以OS(P=0.029)和PFS(P=0.017)为终点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是CCRCC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
马清昌李延江赵振威刘松林仝义锐王亮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中性粒细胞生存率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