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义齿
  • 6篇种植义齿
  • 3篇种植体
  • 2篇牙列
  • 2篇牙列缺损
  • 2篇牙种植
  • 2篇缺损
  • 2篇种植固定义齿
  • 2篇固定义齿
  • 1篇牙种植体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炎
  • 1篇牙周炎患者
  • 1篇义齿修复
  • 1篇印模
  • 1篇印模技术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形态
  • 1篇树脂夹板
  • 1篇缺牙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4篇深圳市龙岗中...

作者

  • 9篇刘森庆
  • 4篇李红文
  • 4篇耿发云
  • 4篇邓飞龙
  • 4篇杜瑞钿
  • 3篇刘臣汉
  • 2篇张辉
  • 2篇张华
  • 2篇张佩芬
  • 1篇傅云婷
  • 1篇罗智斌
  • 1篇张华
  • 1篇王晓彦
  • 1篇张辉
  • 1篇张佩芬

传媒

  • 2篇广东牙病防治
  • 2篇中国口腔种植...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后牙区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效果的比较
目的: 本研究对采用螺丝固位和粘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的两组后牙区牙列缺损病例进行1年的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种固位方式的种植固定义齿短期临床修复效果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6年8月至20...
刘森庆
关键词:牙列缺损种植义齿修复
文献传递
种植固定义齿两种固位方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近年来,种植义齿得到快速广泛的发展,已经成为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选择修复体的固位方式,是进行种植修复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多年来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取戴便利性、修复体的被动就位、美观及患者满意度、修复体对崩瓷的抵抗力、修复体固位力六个方面对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两种固位方式的种植义齿进行综述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刘森庆邓飞龙
关键词:种植义齿
上颌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义齿即刻修复的临床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估上颌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义齿即刻修复的短期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技术要点。【方法】选择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上颌无牙颌或拔除无法保留的余留牙后牙列缺失的病例共6例,于上颌骨植入4~9枚种植体,手术当天或术后一周行固定即刻修复。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6个月复诊,永久修复完成后第1、3、6和12个月复诊,以后每12个月复诊一次。【结果】6例患者共植入48枚种植体,其中36枚为即刻修复,平均负重22个月(最长39个月,最短14个月)。所有病人对即刻修复效果满意,种植体无松动、脱落,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透射区,未见明显骨质吸收。种植体39个月累计存活率100%。【结论】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义齿即刻修复短期临床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邓飞龙刘森庆刘臣汉张辉张佩芬张华
关键词:牙种植
纳米钙磷结晶种植体表面理化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两种纳米钙磷结晶种植体表面理化性能的差异。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两种种植体纳米晶体涂层表面形貌,能谱分析(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涂层晶体的化学组分及晶相,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超纯水、二碘甲烷、甘油和甲酰胺在样品表面的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能。结果BiconNanoTiteTM种植体表面可见直径20~200nm、圆形或椭圆形晶体随机分布并与表面融为一体;直径20~100nm粒状晶体散在分布于3INanoTiteTM种植体表面,在凹陷周围密集累积成白色山峰状,凹陷底部晶体数量较少,钛基体外露。XPS证实BiconNanoTiteTM种植体表面的纳米晶体化学组分为Ca10(PO4)6(OH)2和CaCO3,3INanoTiteTM种植体表面晶体化学组分是Ca8H2(PO4)6·5H2O。XRD显示两种种植体表面涂层晶体均为无定形结晶。BiconNanoTiteTM和3INanoTiteTM的表面粗糙度中,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分别为(0.43±0.10)μm和(0.15±0.05)μm,微观不平度和点高度(Rz)分别为(2.13±0.7)μm和(0.64±0.03)μm,BiconNanoTiteTM的Ra和Rz均较3INanoTiteTM的高(P<0.05)。BiconNanoTiteTM和3INanoTiteTM的分散成分分别为24.49、24.10mN·m-1,极性成分分别为17.82、11.04mN·m-1,总表面能分别为42.30、35.15mN·m-1。结论BiconNanoTiteTM种植体表面纳米晶体的中含有Ca10(PO4)6(OH)2,在化学成份上较3INanoTiteTM的纳米晶体更接近羟磷灰石,物理化学性能较好。
刘臣汉邓飞龙张佩芬刘森庆张华张辉罗智斌
关键词:牙种植体
早期应用卵圆形桥体成形缺牙区软组织形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拔牙后早期应用卵圆形桥体成形缺牙区软组织形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前牙区拟拔除患牙后行固定局部义齿修复的患者16例,于拔牙后1~2周行基牙牙体预备并制作树脂临时固定桥,桥体设计为卵圆形,拔牙后3~4个月制作永久修复体。修复完成后第3、6、12和24个月复诊。记录桥体处牙龈乳头指数、龈缘水平、角化龈宽度、改良菌斑指数及改良出血指数。结果本研究随访期内所有义齿行使功能良好。拔牙前及修复后24个月时近中牙龈乳头指数分别为2.19和2.38.远中牙龈乳头指数为2.13和2.31.改良菌斑指数为1.81和0.63,改良出血指数为1.13和0.25,龈缘水平位为10.59mm和10.88mm,角化龈宽度为3.66mm和3.53mm。牙龈乳头指数、龈缘水平和角化龈宽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改良菌斑指数和改良出血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拔牙后早期应用卵圆形桥体成形缺牙区软组织形态町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杜瑞钿刘森庆耿发云李红文
关键词:软组织美学效果
Ankylos小直径种植体修复后牙区牙列缺损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Ankylos小直径种植体修复后牙医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小直径种植体应用于后牙区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后牙区牙列缺损需行种植修复而无法植入标准直径种植体的患耆24例.植入商径3.5mm Ankylos种植体兵35枚,3~4个月后行金属烤瓷冠单冠或联冠修复,修复完成后1、3、6个月复诊,之后每半年复诊1次。复诊时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水平、软组织健康状况及各种机械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为完成修复后6~30个月。随访期内所有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水平为-0.6mm至+0.3mm,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机械并发症。结论应用Ankylos小直径种植体修复后牙Ⅸ牙列缺损可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窄牙槽嵴、缺牙区近远中修复间隙不足和邻牙牙根间距离近是小直径种植体的主委适应证.
刘森庆杜瑞钿耿发云李红文傅云婷王晓彦
关键词:种植义齿
后牙区螺丝固位与黏结固位种植义齿修复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后牙区螺丝固位与黏结固位种植固定义齿临床修复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上下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42例共70枚种植体,其中24枚采用螺丝固位修复体,46枚采用黏结固位修复体。分别于修复后1年复诊,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等临床指标以及患者对种植义齿的美观满意度。结果螺丝固位组及黏结固位组平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78mm和0.68mm;螺丝组与黏结组mPLI平均水平P50均为1,mSBI平均水平P50亦均为1;两组美观满意度平均得分P50为1。统计结果显示螺丝固位组与黏结固位组间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mPLI、mSBI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区螺丝固位与黏结固位种植义齿短期临床修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刘森庆邓飞龙张辉刘臣汉张华张佩芬
关键词:种植义齿
改良树脂夹板在种植体开窗式印模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种植体开窗式印模转移杆的树脂夹板,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牙列缺损患者18例共44枚种植体,制取印模前于体外制作改良的个性化丙烯酸树脂夹板,返回口内连接固定开窗式印模转移杆,制取印模并制作18件修复体。安装修复体时检测边缘适合性,修复完成后第1、3、6和12个月复诊,以后每12个月复诊一次。复诊时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软组织健康状况及各种机械并发症。结果:18件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均良好,随诊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第一年平均骨吸收量为0.82mm,随诊期内所有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机械并发症。结论:本研究中改良树脂夹板应用于种植体开窗式印模技术精确性高,修复体临床效果良好。
刘森庆杜瑞钿耿发云李红文
关键词:树脂夹板印模技术种植义齿
1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评价1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因牙列缺损需行种植修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1例,术前行牙周基础治疗并积极进行口腔卫生宣教,牙周炎控制后共植入32枚种植体,3个月后行永久修复,修复完成后第1、3、6和12个月复诊。复诊时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软组织健康状况及各种机械并发症。结果:所有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完成修复第一年平均骨吸收量为1.02mm,随诊期内所有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机械并发症。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前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和口腔卫生宣教以及患者自我清洁能力的提高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刘森庆杜瑞钿耿发云李红文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