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炜

作品数:19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降水
  • 8篇低频振荡
  • 8篇振荡
  • 7篇东南
  • 7篇东南部
  • 6篇振荡特征
  • 5篇低频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4篇青藏高原东南...
  • 4篇夏季
  • 4篇长江中下游
  • 3篇气候
  • 2篇海温
  • 2篇海温异常
  • 1篇东北冷涡
  • 1篇冬季气温
  • 1篇多雨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机构

  • 1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19篇刘炜
  • 9篇周顺武
  • 3篇冯晓晶
  • 3篇杨双艳
  • 2篇高晶
  • 2篇刘新
  • 2篇智海
  • 2篇高志国
  • 2篇刘新
  • 1篇王美蓉
  • 1篇熊安元
  • 1篇宋文玲
  • 1篇武炳义
  • 1篇马清霞
  • 1篇卢怡
  • 1篇陈鹤

传媒

  • 7篇干旱气象
  • 2篇内蒙古气象
  • 1篇现代农业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 1篇2012年高...
  • 1篇第29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河套地区极端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基于内蒙古河套地区3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分析近58 a极端降水事件和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典型过程分析极端降水过程环流背景场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7—8月降水最丰沛。8月降水量显著减少,5、6和12月降水量显著增加。(2)极端降水阈值东南高西北低,鄂尔多斯市乌审召降水量历史极值最大,巴彦淖尔市海力素最小。大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在5次以上,强度东南强西北弱。(3)极端降水事件7—8月最多,平均强度8月最强。9月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增加,强度显著增强。(4)年平均极端降水过程强度减弱趋势显著,过程降水大值区多集中在土默特左旗、伊金霍洛旗和呼和浩特市区。(5)极端降水过程多受槽前西南气流影响,充足的水汽条件配合异常强盛的上升气流,易发生强降水事件。
刘林春刘炜孙鑫刘新董祝雷张宇
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
河北省风能详查区风速日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根据我国风能资源详查测风塔资料,对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期间河北省境内22座测风塔上70 m高度的风速资料进行整理后,分析了内陆和沿海地区四季风速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风能详查区冬(夏)季平均风速最大(小);内陆(沿海)地区四季日平均风速呈现出白天大(小)、夜间小(大)的特点;在风速的日变化幅度上,春、秋季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夏、冬季,其中西北部山区(东南部平原)是风速变化幅度最大(小)的区域。另外,内陆地区各季节风速与温度梯度的日变化之间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陈鹤周顺武熊安元卢怡刘炜
关键词:测风塔风速日变化
1998年夏季高原东南部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
利用1998年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以及OLR等逐日资料,分析了该年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的低频特征,并初步讨论了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低频振荡的联系。结果表明,1998年夏季高原东南部降...
刘炜周顺武杨双艳
关键词:降水低频振荡长江中下游
2022年7月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涝—旱转折事件的成因分析
2024年
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且呈前期偏多、后期偏少的涝—旱转折性分布特征,分析不同阶段环流分布差异和影响系统间的配置对进一步做好内蒙古汛期降水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内蒙古116站逐日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130项气候指数、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逐月海表温度资料,分析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涝-旱转折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1)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量严重偏少,为该地区1991年以来同期降水最少、气象干旱最为严重。(2)7月1—11日降水相对偏多,冷空气路径偏北且强度较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北、偏西,冷暖空气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交绥,加之这一时段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内蒙古中西部位于急流轴以南,有利于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发展。7月12—31日降水明显偏少,环流经向度加大,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南且强度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且位置明显偏南,不利于水汽输送,加之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内蒙古中西部位于急流轴以北,不利于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发展;7月中旬后期至下旬高空西风急流南北向扰动偏强有利于激发东亚—西北太平洋经向遥相关波列,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从而导致降水偏少。(3)日本海至北太平洋西北部地区的海温异常是影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多寡的重要外强迫信号之一。2022年7月该海区海温异常偏高,其上空激发的气旋式环流减弱了南方暖湿水汽的经向输送,是导致内蒙古中西部降水由涝转旱的原因之一。
刘炜刘炜高晶李林惠高晶
关键词:气象干旱海温异常
中国北方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对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的响应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变化对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夏、秋季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存在持续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性在年代际尺度上较年际尺度更为显著。这种联系与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关键区海温在对流层中低层激发出的一种类似北美—大西洋—欧亚遥相关型波列有关。当前期关键区海温偏高(低)时,其激发的波列使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弱(强),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强),导致贝加尔湖以南大部地区受正(负)高度距平控制,亚洲地区中高纬以纬(经)向环流为主,有利于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低)。研究表明,中纬度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通过激发出一个从关键海区到我国北方地区的跨越东西半球的遥相关型波列,引发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影响北方冬季气温。
刘炜宋文玲
关键词:冬季气温
东北冷涡气候特征及其对内蒙古降水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内蒙古116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7年5—8月逐日降水资料及NECP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传统东北冷涡定义,对5—8月东北冷涡活动过程次数、日数进行客观识别,并分析了东北冷涡活动日数与内蒙古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冷涡活动日数与500 hPa高度场在东北亚地区呈现出显著的“南负北正”偶极型相关分布,内蒙古东部地区处于显著负相关区。(2)5—8月平均每次冷涡活动过程的持续时间为5~6 d,且5、6月冷涡活动维持日数呈增加的趋势。(3)5—8月东北冷涡活动日数与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内蒙古东部偏北地区,其中5、6月冷涡活动日数与冷涡日东部偏北地区累计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冷涡活动具有气候“累积效应”。
刘炜
关键词:东北冷涡环流异常
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主要是指时间尺度为30~60天的振荡,它是大气中最显著的一种振荡现象。作为大气的一个重要低频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近40年中,ISO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且已取得众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ISO对调整气候变率起重要作用,对我国天气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该文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ISO的研究成果,主要对它的结构和活动特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及其激发维持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一些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杨双艳武炳义周顺武刘炜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气候变率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其与长江中下游低频振
1998年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逐日OLR资料以及基于再分析资料计算得到的大气热源资料,分析了该年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的低频特征,并讨论了其与长江中下游低频振荡的联系.结果表明:1...
周顺武刘炜智海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低频振荡长江中下游
1961—2016年内蒙古极端降雪事件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0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6年冬半年逐日降雪资料,采用相对极值处理方法确定了各站极端降雪事件的阈值,详细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极端降雪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有3个极端降雪事件频发区域;阈值、极值、频率和极端降雪强度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差异;从发生站次数的年代际变化情况看,20世纪70年代是频发期,其次是60年代和21世纪以来的前10a,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增多的变化趋势;在月际循环上,极端降雪事件表现为双峰的特征,最大值位于3月,次大值位于11月。区域分布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112°E以东表现为双峰型特征,以西是单峰型特征;21世纪以来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的极端降雪事件发生频繁,地域分布特征和极端性突出。
冯晓晶高志国刘新刘炜
关键词:阈值
1980—2015年内蒙古气象灾害损失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以1980—2015年气象灾害损失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综合指标法,建立气象灾害损失综合指数,分析内蒙古气象灾害损失的变化特征,并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死亡人口对气象灾害综合损失的影响大于直接经济损失;1980—2015年内蒙古气象灾害综合损失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1998年之前气象灾害综合损失较小,增加趋势不明显,气象灾害损失中死亡人口占主导地位;1998年之后综合损失显著增加,气象灾害损失中直接经济损失占主导地位;1980—2015年气象灾害损失等级逐年加重,1998年以后气象灾害损失偏重;直接经济损失和气象灾害综合指数均与气温显著相关,死亡人口与降水量显著相关,气温和降水量异常是引发内蒙古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加重的重要原因。
刘新冯晓晶刘林春高志国刘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