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玮

作品数:25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日友好医院院级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友好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梗死
  • 9篇动脉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6篇卒中
  • 5篇缺血
  • 4篇血管
  • 4篇颅多普勒
  • 4篇经颅多普勒
  • 4篇后循环
  • 3篇血压
  • 3篇基底
  • 3篇基底动脉
  • 3篇超声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血性
  • 2篇中动脉
  • 2篇溶栓
  • 2篇平滑肌

机构

  • 20篇中日友好医院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和平里...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卫生部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25篇刘玮
  • 13篇薛爽
  • 9篇刘尊敬
  • 9篇焦劲松
  • 6篇田朝晖
  • 5篇刘俊艳
  • 4篇魏坤
  • 4篇魏娟红
  • 3篇唐文雄
  • 3篇张志勇
  • 3篇孙丽丽
  • 2篇王瑜玲
  • 2篇王丽
  • 2篇贾树红
  • 2篇姚雪燕
  • 2篇杨丽红
  • 2篇李春岩
  • 2篇任士卿
  • 2篇姚雪燕
  • 2篇魏坤

传媒

  • 5篇中国脑血管病...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中国卒中杂志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脑梗塞发病后超早期溶栓治疗是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设计对我院神经内科符合 NINDS rtPh 脑卒中研究入选/排出标准的患者进行 rtPA 静脉内溶栓治疗同时使用经...
薛爽魏坤杨丽红朱秀静姚雪燕刘玮王丽
文献传递
甘油果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甘油果糖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北京和平里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给药方案不同分为甘油果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甘油果糖治疗组于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甘油果糖治疗。比较2组入院0d、7d、14d和21d时血清中的NSE浓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甘油果糖治疗组d7和d14血清NSE浓度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2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甘油果糖治疗可使血清NSE下降,对脑神经可能有潜在的保护机制。
杨佳白刘玮
关键词:甘油果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急性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检测大动脉炎患者脑动脉微栓子阳性1例被引量:2
2015年
患者女性,31岁,主因"发作性言语不清10d"于2014年4月18日就诊于我院。患者10d前出现发作性言语不清,持续约半小时后缓解,否认肢体力弱或麻木,否认视物成双、饮水呛咳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颈部血管超声(图1见封底):无名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符合多发性动脉炎,无名动脉中段提示重度狭窄,双侧锁骨下动脉考虑闭塞。
孙丽丽贾树红刘玮郭静汪仁斌薛爽
关键词:大动脉炎脑动脉微栓子经颅多普勒检测微栓子信号双侧颈总动脉视物成双
PPARγ激活剂对实验性大鼠缺血脑组织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Eγ)激活剂对实验性大鼠缺血脑组织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结合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ENA)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机制。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小剂量PPARY激活剂干预组、大剂量PPAEY激活剂干预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动物模型。术前5d分别给予盐酸吡咯列酮(PPARγ激活剂),每日1次灌胃给药,小剂量组为10mg·kg·d,大剂量组为15mg·kg·d。以缺血后24h作为观察时间点,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缺血脑组织PPAEγ的mENA表达,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脑组织伊文氏蓝含量。 结果小剂量吡格列酮干预组脑组织伊文氏蓝含量和大剂量吡格列酮干预组伊文氏蓝含量均较生理盐水干预组低(0.062±0.014A/g vs 0.081±0.015A/g,P〈0.05;0.045±0.011A/g vs 0.081士0.015A/g,P〈0.05);小剂量吡格列酮干预组脑组织MMP9的mRNA表达和大剂量吡格列酮干预组脑组织MMP-9的mENA表达均较生理盐水干预组显著性降低(0.268±0.021vs0.571±0.019,P〈0.05;0.194±0.017vs 0.571±0.019,P〈0.05),小剂量干预组和大剂量干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PPAPγ激活剂通过下调缺血脑组织区MMP-9的表达而改善血脑屏障的功能可能是PPARγ激活后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刘尊敬田朝晖薛爽焦劲松刘玮
关键词:PPARΓ血脑屏障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吡咯列酮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对小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与LA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行头部CT、MRI、TCD和MRA检查,评估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率、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大动脉闭塞性病变与LA的相关性。结果 108例脑梗死患者中,LA的发病率为50.9%,伴有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LA发生率为38%,无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为65%,两者比较P=0.004,而伴有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隙性梗死患者LA发病率为36%,单纯腔隙性梗死患者为73%,两者比较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与高龄(P=0.0001)、腔隙性梗死(P=0.004)明显相关,是L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梗死患者LA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9384)。结论高龄是脑梗死患者LA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腔隙性梗死与脑梗死患者LA间的关系支持小血管病变是LA发生的最主要发病机制,而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存在对于小血管有保护性作用。
刘玮刘俊艳高东美魏娟红
关键词:发病率脑梗塞
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导致左椎动脉自前、后循环同时盗血1例
2008年
患者男性。52岁,因“头晕3个月”入院。患者头晕呈持续性,体位改变(转头、翻身)时加重。无视物旋转,偶有耳鸣。查体:双上肢血压不对称(右侧110/70mmHg,左侧85/55mmHg)。神经系统检查大致正常。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所见: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血流速度及频谱正常脉动指数(pulsatilitv index,PI)0.6~0.65)。
魏坤薛爽姚雪燕刘玮
关键词:左椎动脉CEREBRAL后循环ARTERYDOPPLER盗血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后至关重要,便捷有效的脑侧支循环评估方法对于临床预测卒中患者预后、血管再通治疗效益与风险评价尤为重要.TCD因其可实时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创伤、可重复、操作便捷、廉价等优点在脑侧支循环评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检索文献就TCD对脑一、二级侧支循环和脑血管反应性的检测方法、意义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刘玮卢烁刘尊敬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侧支循环缺血性卒中
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导致的脑干梗死二例报告
2005年
刘俊艳任士卿王瑜玲魏娟红刘玮
关键词:梭形动脉瘤脑干梗死基底动脉言语不清言语障碍降压0号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介入材料、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
刘玮薛爽魏坤
文献传递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旨在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的发病机制。 方法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8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的形态学表现,以及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的相关性。 结果 86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皮质下梗死的患者,63例(73.3%)呈多发性病灶,主要累及内交界区及半卵圆中心。TCD监测到14例(29.8%)皮质下梗死患者的微栓子,其中13例为多发性病灶,多表现为半卵圆中心梗死(P<0.001)、皮质播散性小梗死(P<0.001)以及多发性脑梗死(P<0.02)。结论 动脉-动脉栓塞与血流动力学低灌注的共同作用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内交界区梗死、半卵圆中心梗死为不同发病机制的两种梗死类型,后者与栓塞机制关系更为密切。
刘俊艳董玉娟任士卿刘玮魏娟红李春岩
关键词:皮质下梗死发病机制大脑中动脉多发性脑梗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