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红
- 作品数:17 被引量:65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过氧化物酶1,6和GFAP在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确定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过氧化物酶1(Prx1)、过氧化物酶6(Prx6)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52例星形胶质细胞瘤(Ⅱ级23例、Ⅲ级15例、Ⅳ级14例)和12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Prx1、Prx6和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 Prx1、Prx6在正常脑组织、Ⅱ级、Ⅲ级、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P在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Ⅱ级星形胶质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P<0.05)。结论 Prx1、Prx6和GFAP可能是临床评价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和侵袭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生物治疗的潜在靶分子。
- 周金桥刘秋红王景涛郭新宾宋来君
- 关键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瘤
- 蛋白质充足达标时间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蛋白质充足达标时间对使用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入住时间>3 d且使用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成年患者377例,按入住ICU后蛋白质充足达标时间分为早期(1~2 d)组93例,中期(3~7 d)组155例,晚期(>7 d)组129例。比较3组预后,并采用Cox回归分析蛋白质充足达标时间对患者入住ICU 60 d内死亡的影响。结果:与早期组和晚期组相比,中期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最低(P=0.002)。Cox回归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以晚期为对照,蛋白质充足中期达标是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入住ICU 60 d内死亡的保护因素(HR=0.675,95%CI:0.456~0.997)。结论:蛋白质充足3~7 d达标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 朱小茜岳向峰黄学敏刘秋红吕全军
- 关键词:危重症机械通气
- 孟鲁司特钠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对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P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COPD继发PF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bid,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孟鲁司特钠(10 mg,qn)治疗,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6 min步行距离(6 MWD)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FEV1、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6 MWD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继发PF,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且安全性较高。
- 刘秋红马文涛赵世龙王石磊李静袁聪聪高景
- 关键词:COPD肺间质纤维化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混悬液
- 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时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浓度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l growth factor,EGF)浓度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的变化,探讨其在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时的作用及随损伤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临床治疗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4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即刻、3d、7d、14d血清中EGF浓度,SOD的活力。结果: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时EGF、SOD浓度显著低于非应激性溃疡组。结论:EGF浓度、SOD活力与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密切相关,可能EGF、SOD在维持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促进损伤胃黏膜的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周金桥刘秋红孙剑瑞
- 关键词: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表皮生长因子超氧化物岐化酶
- 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相关蛋白表达谱的分析与鉴定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确定与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子。方法二维电泳技术比较分析12例正常脑组织和52例不同恶性程度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Ⅱ级23例、Ⅲ级15例、Ⅳ级14例)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ESI)串联质谱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与恶性程度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子。结果共鉴定出15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子,其中热休克蛋白27、抑制素、葡萄糖调节蛋白78、过氧化物氧化酶1、过氧化物氧化酶6、膜联蛋白Ⅱ、组织蛋白酶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肌动蛋白(胞浆型1)、谷胱甘肽S-转移酶M这10种蛋白的表达在Ⅲ级和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升高,二硫键异构酶A3、αB晶体蛋白质、T复合体蛋白1(ε亚单位1、泛素C-末端水解酶同工酶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这5种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可有效鉴定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分子个体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周金桥王景涛刘秋红郭新宾周健宋来君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恶性二维电泳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33及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33(IL-33)、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区AIS病人200例,根据入重症监护病区72 h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78例)与非SAP组(122例)。统计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血清PCT、IL-33、25-(OH)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病人并发SA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CT、IL-33及25-(OH)D及联合检测对SAP的诊断效能。结果SAP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非SAP组,血清PCT、IL-33水平高于非SAP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IL-33、25-(OH)D是AIS病人并发SAP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IL-33、25-(OH)D及联合检测AIS病人并发SAP的AUC分别为0.93[95%CI:(0.89,0.96)]、0.93[95%CI:(0.89,0.96)]、0.90[95%CI:(0.85,0.93)]、0.99[95%CI:(0.97,1.00)],联合检测时预测效能较高。结论血清PCT、IL-33、25-(OH)D水平对AIS病人并发SAP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SAP的诊断效能。
- 王泽帅赵世龙刘秋红高延秋
- 关键词:卒中卒中相关性肺炎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3325-羟维生素D
- siRNA靶向沉默组织蛋白酶D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靶向沉默胶质瘤细胞系U87中组织蛋白酶D(CD)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CDsiRNA、scramblesiRNA、空白对照siRNA转染体外常规培养的胶质瘤细胞株U87,RT.PCR、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转染后U87细胞CD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转染CDsiRNA、scramblesiRNA1~5d后U87细胞的增殖;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转染CDsiRNA、scramblesiRNA48h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48h后CDsiRNA组细胞CDmRNA、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转染scramblesiRNA和空白对照si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2、3、4、5d转染CDsiRNA组U87细胞吸光度似)值低于转染scramblesi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表明转染CDsiRNA组滤膜细胞数低于转染scramblesi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结论CD可能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胶质瘤分子生物治疗的靶点。
- 周金桥王景涛刘秋红郭新宾宋来君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小分子干扰RNA组织蛋白酶D
- 使用恢复期血浆救治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 2020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国内疫情已获得良好控制时全球疫情却不容乐观,世界多国仍面临严峻的防疫挑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许多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仍有待深入研究[1]。以往在许多感染性疾病,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甲型H1N1流感等的治疗中,恢复期血浆发挥了有效的治疗作用[2]。
- 段甲利刘秋红高景赵世龙曹凤安邢丽华
- 关键词:重型
- 染料木素对狗基底动脉环舒张作用及其机制的离体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张力变化对染料木素的脑血管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比较。方法:(1)制备狗基底动脉血管环固定于恒温肌槽内,待平衡后,加入各种药物观察血管张力的变化。结果:(1)200μmol/LGST可浓度依赖性地压低氯化钾(KCl)量效曲线,使其明显右移,最大收缩反应和肌条对KCl的敏感性明显降低。(2)无Ca2+K-H液中,染料木素对去甲肾上腺素(NA)诱发产生第一时相收缩和CaCl2产生第二时相收缩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染料木素可使60mmol/LKCl预收缩基底动脉血管环产生明显的舒张作用,除内皮细胞或加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ω-L-硝基精氨酸1×10-4mol/L,甲烯兰1×10-5mol/L,1×10-5mol/L吲哚美辛或格列本脲1×10-5mol/L温育后,染料木素对60mmol/LKCl预收缩动脉血管环产生的量效舒张作用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1)染料木素对基底动脉血管舒张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而引起的,即抑制电压依赖性的钙通道。无Ca2+K-H液中,抑制NA从细胞内释放贮存的Ca2+。(2)染料木素对基底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与内皮细胞及其释放的一氧化氮无关,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和KATP通道亦无关。
- 周金桥孙剑瑞刘秋红
- 关键词:染料木素内皮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 脓毒症发展过程中肺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16年
- 脓毒症是机体免疫反应与危及生命的感染之间的一场较量,其造成的间接肺损伤,是走向多脏器衰竭的第一步。现一般认为,机体对脓毒症的免疫应答,是由早期炎症反应期,进入持续时间更长的免疫抑制期。脓毒症早期的高炎症反应期(hyper-inflammatory phase),又称为"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阶段,机体以抗炎反应为主,固有免疫系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对抗感染,同时获得性免疫成员参与,共同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这一阶段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向肺部聚集,凋亡延迟、呼吸爆发增加,从而造成肺上皮细胞凋亡,肺上皮细胞破坏,屏障功能减弱,出现间接急性肺损伤。
- 陈渟桑袁聪聪刘秋红赵世龙邢丽华
- 关键词:脓毒症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