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明
- 作品数:5 被引量:6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后工业化时代政治抗争语言的全球传播--新新媒介:'占领华尔街'的助推器
- '占领华尔街'运动及其全球演变借助了'Occupy'这一政治抗争语言的符号力量,实现了以文化干预现实社会的效果.这使得包括口号、图片、海报、音视频在内的抗争性政治语言国际化和全球共享成为一个新趋势.而当下新新媒介的社会和...
- 刘黎明
- 关键词:后工业化时代
- 文献传递
- 公民权视域下媒体围观的新变化——基于2007—2014年160起新媒体事件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基于公民权视域,对互联网上"媒体围观"方式的新变化及其对公民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2007—2014年160起新媒体事件的案例分析,本文发现新媒体时代的"媒体围观"主要包括权力监督和公民倡导两种类型,基于互联网的话语和行动参与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规化表达。这一方面通过公民赋权的过程落实了中国的公民权,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演练的集体行动中促进了公民效能感的增强、公民话语的产生以及公民网络与公民传统的形成。
- 刘黎明
- 关键词:公民权权力监督公民社会
- 运动企业家的虚拟组织:互联网与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新模式被引量:50
- 2013年
- 本文通过对中国业主维权行动的深描,指出依托于互联网平台,一种新的社会运动组织模式正在形成。依托互联网的诸多技术优势,社会运动的参与者(比如维权业主)得以改变传统社会运动中从组织者到参与者的自上向下动员模式。虽然不存在明显的核心组织,但在松散的运动企业家群体的引导之下,通过在线协商和辩论,形成一种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相对民主的组织、动员和决策模式,这为有效动员和信任的培养提供了契机。而且这群运动企业家还适时运用各种策略,引导运动诉求、调整目标,达成集体认同的建构,从而消解虚拟组织的风险,缓解搭便车困境。透过对这一虚拟组织模式的讨论,本文将对互联网与中国社会抗争的研究有所增进。
- 曾繁旭黄广生刘黎明
- 关键词:社会抗争互联网
- 中国网络事件的行动剧目——基于10年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本文着重探究中国网络事件在过去10年间的行动剧目变迁,并反思其背后的国家一社会关系调整。通过对2001~2012年182个重要网络事件的量化统计,我们发现,互联网技术虽然深刻影响了民众的行动与表达,尤其催生了大量有鲜明特征的线上行动剧目,但并未明显促进“逾越界限”的剧目。无论是线上行动或是线下行动,民众都倾向于选择低政治风险的剧目,或者说采用“有节制的剧目”。政治合法性是理解“行动剧目”变迁最为重要的维度。
- 曾繁旭钟智锦刘黎明
- 关键词:网络事件政治合法性
- 浅析大数据时代党媒的多样化运营策略
- 2017年
-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大数据逐渐成为传媒业生产链的核心环节。根据普遍的认知,大数据指具有一定规模的海量数据集,李国杰院士将其特点总结为4个V,即Volume(体量庞大)、Variety(模态繁多)、Velocity(生成快速)和Value(价值巨大但密度很低)。
- 薛陈子刘黎明
- 关键词:人工智能云计算生产链传媒业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