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祖能

作品数:417 被引量:1,355H指数:1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21篇期刊文章
  • 8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94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1篇综合征
  • 45篇神经病
  • 38篇电生理
  • 35篇卒中
  • 34篇细胞
  • 29篇腕管
  • 28篇帕金森
  • 28篇帕金森病
  • 28篇周围神经
  • 27篇腕管综合征
  • 26篇电图
  • 26篇肌电
  • 26篇肌电图
  • 26篇肌萎缩
  • 24篇周围神经病
  • 24篇肌萎缩侧索硬...
  • 24篇侧索硬化
  • 23篇神经传导
  • 23篇缺血
  • 20篇糖尿

机构

  • 376篇武汉大学
  • 23篇湖北医科大学...
  • 17篇北京协和医院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湖北医药学院...
  • 7篇四川省人民医...
  • 5篇随州市中心医...
  • 4篇贵州省人民医...
  • 4篇海南省人民医...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江苏省苏北人...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十堰市太和医...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江西省人民医...
  • 3篇三峡大学第一...
  • 3篇聊城市人民医...
  • 3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417篇卢祖能
  • 67篇董红娟
  • 66篇肖哲曼
  • 59篇初红
  • 30篇余绍祖
  • 29篇张勇
  • 27篇曾艳平
  • 27篇梁静静
  • 25篇翁超
  • 23篇解燕春
  • 20篇罗瑛
  • 20篇黄婷婷
  • 19篇曾庆杏
  • 19篇关景霞
  • 18篇彭彬
  • 16篇罗璨
  • 16篇丁曼
  • 15篇王云甫
  • 15篇关景霞
  • 15篇潘松青

传媒

  • 108篇卒中与神经疾...
  • 20篇神经损伤与功...
  • 13篇中华神经科杂...
  • 11篇医学综述
  • 1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0篇国际神经病学...
  • 10篇中华医学会第...
  • 9篇武汉大学学报...
  • 9篇神经疾病与精...
  • 8篇中国神经免疫...
  • 8篇临床神经电生...
  • 7篇临床脑电学杂...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癫痫与神经电...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临床神经病学...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第七届中华医...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0篇2022
  • 14篇2021
  • 18篇2020
  • 18篇2019
  • 17篇2018
  • 30篇2017
  • 44篇2016
  • 51篇2015
  • 39篇2014
  • 21篇2013
  • 16篇2012
  • 5篇2011
  • 17篇2010
  • 15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4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及其治疗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NMS)的发生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治疗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期...
张勇卢祖能董红娟张红黄婷婷罗璨
关键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嗜酸性筋膜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8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筋膜炎(EF)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确诊为EF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病理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中女性和男性各1例,2例均表现为对称性肢体肿胀僵硬;2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血沉增快;1例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及C反应蛋白增高;肌肉MRI提示筋膜增厚,T2WI呈高信号;受累区域全层皮肤肌肉活检可见筋膜增厚伴炎性细胞浸润。检索既往报道的EF患者496例,最常见的表现是对称性肢体肿胀僵硬。实验室检查常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及血沉增快。典型的肌肉MRI表现是T1加权成像显示受累筋膜增厚,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增厚的筋膜明显强化。典型的病理改变是筋膜增厚、纤维化并伴炎性细胞浸润。结论:EF是一种以对称性肢体肿胀硬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沉增快等为主要特征的少见病,系统受累较少,激素治疗有效。
解燕春曾艳平柳胤梁静静卢祖能
关键词:嗜酸性筋膜炎病理特点文献复习
肌张力障碍的新定义和分类被引量:7
2014年
肌张力障碍(dystonia)这一术语,目前是用来表示同时出现的运动现象学(phenomenology),包括特定的他觉征(physical signs)和一组神经征候;其中肌张力障碍的现象学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与其他神经系统表现联合出现[1].
卢祖能
关键词:肌张力障碍神经系统表现现象学
体感诱发电位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评价被引量:12
1992年
本文用刺激正中神经在对侧头皮记录SEP皮层早成分方法对68例位于一侧丘脑、内囊及基底节部位病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EP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定性及定位诊断意义不大,但SEP能对该类病人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作出预后判断。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变部位何在,病变范围大小如何,如SEP表现为缺如,则预示病人患肢功能恢复不佳。
余绍祖卢祖能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脑血管疾病预后
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与超声定量检测被引量:39
2006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正中神经超声定量测定在诊断腕管综合征(CTS)中的意义,探索其诊断标准。方法以符合纳入标准的CTS患者24例(共46只腕)为病例组,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4名为对照组,行电生理和腕部正中神经超声检测。结果(1)病例组电生理结果符合CTS,阳性率91·3%(42/46)。(2)超声测定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增大,神经内径(D)增粗;当豌豆骨水平CSA临界值取0·105cm2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5%和96·0%;D取0·195cm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5%和82·0%。(3)CSA、D均与感觉传导速度呈负相关,CSA与末端运动潜伏期呈正相关。结论超声测量正中神经是诊断CTS的一种新的可靠方法,豌豆骨水平CSA临床诊断价值较大;超声与电生理检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纪芳卢祖能刘小明初红陈文卫董红娟郭瑞强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超声检查电生理学正中神经
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和电生理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TS)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并分析可能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CuTS患者(共73侧肢体)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神经传导检测时,采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分别于腕部、肘下5cm、肘上5cm刺激尺神经,记录小指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腕部刺激尺神经,于小指逆向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测量不同节段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针电极肌电图观察尺神经所支配肌肉静息状态下的异常自发电活动。结果:①前臂尺侧、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麻木48例(70%),上肢麻木及力弱19例(28%),肘部疼痛或活动受限5例(7%);第一骨间背侧肌萎缩28例(41%),小鱼际肌萎缩15例(22%),爪形手6例(9%);②CuTS原因不明者53例(77%);长期、频繁操作电脑所致者8例(12%);③尺神经肘上-肘下节段MCV减慢[(29.91±5.09)m/s],肘下一腕段正常[(50.88±4.63)m/s]。小指展肌CMAP波幅降低,4只上肢未引出CMAP波形;尺神经腕一小指节段SCV正常[(47.43±7.27)m/s],SNAP波幅降低,36只上肢未引出SNAP波形;肌电图显示异常自发活动者,小指展肌和第一骨间背侧肌73肢,尺侧腕屈肌29肢。结论:CuTS临床表现以前臂尺侧、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麻木为主,伴力弱、疼痛及尺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电生理表现以尺神经肘上、下段MCV减慢为主,伴感觉纤维受损;病因以特发性占多数,长期、频繁操作电脑为另一重要因素;神经电生理检测为诊断CuTS的可靠手段,能明确神经受损受压的部位和程度。
程璇董红娟初红卢祖能
关键词:尺神经神经电生理学神经传导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AHA/ASA2013年新指南简介被引量:17
2013年
2013年1月31日,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在网上公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早期管理的新指南。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确认了该指南的价值,可作为神经科医师的教育工具。
卢祖能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新指南卒中协会
卡托普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颅内注入单纯疱疹病毒(HSV)-1建立HSE模型,治疗组给予卡托普利(50 mg/kg·d)治疗。使用二氢乙啶测定脑组织内活性氧(ROS)的产生量。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病侧脑组织MMP-9蛋白进行检测。用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水含量。病毒感染后5 d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与正常组(31.57±1.99)比较,对照组(95.75±3.45)脑组织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38.39±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正常小鼠脑组织中可见MMP-9少量表达。病毒感染后5 d,对照组脑组织中MMP-9表达明显增强,血管周围表达增高明显。治疗组较对照组MMP-9表达明显减低。与正常组[(77.4±0.5)%]比较,对照组小鼠脑组织水含量[(82.8±0.6)%]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78.5±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组织水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3.47±1.06)显著高于对照组(2.60±1.12)(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卡托普利能减少脑炎后MMP-9的表达,减轻脑水肿,改善HSE的神经功能转归。
周瑜曾艳平周琴关景霞卢祖能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活性氧基质金属蛋白酶-9
STAF及LADS评分筛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STAF评分(score for the targeting of atrial fibrillation)及LADS评分(1eft atrial diameter,age,diagnosis of stroke or TIA,smoking)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AF)的筛查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本科且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记录人口学信息、入院后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以及普通和/或长程心电图、心脏彩超、头颈部血管评估等检查结果。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STAF及LAD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确定STAF和LADS评分诊断AF的最佳截断点,计算出各自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共纳入331例患者,其中男211例,女120例,年龄31~92岁,平均年龄(64±3.5)岁。STAF评分诊断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以STAF评分≥5分作为最佳截断点,STAF评分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1.89%、87.16%。LADS评分诊断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以LADS评分≥4分作为最佳截断点,LADS评分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1.62%、87.16%。ROC曲线下面积STAF评分大于LADS评分,二者间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 STAF评分及LAD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合并AF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STAF较LADS评分准确性更高。
袁振华关景霞卢祖能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心房颤动
APETX2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诱导痫性发作大鼠的影响及机制探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APETX2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诱导痫性发作大鼠的行为学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18只,侧脑室置管后随机分为:癫痫组(9只)、APETx2组(9只),癫痫造模后观察2组癫痫大发作潜伏期及发作强度;APETx2处理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动态观察其对钙成像的影响。结果 APETx2组的SD大鼠癫痫潜伏期延长,大发作程度减轻;APETx2处理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钙内流下降。结论 APETx2可抑制氯化锂-匹鲁卡品诱导SD大鼠痫性发作,减少酸诱导海马神经元钙离子浓度增加可能为机制之一。
陈康康玉琪王艳梁静静卢祖能何小华朱帆肖哲曼
关键词:癫痫行为学海马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