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万荣

作品数:19 被引量:140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鼠兔
  • 6篇高原鼠兔
  • 5篇啮齿
  • 5篇高寒草甸
  • 5篇草甸
  • 4篇啮齿动物
  • 4篇鼢鼠
  • 3篇植物
  • 3篇种群
  • 3篇高原鼢鼠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食物
  • 2篇群落
  • 2篇物种
  • 2篇建筑
  • 2篇建筑特点
  • 2篇草地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率

机构

  • 19篇兰州大学
  • 1篇宁夏师范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19篇卫万荣
  • 14篇张卫国
  • 9篇张灵菲
  • 4篇江小雷
  • 3篇葛庆征
  • 3篇黄彬
  • 3篇张小刚
  • 2篇杨国荣
  • 2篇徐吉伟
  • 2篇王莹
  • 2篇王菊霞
  • 1篇张新中
  • 1篇范旭东
  • 1篇魏斌
  • 1篇刘锦上
  • 1篇李娜娜
  • 1篇马涛

传媒

  • 8篇草业科学
  • 4篇草地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草原与草坪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啮齿类动物群居起源研究假说被引量:2
2016年
文章阐述了有关啮齿类动物群居起源相关的7个假说。资源防卫假说认为当资源(食物、水、庇护所)在时空上呈斑块状聚集分布时,群居有利于获取和保护资源。捕食风险假说认为群居能降低啮齿类被捕食的风险,因此在高风险栖境中群居较为普遍。社群温度调节假说认为在寒带和气候寒冷的地区群居有利于啮齿类减少能量消耗。旱区食物分布假说认为处于干旱生境中的啮齿类为减少挖掘洞道所需的能耗和弱化无收益觅食风险不得不形成群居。生活史约束假说认为体型小、脂肪贮存能力低、生长速率慢的啮齿类为能成功抚育后代而不得不形成群居。由于构建洞穴耗能巨大,因此窝巢共享假说认为啮齿类为减少能耗被迫共享洞系进而形成群居。亲代投资假说认为由于亲本对后代的持续性投资,因而群居的形成是由子代推迟扩散导致的。最后,本文对啮齿类群居未来研究的热点进行了探讨。
卫万荣麻安卫何凯张卫国
关键词:群居
环境条件对啮齿动物种群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啮齿动物的种群调节理论一直是业内研究者争论的重点,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外在因素对种群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小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造成波动的外在因素进行了综述,概述了食物、降雨、降雪以及温度对不同种类啮齿动物种群的影响。
黄彬卫万荣张灵菲张燕堃徐吉伟杨国荣张卫国
关键词:啮齿动物环境因素
穴居鼠通讯方式及通讯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通讯是当今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穴居鼠特殊的生活环境导致其通讯方式与其他小哺乳动物有很大区别。本文着重就穴居鼠的3种通讯方式——声讯、震动和化学通讯及3种通讯的功能进行了概述。声音通讯是其通过发声器官产生声音进行信息传递,由于穴居鼠的听力被严格限制在低频范围,因此其发声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域,声音包含信息较多,如领域标记、竞争、求爱和性交等,特别对独居物种而言在繁殖期有重要作用;震动通讯是穴居鼠特定的躯体部位敲击洞壁产生震动进行信息传递,主要功能为非繁殖期护域和繁殖期的求偶信息;化学通讯借助化学信息素进行信息传递,该通讯方式有诸多优点,能绕过障碍物、能耗低,不需近距离接触,传播距离较远且持续时间较长,在性别和繁殖状况等信息传递中起主要作用。
卫万荣张灵菲张小刚张卫国
关键词:信息传递
植被性状对高原鼠兔行为模式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将高原鼠兔的日常行为划分为采食、警戒、嬉戏和洞内滞留4个类型,选取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3个代表性指标反映草地植被性状的变化,探讨了植被性状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行为模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植被高度、盖度和生物量的增加可导致高原鼠兔洞内滞留和警戒时间增加,采食和嬉戏时间减少;高原鼠兔的某些行为对植被性状各主要指标变化应对反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或临界范围,在此临界点或临界范围之前和之后,高原鼠兔对植被环境的感受会发生质的改变;采食时间与洞内滞留时间的比值(G/H)越小,表明植被环境的胁迫压力越大,反之则越小;植被高度对高原鼠兔生境的影响力大于盖度和生物量。
石高于许国成卫万荣张卫国
关键词:高原鼠兔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利用草地改良措施探讨了禾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植被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50 hm^2,同时在围栏内选择20 hm^2样地进行垂穗披碱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探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除物种数外,物种多样性指数(H′)、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补播草地>鼠害草地>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人工草地>补播草地>鼠害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亦大不相同,鼠害草地中垂穗披碱草比重不足10%,而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比重分别达50%和90%以上。不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在3种草地中都存在显著差异,总洞口数变化在35~411,其中,鼠害草地的总洞口数是补播草地的2.28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1.74倍;有效洞口数变化在11~188,鼠害草地是补播草地的2.26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7.09倍,表明垂穗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地植被特征间有不同的关系。无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与植物物种数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H′间则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原鼠兔总洞口数及有效洞口数分别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相对于鼠害严重草地,无论是补播草地,还是人工种植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鼠兔种群密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张灵菲卫万荣石高宇张卫国
关键词:高原鼠兔植物群落结构种群密度高寒草甸
利用禾草隔离技术防控鼢鼠危害豆科人工草地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豆科牧草来源匮乏始终是制约高寒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短板之一。除了天然草地资源本身的限制以外,豆科牧草人工草地的建植也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就是鼢鼠(Myospalax)危害。研究表明,鼢鼠对豆科等轴根系植物具有强烈的采食偏向性,而对禾本科等须根系植物则表现为相对冷淡。据此,本研究采用在豆科草地外围种植禾本科草隔离带的方式,从草种选择、隔离带宽度、种植方式等技术环节对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技术要点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禾草隔离技术是防控豆科人工草地鼢鼠危害的有效方法,平均可减少危害量82.4%以上;一年生禾草的隔离效果明显优于多年生禾草(P<0.01),短期多年生禾草明显优于长期多年生禾草(P<0.01);隔离带宽度应控制在3~5m之间;豆科草地建植当年以一年生、短期多年生和长期多年生混播隔离带效果最佳。
魏代红张卫国王莹卫万荣
关键词:豆科牧草禾草隔离带
啮齿动物应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行为策略被引量:3
2015年
植物次生代谢物与草食动物的相互关系研究是当今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阐述食草性啮齿动物对植物次生代谢物所采取的回避、膳食调控和食物混合等行为策略。回避行为是啮齿动物通过条件反射性学习(由食入植物次生代谢物后的不适感而引起的条件反射性拒食)和摄食前食物的加工而避免或减少植物次生代谢物对其的伤害作用;膳食调控通过单次采食量的调整而避免一次性采食过多次生代谢物而导致生理中毒,从而使啮齿动物能在复杂多样化的环境中生存,膳食调控包括单次进食量调控和两餐之间的间隔控制两方面的内容;食物混合意味着摄入植物化学物质的多样化,而化学物质的多样化有可能导致不同毒素的中和或毒性的降低,进而减轻动物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敏感性。
冶娜娜张灵菲卫万荣王菊霞张小刚麻安卫江小雷
关键词:回避
草地生态系统有害啮齿动物的生物防治被引量:6
2013年
啮齿动物产生的危害是当今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灾害之一,对其开展有效的防治是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问题。人类在控制和消灭有害啮齿动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种种措施均有利有弊,很难兼顾高效、安全和环境等问题,因而迄今仍停留在应急防治和重复投资等被动层次上。基于此,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就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防治的现状、开展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李娜娜黄彬张灵菲卫万荣张燕堃张卫国
关键词:生物防治啮齿动物不育剂生物毒素天敌
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性状季节性差异被引量:8
2018年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作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种群数量增加时往往会在地面造成大量土丘,这些土丘会对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高原鼢鼠一直是草地生态学研究和草原生产领域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于高原鼢鼠属于营地下生活的鼠种,相较于其他地面鼠,研究技术难度更大,特别是对其种群数量的测定一直是难点。目前,利用与鼢鼠实际数量高度相关的地上土丘数量作为表示其种群密度的相对指标,是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高原鼢鼠在不同季节和生长阶段产生鼠丘的数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简单地采用地面土丘数量来代表鼠群密度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对不同季节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数量、大小及分布格局等基本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地上土丘数量、体积和聚集度等在不同季节均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2)高原鼢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扰动主要集中在秋、春两季。3)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鼢鼠土丘的聚集度与土丘密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王莹魏代红张卫国卫万荣
关键词:高原鼢鼠
草地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7
2012年
为探讨不同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影响,分别对高寒草甸天然草地进行了施肥、补播、划破和综合措施(施肥+划破+补播)4种恢复措施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补播、划破和综合措施对草地物种功能群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力有不同影响。各种恢复措施对草地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影响不大,但对功能群内物种数有不同影响;对群落高度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群落盖度影响不大(P>0.05)。补播和综合措施处理样地物种数与对照呈显著差异(P<0.05),其他处理影响不显著。而Simpson指数除综合措施处理外,其他处理均与对照间呈显著差异(P<0.05)。各恢复措施均对草地生产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P<0.05)。不同草地恢复措施虽然对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格局不同,但对草地生产力的提高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认为,这些措施是改良退化草地的有效方法。
葛庆征魏斌张灵菲卫万荣黄彬江小雷张卫国
关键词:高寒草甸补播植物功能群物种多样性生产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