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磊 作品数:26 被引量:96 H指数:5 供职机构: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艺术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更多>>
书法艺术中的龙蛇意象探隐 被引量:1 2003年 The adragon and snake image are often found in Chinese cursive calligraphy (Cao Shu). Mr. Wei believes that thiskind of image showing movement in endless circles suggested that Chinese had a common view of the universe, the nature, oursociety and our human being, which also agrees with the ancient philosophy of Tao. 危磊关键词:书法艺术 民族习俗 中国戏曲空间艺术特性论略 被引量:1 2002年 受中国传统哲学独特的智慧的濡染和启迪 ,中国戏曲的空间艺术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与自由性 ,从而达到“天地之大美”、物我无间。 危磊关键词:中国戏曲 空间艺术 审美形态 灵活性 自由性 文化批评的发展演进及其在中国语境之运用 被引量:1 2011年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内文艺评论界一个引入注目的走向,就是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评的转向。当代西方的文化理论与批评方法,被先后引入和介绍到中国,随即被运用于当代中国文学及其批评实践中,成为当代国内文艺批评的主要理论和批评方法。文化批评在当代中国的出现与兴盛并不是偶然的,这既是文艺学与美学学科发展更新的内在需要,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环境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外在表现。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危磊关键词:文化批评 中国语境 当代中国文学 演进 市场经济转型 中国戏曲的空间艺术与太极之圆 被引量:2 2002年 太极图所呈现的太极形象是一个大圆 ,太极学说最终又是以圆美为旨归的。无往不复、动转不息的太极之圆 ,在中国艺术特别是在中国戏曲的空间艺术中得到了相当突出的表现。 危磊关键词:戏曲舞台 中国书法艺术的圆通之美 被引量:1 2002年 《周易》无往不复的一“心”一“情”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圆通之美 ,有着一种天然的“异质同构”。中国书法用笔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笔势的一笔环转、血脉相属 ,结字的上皆覆下、下以承上等 ,无不体现出气韵流转、血脉相连的圆通之美。 危磊关键词:书法艺术 用笔 笔画 文艺社会历史批评理论方法演进说 2011年 社会历史批评的核心在于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历史之间的有机联系,随着文艺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人们也在赋予社会历史批评以更新、更丰富的阐述和诠释。因而对社会历史批评发展演进的阐析与审视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社会历史批评得以全面发展和深入拓进与文化因素的多方位渗入密切相关,社会历史批评既然注重"社会观点"与"历史观点",它就必然应该包含着"美学观点",这也是不断发展与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的走向。 危磊关键词:社会历史批评 发展演进 聚焦:华夏传统文化与戏曲表演艺术的审美观 被引量:2 2008年 华夏传统文化与戏曲表演艺术的审美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体现华夏传统文化的儒、道、释等诸家的有益成份,都曾给予中华戏曲表演艺术以充分的滋养与影响,并作为一种华夏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与观念,濡染并影响着戏曲表演艺术与观众的审美心理与接受,进而渗透到中华戏曲表演艺术的各个方面。 危磊关键词:中华戏曲 表演艺术 审美观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圆美观 被引量:7 2002年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以圆为美的观念蕴含着一种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它以一种内在的审美张力规范着戏曲表演者,牵引着戏曲观赏者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并以其独特的功能和诱人的魅力,贯穿于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之中。 危磊关键词:审美 戏曲表演艺术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庄子“心斋”说之比较 被引量:2 2000年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庄子“心斋”说有异有同。强调审美注意活动的无直接功利性特征与“自我”意识 ,注重主体的心理感受及其悟性 ,是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庄子“心斋”说的相同之处。而中西方不尽相同的哲学基础和文化背景 。 危磊关键词:心理距离 庄子 心斋 审美主体 心理感受 全文增补中 孟子和罗近溪对“赤子之心”认识异同探略 被引量:2 2014年 孟子和罗近溪都把"赤子之心"看作人人具足的道德良知,但在赤子之心与圣人的关系上,孟子认为"赤子之心"仅为人的性善之端,需要通过"尽心"、"存心"等一系列后天修养才能达到圣人的高度;而罗近溪则认为"赤子之心"即是圣人之心,只要能"自信从"和"自觉悟",当下即可成圣人。由于孟子志在得君行道,罗近溪则一心要启发民德,两人追求的不同就导致了对赤子之心的不同看法以及对圣人与赤子关系的不同理解。 危磊 林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