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古凌静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珠海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肉瘤
  • 2篇脊柱
  • 2篇骨髓损伤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征象
  • 1篇尤文氏肉瘤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肉瘤
  • 1篇神经外胚层
  • 1篇神经外胚层肿...
  • 1篇双能CT
  • 1篇双能量
  • 1篇双源CT双能...
  • 1篇胚层
  • 1篇去骨
  • 1篇肿瘤
  • 1篇外胚层

机构

  • 5篇珠海市人民医...
  • 4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暨南大学第三...

作者

  • 5篇古凌静
  • 4篇洪国斌
  • 3篇梁建超
  • 3篇杜中立
  • 2篇徐启兰
  • 2篇柳学国
  • 1篇郭永飞
  • 1篇曾辉
  • 1篇李文娟

传媒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双源CT在骨骼肌肉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传统CT诊断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尤其是骨髓、肌腱和韧带等病变的价值有限。随着性能的改进及对辐射剂量的有效控制,第二代双源CT(DSCT)已初步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在骨髓、肌腱和韧带病变以及痛风石检出中显示了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第二代DSCT双能量成像的原理,其在骨骼肌肉系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存在问题与不足等予以综述。
古凌静洪国斌徐启兰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ASPS的影像学特点,重点观察病变边缘、深筋膜完整性、密度/信号、瘤内和瘤周肿瘤血管情况及强化特点等。结果 4例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且深筋膜受侵,3例发生于下肢,1例发生于骨盆;1例发生于右肾者边缘亦欠规则。1例行CT检查,平扫表现为低、稍高混杂密度。4例行MR检查,T1WI为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瘤内及瘤周均可见点条状流空信号影;增强扫描不均匀(1例)或均匀(3例)明显强化,瘤内及瘤周可见肿瘤血管影。5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3例发生转移(1例确诊时即发生转移,2例术后发生肺或肝脏转移)。结论 ASPS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表现为CT平扫呈等/稍高密度,T1WI为稍高/高信号、瘤内及瘤周流空信号影、深筋膜破坏等,但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
梁建超洪国斌郭永飞古凌静杜中立
关键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磁共振CT
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征象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S/p PNET)的影像学表现,并与临床及病理对照,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骨盆原发性ES/p PNET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影像学观察指标包括:发病部位、数目、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瘤骨、软组织肿块、强化方式等。病理学观察指标包括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7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表现以骨硬化为主要改变;7例见与骨质破坏不呈比例的巨大的软组织肿物,中央区多发坏死囊变;最大径大于8cm的肿瘤6例;4例跨关节浸润。MRI显示软组织肿物内可见T2WI低信号分隔影,增强扫描部分强化。6例出现转移,其中3例为肺转移。免疫组化8例患者CD99均为阳性表达。结论原发于骨盆的ES/PNET具有一定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青少年患者,结合影像学上溶骨性骨质破坏并明显软组织肿块,需考虑骨盆ES/PNET可能。
古凌静曾辉
关键词:骨盆
DECT虚拟去骨图CT值测量对脊柱急性骨髓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虚拟去骨(VNC)图中CT值测量在脊柱急性骨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急性胸腰椎外伤的患者分别行MR及DECT成像,以MRI作为参考标准,DECT数据经双能去骨后处理得到显示骨髓信息的VNC图,分别测量VNC图中骨髓正常区域和损伤区域的CT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骨髓正常区域与骨髓损伤区域的CT值是否存在差异,并与MR进行对照。结果 DECT虚拟去骨图中,急性骨髓损伤区域的CT值比骨髓正常区域的CT值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ECT伪彩图和MR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腰椎骨髓损伤区域与胸椎骨髓损伤区域的CT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DECT伪彩图,DECT VNC图中骨髓CT值的测量对急性骨髓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定性诊断价值。
古凌静洪国斌梁建超李文娟杜中立柳学国
关键词:脊柱骨髓损伤CT值双能CT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脊柱急性创伤性骨髓损伤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虚拟去骨技术用于诊断脊柱急性创伤性骨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3年4至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诊断脊柱急性创伤性骨髓损伤患者,以MRI作为参考标准,将13例脊柱外伤患者MRI检查和双能量CT扫描的虚拟去骨图由2名医师采用3级评价法分别进行评价.采用kappa统计量对2名医师的主观评价进行一致性检验,考察DSCT双能量成像对脊柱急性创伤性骨髓损伤的敏感性.结果 MRI显示13个椎体为急性骨髓损伤,表现为T2WI抑脂序列高信号;DSCT虚拟去骨图表现为黑色背景下的稍高密度影,与MRI对应的高信号区域一致;2名医师DSCT诊断急性创伤性骨髓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92.3%和84.6%,对DSCT定性评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629).结论 DSCT双能量成像虚拟去骨图和伪彩色图对脊柱急性创伤性骨髓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古凌静洪国斌梁建超徐启兰杜中立柳学国
关键词:脊柱脊柱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