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柏生

作品数:97 被引量:1,685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天文地球
  • 38篇水利工程
  • 6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0篇径流
  • 23篇冰川
  • 17篇降水
  • 14篇气候
  • 13篇流域
  • 12篇气候变化
  • 11篇水文
  • 10篇冻土
  • 8篇青藏
  • 8篇青藏高原
  • 8篇径流变化
  • 6篇气温
  • 6篇河流域
  • 5篇水文过程
  • 5篇寒区
  • 5篇NDVI
  • 5篇草地
  • 4篇冬克玛底冰川
  • 4篇冻土退化
  • 4篇多年冻土

机构

  • 97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水利水电...
  • 5篇兰州大学
  • 3篇乌鲁木齐市气...
  • 3篇云南省水利水...
  • 2篇安徽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吉森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兰州商学院
  • 1篇青海省畜牧兽...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青海畜牧兽医...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麻省理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7篇叶柏生
  • 38篇丁永建
  • 23篇韩添丁
  • 18篇焦克勤
  • 12篇王杰
  • 11篇吴锦奎
  • 10篇何晓波
  • 9篇李翀
  • 8篇沈永平
  • 8篇刘时银
  • 8篇赵求东
  • 8篇周兆叶
  • 7篇张世强
  • 7篇杨惠安
  • 7篇许民
  • 7篇李忠勤
  • 6篇赵传成
  • 5篇秦甲
  • 5篇宜树华
  • 5篇李静

传媒

  • 42篇冰川冻土
  • 5篇水科学进展
  • 5篇高原气象
  • 3篇草业科学
  • 3篇草业学报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水文
  • 2篇环境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19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表面运动特征分析被引量:43
2002年
奎屯河哈希勒根 5 1号冰川位于新疆奎屯市以南的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 ,奎屯河上游支沟哈希勒根河源区 .1999年 8月 ,在该冰川上布设了用于冰川运动和冰川物质平衡观测研究的测杆 18根 ,并进行了冰川表面运动、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末端变化的首次观测 .根据 2 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8月的冰川运动观测资料 ,分析了奎屯河哈希勒根 5 1号冰川的运动特征和冰舌末端的变化状况 .结果表明 :奎屯河 5 1号冰川应属于亚大陆型冰川 ;1999/ 2 0 0 0年度和 2 0 0 0 / 2 0 0 1年度的表面运动值不大 ,最大流速点的年运动速度为 3 15m·a-1;运动速度垂直分量UZ的变化规律同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的变化规律相同 ,即消融区的显出流作用和积累区的显入流作用 .该冰川的冰舌末端处于相对稳定的退缩状态 ,196 4— 1999年间平均退缩量约为 1 4m·a-1,而 1999— 2 0 0 1年间的平均退缩量为 5 0m·a-1,反映出冰川退缩增大的趋势 .
井哲帆叶柏生焦克勤杨惠安
关键词:冰川GPS全球定位系统冰川运动冰川物质平衡
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气温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对新疆天山天格尔山南北坡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的分析 ,揭示该区域气候增温过程的原因和环流形势 .分析得出 :山前平原地区气温上升幅度远大于中山带和高山区 ,冬季增温是年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北坡及山前地区升温幅度大于南坡 ,昌吉 195 4— 1996年 1月升温速率为 0 12 1℃·a-1;而库尔勒 195 9— 1996年 1月升温速率为 0 0 82 2℃·a-1.中山带和高山区气温变幅很小 ,中山带1月份甚至出现微弱的降温 ,乌鲁木齐河流域高山区大西沟气象站气温变化较小 ,出现微弱的升温趋势 .冬季北坡逆温层远较南坡发育 .南坡 196 7年 ,北坡 196 9年冬季均出现近 4 0a来的最低温 ,196 1年和 1975年乌鲁木齐出现夏季及年平均气温的突变 .
韩添丁叶柏生焦克勤
关键词:气温变化夏季北坡
100多年来东亚地区主要河流径流变化被引量:19
2008年
应用东亚地区8条主要河流100多年来的径流观测资料,用线性趋势分析不同时段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870年来东亚南部(主要发源于我国境内)的河流径流均表现出减少趋势;而最近1930年以来,东亚南部河流均为减少趋势,北部河流(西伯利亚3条大河)则表现为增加趋势,但年际变化存在着较大差异;1951年以来大部分河流径流变化趋势基本与1930年以来相同,但长江下游大通站由于中下游地区90年代降水增加表现为增加趋势.
叶柏生陈鹏丁永建杨大庆李翀沈永平
关键词:径流变化主要河流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度日因子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度日模型通过正积温将冰雪消融和气温有效的联系到一起,模型中的关键参数是度日因子,即为正积温对应时段内的消融量.根据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2008年的实测资料,计算得到夏季消融期内冰川上的度日因子,并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雪度日因子平均值为8.5mm.℃-1.d-1,大冬克玛底冰川雪冰混融度日因子和冰度日因子从海拔5330~5520m分别为4.5~9.6mm.℃-1.d-1和8.7~11.6mm.℃-1.d-1;小冬克玛底雪冰混融度日因子和冰度日因子从海拔5460~5710m分别为4.4~14.6mm.℃-1.d-1和9.9~16.1mm.℃-1.d-1.度日因子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可能是随海拔增加,温度降低而太阳辐射增强所致.局地气候,地形等其它因素也使得度日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差异.
谯程骏何晓波叶柏生
关键词:冰川消融冬克玛底冰川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度日因子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1
2010年
度日模型是估算冰川消融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度日因子是该模型的重要参数,反映了单位正积温产生的冰雪消融量,其时空变化特征对不同模型模拟冰雪消融过程的精度有较大影响.根据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22a的物质平衡花杆观测资料和大西沟气象站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冰川度日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融雪度日因子年际变化不大,融冰度日因子随年际变化有增加趋势,且这种增加趋势在冰川中下部要比冰川上部明显;空间尺度上,随海拔升高,度日因子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2000-2004年与1983-1989年相比,1号冰川东、西支夏季物质平衡变化量分别为-240mm和-290mm,其中气候变化直接引起的变化量为-206mm和-175mm.
崔玉环叶柏生王杰刘友存井哲帆
关键词:冰川消融
1961~2006年塔里木河流域冰川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被引量:30
2010年
以国家气象台站的月降水与月气温资料为驱动数据、9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第一次冰川编目的冰川分布矢量数据为基础,利用月尺度的度日模型重建了塔里木河流域各水系冰川物质平衡、融水径流序列,并应用冰川物质平衡、融水径流和平衡线高度等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表明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冰川物质平衡和融水径流的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其对河流径流的贡献进行的分析表明,塔里木河流域1961~2006年平均冰川物质平衡为?139.2mm·a?1,46a冰川物质一直在加剧亏损,同期升温对冰川的影响超过降水增加的影响.塔里木河冰川融水径流的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流域内冰川的物质平衡波动,46a冰川融水径流的持续增加主要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1961~2006年整个塔里木河流域年平均冰川融水径流量为144.16×108m3,冰川融水对河流径流的平均补给率为41.5%,并且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冰川融水对河流径流的贡献在1990年之后明显增大.塔里木河流域出山径流年际变化与冰川融水径流年际变化过程基本一致,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且河流径流量的增加约3/4以上源于冰川退缩的贡献.
高鑫叶柏生张世强谯程骏张小文
关键词:冰川物质平衡塔里木河流域
中国降水观测误差分析及其修正被引量:66
2007年
在1980s乌鲁木齐河流域进行的降水误差观测试验结果基础上,依据我国726个气象站1951~2004年逐日观测资料,对降水的动力损失、微量降水以及湿润损失进行系统的修正,以期获得更准确的长系列降水资料,为区域乃至全球水热循环过程和水文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修正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地区由风速作用引起的动力损失是主要的误差来源,但在降水较少的地区湿润和微量降水观测损失也起着重要作用,全国726个台站年降水修正量在8~740 mm之间,平均约125 mm,相应的修正幅度在5%~72%,平均约18%。从时间看,冬季修正系数大于夏季,但冬季修正量小于夏季;从空间分布看,西北地区年修正量一般小于50 mm,东南地区大于100 mm,总修正系数由西北向东南地区减少,其中西北地区大于30%,而西南地区小于20%,这一修正系数高于全球的11%左右的平均修正量。
叶柏生杨大庆丁永建韩添丁
关键词:降水
河西内陆河流域冰川融水近期变化被引量:31
2011年
基于第一次中国冰川编目数据库,以国家气象台站的月降水与月气温资料为驱动数据,利用度日模型重建了河西内陆河流域各水系1961~2006年冰川物质平衡和融水径流序列,并与短期观测资料的对比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河西内陆河流域1961~2006年平均冰川物质平衡为-49.5 mm/a,从东段石羊河流域到西段疏勒河、党河流域,物质平衡由强烈的负平衡向微弱的负平衡状态过渡。整个河西内陆河流域1961~2006年平均冰川融水径流量为10.2亿m3,冰川融水补给比重为14.1%。各流域冰川融水补给比重差异较大,西段的疏勒河、党河融水补给比重超过30%;北大河流域为22.9%;黑河流域各支流的融水补给比重在5%~15%之间;东段的石羊河流域融水补给率不到10%。46年冰川融水径流与其补给率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
高鑫张世强叶柏生高红凯
关键词:冰川融水
长江流域逐月气温空间插值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5
2012年
长江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复杂。为了探索适合长江流域的逐月气温数据空间插值方法,在考虑海拔、经纬度、坡度、坡向对气温影响和没有考虑这些地形因子对气温影响的两种情况下,利用流域151个气象站2007年逐月气温与对应的站点地形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并与回归直线截距相加产生栅格化的回归气温值,同时对回归多项式的残差分别运用反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立格法(OK)和样条函数法(SPLINE)气温进行了空间插值,然后将栅格化的回归气温值与残差的插值结果相加得到空间化的逐月气温数据,并利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插值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考虑了地形因子影响的3种插值方法的精度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对于普通克立格法,平均绝对误差(MAE)从1.03℃降到0.60℃,均方根误差(RMSE)从2.38℃降到1.23℃;对于反距离权重法,MAE从1.10℃降到0.65℃,RMSE从2.48℃降到1.38℃;对于样条插值法,MAE从1.24℃降到0.74℃,RMSE从2.66℃降到1.51℃。考虑了地形因子影响的空间插值方法整体上要优于没有考虑地形因子的空间插值方法,其中,基于地形因子的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结果相对较好。
许民王雁周兆叶叶柏生
关键词:月气温地形因子空间插值残差长江流域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径流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HBV-ETH模型,利用1980—2006年实测水文气象数据对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日径流进行模拟研究.在考虑度日因子和面积变化的基础上,模拟了1980—2006年流域的径流深和土壤蒸散发;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得到了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体积变化序列,同时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模拟效果.研究表明:若将冰川面积视为常数进行模拟,将会使得模拟径流比实际偏大,过去26a平均高估7%左右.1980—2006年间,若不考虑面积变化,累积体积变化被高估3%左右.
杨淼叶柏生彭培好韩添丁高红凯崔玉环王杰高明杰
关键词:冰川径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