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向丽
-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赤峰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体外耐药情况。方法对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明确诊断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体外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0例患者中单纯Uu感染161例(61.92%),Mh感染28例(10.77%),Uu和Mh混合感染71例(27.31%),其总体耐药率为77.31%,其中Uu、Mh和Uu+Mh混合感染的耐药率分别为67.08%、92.86%和94.37%。UU、Mh及UU+Mh对交沙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其余药物耐药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已产生较高的耐药率,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是治疗的首选用药。
- 吉向丽陈淑荣
- 关键词:生殖道感染支原体耐药性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对卵巢上皮性癌生长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 目的:趋化因子是单链小分子蛋白质超家族,是一类使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行使其功能由趋化因子受体介导。CXCL12属于趋化因子家族/(过去又称SDF-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 吉向丽
- 关键词:CXCL12SKOV3卵巢上皮性癌
- 文献传递
- 人腹膜间皮细胞对卵巢癌SKOV3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对卵巢癌SK-OV3细胞黏附、迁移、侵袭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HPMC原代培养的方法;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法鉴定原代HPMC;验证HPMC中部分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黏附、迁移及侵袭实验观察HPMC与卵巢癌SKOV3细胞相互作用时对SKOV3细胞转移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否与CXCL12-CXCR4轴有关.结果:成功培养出了HPMC.鉴定分离出的细胞符合间皮细胞的特征.HPMC中表达CXCL12、间皮素,不表达CXCR4.SKOV3与HPMC共同培养组的吸光度、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SKOV3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高表达CXCR4的SKOV3细胞(SKOV3-CX-CR4-cDNA)与HPMC共同培养组的吸光度、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MC与SKOV3细胞相互作用时,增强了SKOV3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力,其作用机制与CXCL12-CXCR4轴有关.
- 郭清吴小华范红伟吉向丽
- 关键词:SKOV3原代培养腹膜间质细胞
- 稳定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卵巢癌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构建人CXCR4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人卵巢癌细胞SKOV3,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并观察其表达效果.方法:从人卵巢癌组织中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CXCR4的基因编码序列,将序列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Receiver-M0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质粒pReceiver-M02-CXCR4导入不表达CXCR4蛋白的SKOV3细胞,经G418抗性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成系.分别采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稳定转染细胞株CXCR4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得到了抗G418阳性细胞克隆;RT-PCR的产物约为304bp;Westernblot可见一清晰的蛋白条带,与CXCR4的蛋白分子质量相符合.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转染质粒的SKOV3细胞质和细胞膜出现棕黄色颗粒.结论:成功建立稳定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卵巢癌细胞株,为CXCR4在卵巢癌中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及平台.
- 郭清吉向丽吴小华范红伟
- 关键词:CXCR4SKOV3卵巢肿瘤转染
- 87例妊娠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对我院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诊治的87例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潜伏梅毒80例,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患者分别为4例和3例。潜伏梅毒患者中RPR滴度≤1∶4者59例,≥1∶8者21例。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患者中RPR滴度≤1∶4者1例,≥1∶8者6例;87例患者中,72例(82.76%)在孕期进行了抗梅毒治疗。妊娠梅毒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3.53%,其中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为3.80%。RPR滴度、梅毒诊断孕周及治疗情况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相关(均P<0.05)。
- 朱海军吉向丽李芳芳伍婕王文鑫
- 关键词:妊娠梅毒
- 妊娠合并梅毒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52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中,38例孕产妇在产前检查时诊断,平均诊断孕周为(21.45±9.95)周;另14例为分娩时实验室检查发现。51例患者为潜伏梅毒,1例表现为二期梅毒。38例产前检查时确诊的梅毒患者中,32例接受了抗梅毒治疗。妊娠结局为终止妊娠2例、自然流产1例,死胎2例,早产6例,足月分娩41例。47例新生儿中,发生7天内死亡1例,先天梅毒2例。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以潜伏梅毒为主,妊娠早期的梅毒筛查及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可以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减少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吉向丽纪智荣尚英华
- 关键词:妊娠梅毒
- 赤峰市医院2004-2010年梅毒及HIV感染检出情况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梅毒和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性病门诊患者和潜在血源传播患者进行检测时发现的梅毒患者和HIV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出梅毒患者528例,HIV阳性者11例,混合感染4例。11例HIV阳性患者中HIV感染者7例,AIDS4例。RPR滴度的差异在显性梅毒与隐形梅毒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患者的检出率在性病门诊组显著高于潜在血源传播患者组(P<0.05),并且两者在年龄分布与临床分期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92例住院患者分布于骨科、肝胆外科、妇产科等26个科室。结论随着被检测人数的逐渐增多,该院检测出的梅毒患者和HIV感染者不断增多。性病门诊患者与潜在血源传播患者具有不同的梅毒流行病学特征。
- 朱海军吉向丽魏金华伍婕白宇王文鑫
- 关键词:梅毒HIV/AIDS
- 112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2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以及产前出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5年间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3.08%(112/3 636)。完全性前置胎盘在早产、产前出血、产后出血、围手术期输血、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及子宫切除的发生率高于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组(P<0.05)。边缘性前置胎盘组新生儿的1min Apgar评分高于完全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组(P<0.05)。产前出血组的早产、胎盘植入及胎盘粘连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产前出血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妊娠结局与前置胎盘的类型密切相关。
- 吉向丽陈淑荣尚英华
- 关键词:前置胎盘
- 2015-2019年赤峰地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 2021年
- 目的了解赤峰地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选取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赤峰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确诊并上报的梅毒感染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82例孕产妇诊断为妊娠梅毒,感染率为0.148%;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6.60%,其中流产4.26%,死胎/死产2.84%,早产9.93%,新生儿死亡1.06%,低出生体质量8.87%,先天梅毒3.55%。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占89.5%;78.4%孕产妇的血清滴度≤1∶4。199例(70.57%)孕产妇在孕期接受了抗梅毒治疗,规范治疗者118例(41.8%);文化程度和职业与是否接受治疗有关。接受抗梅毒治疗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9.60%)显著低于未治疗组(4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59,P<0.05)。晚期妊娠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8.14%)显著高于早期妊娠组(12.82%)和中期妊娠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08、5.073,P<0.05);早期妊娠组和中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0,P>0.05)。结论早期梅毒筛查、规范治疗及健康宣教是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
- 吉向丽王亚玲朱海军尚英华
- 关键词:妊娠梅毒孕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