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伟清

作品数:18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9篇细胞癌
  • 9篇肝细胞
  • 9篇肝细胞癌
  • 7篇肿瘤
  • 5篇基因
  • 4篇病理
  • 3篇蛋白
  • 3篇遗传易感
  • 3篇遗传易感性
  • 3篇易感
  • 3篇易感性
  • 3篇肝癌
  • 3篇肝肿瘤
  • 2篇多态
  • 2篇血管
  • 2篇杂合性
  • 2篇杂合性缺失
  • 2篇增殖
  • 2篇增殖活性

机构

  • 18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18篇吴伟清
  • 16篇冼志红
  • 15篇丛文铭
  • 12篇吴孟超
  • 8篇张秀忠
  • 6篇王一
  • 5篇张树辉
  • 4篇董辉
  • 4篇朱忠政
  • 3篇关新元
  • 2篇俞花
  • 2篇王艳华
  • 2篇谭璐
  • 1篇潘晶
  • 1篇刘淑芳
  • 1篇汪剑
  • 1篇朱冠山
  • 1篇陆建平
  • 1篇张永杰
  • 1篇王本茂

传媒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肿瘤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形态学变异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被引量:30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4 4例手术切除肝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并对 10种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厚壁血管及脂肪 3种成分混合组成 ,根据瘤组织成分的比例可分为经典型 (13例 )、肌细胞为主型 (2 5例 )、脂肪细胞为主型 (4例 )、血管瘤型(2例 ) ;肌细胞可呈多种形态变异 ,主要有上皮样细胞型、中间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嗜酸细胞型和多形细胞型 5种 ;8例可见髓外造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瘤细胞呈HMB4 5 (4 4 / 4 4 ,10 0 % )、SMA(38/ 38,10 0 % )和CD117(30 / 38,78 9% )阳性。结论 肝AML形态学变异较大 ,容易造成误诊 ,HMB4 5阳性瘤细胞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张树辉丛文铭冼志红吴伟清董辉吴孟超
关键词:AML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免疫组织化学CD117HMB45细胞型
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因A870G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25例HCC与428名对照的CyclinD1A870G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全样本以及男性样本HCC与对照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女性,HCC组870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2%vs42.0%),P=0.012。与A/A纯合子相比,A/G杂合子的HCC风险增加至1.54倍(95%CI:0.79-3.01),P=0.202,而G/G纯合子的HCC风险显著增加至2.63倍(95%CI:1.20-5.78),P=0.016。结论:CyclinD1870G增加女性HCC发病风险,G/G基因型是女性患HCC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朱忠政丛文铭冼志红吴伟清吴孟超朱冠山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D1病例对照研究
胰腺交界性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一例
2000年
赵新王一张秀忠丛文铭吴伟清王本茂张永杰
关键词:胰腺肿瘤腺瘤
肝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与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2001年
王一吴孟超吴伟清冼志红张秀忠丛文铭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病理细胞增殖活性
肝细胞癌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 了解肿瘤抑制基因(TSG)杂合性缺失(LOH)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显微组织切割基础上的DNA直接测序法,从92例手术切除肝细胞癌中筛选出36例信息性肝细胞癌进行6种TSG(APC、DCC、MCC、OGG1、p53和RB1)的LOH检测,对其中15例肝细胞癌进行13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LOH和MSI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SG的LOH总发生率为41 .7% (15 /36),仅MCC基因未出现LOH。15例肝细胞癌中有9例(60% )发生微卫星LOH,占检测微卫星的46 .2% (6 /13),但无1例肝细胞癌出现MSI。若将APC、OGG1和DCC基因LOH作为Ⅰ型(n=7 ),将p53和RB1基因LOH作为Ⅱ型(n=8)进行统计学处理,则两组肝细胞癌的平均瘤体直径分别为( 2. 9 ±1 .7)cm和(7 .2 ±3 .4)cm (P<0 .01),两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 72. 0 ±38 6 )个月和(51 .0±30. 4)个月(P<0 .05 )。肝细胞癌基因变异型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甲胎蛋白水平、HBsAg阳性率、合并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肝细胞癌发生的多阶段演进与多基因变异过程中,LOH路径所起的作用要比MSI路径更大。Ⅰ型基因变异(APC、OGG1和DCC)主要在肝细胞癌早期阶段起作?
丛文铭张树辉冼志红吴伟清吴孟超
关键词:肝细胞癌LOH杂合性缺失癌肿瘤信息性
小肝细胞癌患者染色体1p36杂合性缺失的特点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1p36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在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硝酸银染色技术,对140例信息性sHCC中1p36上9个多态性微卫星标志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进行检测。结果:本组140例sHCCs发生LOH的总频率为65%(91/140),LOH以D1S507最高,为40.8%(31/76);在肿瘤直径≤1cm的HCC中,D1S507和D1S2893位点的LOH发生率显著高于直径>1cm组(P<0.05);在Edmondson分级≥Ⅲ级的HCC中,D1S468、D1S2694和D1S243位点LOH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级的HCC(P<0.05);包膜完整HCC中D1S243和RIZ位点的LOH发生率明显低于有包膜突破的HCC(P<0.05);女性患者中RIZ位点LOH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sHCC在人染色体1p36上存在多个LOH位点,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这些缺失区可能存在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并与sHCC的发展和演进过程有关。
董辉丛文铭冼志红吴伟清王艳华吴孟超
关键词:肝细胞癌等位基因
肝癌免疫组化诊断谱的研究和应用被引量:32
2002年
目的 探讨鉴别肝细胞癌 (HCC)、肝内胆管癌 (ICC)和肝转移性腺癌 (MAC)的免疫组化诊断谱特点。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 30 0例HCC、35例ICC和 30例MAC分别进行AFP、HepPar 1、CK18、CK19、CA19 9、CD34和pCEA等 7种免疫组化染色 ,将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综合性能计分 (CCS)≥ 8分的抗体定为具有高度诊断价值。结果 CCS≥ 8分的抗体在HCC中为HepPar 1和CD34,在ICC中为CK19,在MAC中无。HepPar 1的CCS(9分 )明显高于AFP(7分 ) ,其对HCC的敏感性达到 83.7% ,特异性达到 96 .7%。结论 HCC的一线抗体由HepPar 1和CD34组成 ,二线抗体由pCEA和AFP组成 ;ICC的一线抗体为CK19,二线抗体为CA19 9。由 3种一线抗体组合成肝癌的核心免疫组化谱 ,酌情使用二线抗体 ,可以较好地解决对HCC、ICC和MAC之间的免疫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丛文铭谭璐张树辉冼志红吴伟清潘晶张秀忠
关键词:肝癌免疫组化胆管癌腺癌HCCICC
应用MG-G-G组合染色法研究肝癌凋亡细胞
1999年
目的:应用MG-G-G组合染色液探讨肝癌组织中凋亡细胞.方法:用MG-G-G组合染色液对肝癌标本常规石蜡切片进行染色.结果:经过MG-G-G组合染色液染色,肝癌凋亡细胞核中的DNA呈深绿色,细胞浆中的RNA呈红色,背景呈黄色.对肝癌标本35例,正常肝组织12例的组织染色,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运用MG-G-G组合染色法研究肝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的DNA和RNA成分,其色彩鲜艳,对比度较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推广使用.
张秀忠王一冼志红吴伟清丛文铭吴孟超龚志锦
关键词:染色法肝癌细胞凋亡染色液
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中国人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在有无慢性乙型肝炎的不同背景下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R72P)与中国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469例HCC(HBsAg阴性110例、HBsAg阳性359例)与567名对照(HBsAg阴性430例、HBsAg阳性137例)的p53 R72P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全样本以及HBsAg阳性样本的HCC与对照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HBsAg阴性人群中,72P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9,95%CI=1.25~2.27).与R/R基因型相比,R/P的HCC风险增加至1.73倍(95%CI=0.93~3.11),P/P的HCC风险显著增加至3.29倍(95%CI=1.58~6.86).携带72P的男性个体、HCC家族史阳性个体的HCC风险分别进一步增加至9.39倍(95%CI=3.08~28.62)和11.14倍(95%CI=1.62~76.67).结论 p53 72P增加HBsAg阴性中国人的HCC风险,并与男性、HCC家族史在增加HCC风险中有协同作用.
朱忠政丛文铭朱冠山刘淑芳冼志红吴伟清张秀忠王艳华吴孟超
关键词:肝细胞癌P53基因乙型肝炎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MRP1/CD9蛋白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MRP1/CD9蛋白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构建肝癌组织芯片.样本包括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152例,癌栓22例,肝内转移癌4例,肝外转移癌17例.正常对照肝组织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芯片中样本MRP1/CD9蛋白的表达.结果 27%(41/152)肝细胞癌原发灶表达MRP1/CD9蛋白.伴癌栓形成HCC中MRP1/CD9蛋白表达率低于无癌栓形成者(分别为21.82%和40.48%; P<0.05).巨块型肝癌中MRP1/CD9蛋白表达率亦低于直径在10cm以下者(分别为5%和34.82%; P<0.01).MRP1/CD9蛋白表达尚与HCC病理分级及血清AFP水平有关:病理分级2级的阳性表达率高于3~4级(分别为39.02%和22.52%;P=0.043),血清AFP≤20μg/L者阳性表达率高于>20μg/L者(分别为41.94%和22.50%;P=0.029).结论肝细胞癌MRP1/CD9蛋白表达水平低下可能与癌组织侵袭转移有关.
张卫国王一吴伟清冼志红关新元吴孟超
关键词:基因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