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卫江

作品数:44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9篇外伤
  • 8篇手术
  • 6篇颅脑
  • 6篇脑外伤
  • 5篇嗅鞘细胞
  • 5篇神经内镜
  • 5篇内镜
  • 5篇出血
  • 4篇血肿
  • 4篇外伤后
  • 4篇颅脑外伤
  • 4篇脑出血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4篇PVS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机构

  • 41篇无锡市第三人...
  • 14篇苏州大学
  • 5篇东南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无锡市中医院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44篇吴卫江
  • 33篇陆华
  • 22篇蒋云召
  • 22篇徐杰
  • 17篇唐志放
  • 16篇葛风
  • 15篇陈革
  • 15篇周建宏
  • 14篇陆爻忠
  • 14篇朱爱华
  • 13篇房文峰
  • 11篇王泳
  • 10篇苗宗宁
  • 8篇惠国桢
  • 5篇吕然博
  • 4篇吴春富
  • 3篇惠国帧
  • 3篇王玲
  • 2篇钱永峰
  • 2篇孙钧铭

传媒

  • 5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9篇2004
  • 1篇200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研究新生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寻找合适的细胞来源。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区脑组织,采用accutase结合机械分离法获取神经干细胞,在含有B-27、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Accutase酶消化后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行抗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并以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诱导分化,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s向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分离的新生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形成大量的神经球,部分神经球出现融合及贴壁分化现象,细胞呈典型NSCs形态。经巢蛋白染色鉴定,大部分为阳性细胞。神经细胞球经含有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后,可分化为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从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分离培养的N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在含胎牛血清培养液中具有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苗宗宁吴卫江钱寒光赵基栋
关键词:海马神经干细胞细胞分化新生大鼠
有限渐次减压法防治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被引量:1
2009年
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外伤手术中的一种危急情况,一旦出现,对于患者而言是灾难性的^[1],而手术医生也必须同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我科自2008-01-2009-01间,采用“有限渐次减压法”结合着力点处多点钻孔硬脑膜悬吊的手术方法,处理具有术中急性脑膨出高危风险患者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蒋云召陆华唐志放吴卫江陈革周建宏陆爻中房文峰
关键词:急性脑膨出去骨瓣减压脑肿胀迟发性血肿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失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胶氧尿苷(Brdu)标记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hBMSCs源性神经元样细胞,通过立体定向分别将磷酸盐缓冲液(BS)、hBMSCs及hBMSCs源性神经元样细胞植入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纹状体内。观察移植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hBMSCs和hBMSCs源性神经元样组术后神经损伤严重缺损评分(NSS)、平衡木试验(BBT)、一次性被动回避平台试验(SDPAT)、水迷宫试验(WMT)较PBS组显著好转(P<0.01);hBMSCs组术后1、3周NSS、BBT较hBMSCs源性神经元样组明显好转(P<0.05),术后6、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MSCs源性神经元样组SDPAT、WMT较hBMSCs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hBMSCs和hBMSCs源性神经元样细胞脑内移植均能有效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hBMSCs移植作用快,而hBMSCs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在学习、记忆功能方面改善更好,可能是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一种方法。
陆华惠国桢苗宗宁吴卫江蒋云召葛风房文峰徐杰朱爱华
关键词:神经元样细胞局灶性脑缺血移植大鼠
针药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瘫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针灸、中西药联合高压氧方法治疗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神经瘫痪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中西药联合高压氧方法治疗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神经瘫痪患者76例。结果:76例患者治愈48例(63.15%),好转23例(30.26%),无效2例(2.63%)。结论:采用针灸、中西药联合高压氧方法治疗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神经瘫痪患者,结果显示可有效地促进面瘫的恢复。
葛风徐融唐志放徐杰房文峰朱爱华吴卫江陆华
关键词:中西药高压氧外伤性面瘫
透明神经内镜鞘及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2010年
神经内镜的手术适应证已由原来的脑室内病变发展到脑实质内病变,由颅内发展到椎管内,每一步都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仪器、器械的改造;但在治疗颅内血肿时,仍存在缺乏有效工作通道、手术视野狭小、止血困难、器械不能固定等不足。我们根据手术需要,设计不同长径、内径的透明内镜鞘及其固定装置。
陆华朱爱华吴春富吴卫江房文峰葛风徐杰陈革周建宏蒋云召陆爻忠王泳
关键词:神经内镜镜鞘手术适应证
神经内镜下侧脑室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侧脑室、第三脑室的重要解剖学结构,为神经内镜下治疗脑室病变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具成人尸头分别采用冠状缝前侧脑室前角、三角区及后角3种入路在神经内镜下观察脑室结构并测量数据。结果 (1)侧脑室前角入路可清晰显示侧脑室前角和体部,室间孔的Y形结构,且可以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2)冠状缝前穿刺点到侧脑室、室间孔距离为(28.7±2.6)mm、(55.1±2.8)mm,侧脑室前角到室间孔距离为(30.8±2.3)mm,室间孔长、宽径为(5.6±1.4)mm、(3.2±1.1)mm,中间块长径、宽径为(6.3±1.8)mm、(3.4±1.2)mm。(3)侧脑室后角及三角区入路可以观察到侧脑室体部结构及脉络丛。结论 (1)冠状缝前侧脑室前角入路是处理侧脑室、室间孔区及第三脑室病变的理想入路;(2)侧脑室后角入路是治疗侧脑室后角及三角区病变的理想入路;(3)侧脑室三角区入路应用价值低。
吴春富陆华梁建广吴卫江蒋云召
关键词:神经内镜侧脑室手术入路
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分析
2015年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出现在神经外科手术后,神经中枢一旦受到感染患者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损伤脑神经结构恢复的完整性,不但影响原来的生理功能,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还会危及患者生命[1-2]。本文主要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并分析了主要致病菌的类型,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房文峰朱爱华徐杰陆华吴卫江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外科手术
改进型头皮夹和头皮夹钳的设计被引量:1
2009年
针对普通一次性塑料头皮夹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在无迫状态下缝合头皮的头皮夹。使用方便,安全有效,可防止医源性损伤。
蒋云召陆华唐志放吴卫江
毛冬青甲素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救治中的价值
2010年
目的:检测弥漫性脑肿胀不同处理组病人各个时间段AT-III、D-二聚体、TM、TPA、PAI-1、vegf、gmp-140、ET-1的变化,探讨毛冬青甲素超早期应用的治疗价值。方法:分组采用ELISA法检测T-PA、PAI-1、D-二聚体、vegf、gmp-140、ET-1,竞争性放射免疫法测定TM,免疫浊度法测定AT-III,同时检测各组伤后12h及5d的DIC指标。结果:所有病人以上指标各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特定时间段大剂量毛冬青甲素干预组与另两组病人间多数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及小剂量干预组病人的DIC指标大多呈阳性反应,而大剂量干预组则多数阴性。结果:决定弥漫性脑肿胀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脑肿胀是否最终导致脑微循环障碍,大剂量毛冬青甲素超早期应用对改善血液凝血机制、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脑水肿的超早期形成从而改变病人预后有一定疗效,小剂量则无效。
吴卫江兰青徐杰朱爱华房文峰葛风陆华
关键词:毛冬青甲素弥漫性脑肿胀凝血因子炎性介质
盐酸纳洛酮在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在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 (PVS)中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45例颅脑外伤后PVS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对照组、小剂量纳洛酮治疗组和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2 4~9 6mg/d ,连续治疗 1~ 2个月。 3个月后比较各组意识转清率、GOS恢复良好率及PVS预后评分 ,观察治疗前后脑脊液 β 内啡肽 ( β EP)含量变化 ,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体感诱发电位 (SEP) ,比较经颅多普勒 (TCD)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组 3个月后脑脊液 β EP水平下降 ,BAEP的Ⅰ~Ⅴ波峰潜伏期 (Ⅰ~ⅤIPL)、正中神经SEP的N1 3~N2 0 峰间潜伏期 (N1 3~N2 0 IPL)缩短 ,大脑中动脉血流增快 ,其意识转清率、GOS恢复良好率及PVS疗效评分明显提高。结论 纳洛酮通过降低脑脊液β EP水平 ,增加脑血流 ,改善微循环 ,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 。
陆华陈革吴卫江周建宏唐志放蒋云召陆爻忠孙钧铭苗宗宁钱永峰
关键词:颅脑外伤PVS纳洛酮持续性植物状态Β-EP正中神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