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娟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近距
  • 7篇植入
  • 7篇肿瘤
  • 7篇近距离放射治...
  • 5篇粒子植入
  • 5篇CT引导
  • 4篇转移癌
  • 3篇植入治疗
  • 3篇治疗计划系统
  • 3篇食管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转移
  • 3篇淋巴结转移癌
  • 3篇恶性
  • 3篇恶性肿瘤
  • 3篇放射性
  • 3篇腹膜
  • 3篇腹膜后
  • 2篇凋亡

机构

  • 14篇河北省人民医...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涿鹿县医院

作者

  • 17篇吴娟
  • 14篇张宏涛
  • 14篇王娟
  • 13篇于慧敏
  • 12篇高贞
  • 12篇隋爱霞
  • 3篇任菊娜
  • 3篇赵静
  • 2篇王泽阳
  • 2篇苏晓华
  • 1篇阎晓路
  • 1篇唐富龙
  • 1篇魏东
  • 1篇杜芸
  • 1篇邱刚
  • 1篇闫晓璐
  • 1篇杨双臣
  • 1篇何伟
  • 1篇郭利涛

传媒

  • 8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18例的初步疗效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107~2.96×107Bq(0.3~0.8 m Ci),处方剂量60~110 Gy,CT引导下经皮、经肝植入粒子,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53~107 Gy,评价患者临床受益反应(CBR)、2个月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15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1年生存率22.2%。临床受益率72.2%,有效率70%,2个月局部控制率9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王娟吴娟魏东隋爱霞阎晓路赵静张宏涛王泽阳
关键词: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
125I粒子植入术后肿瘤靶体积缩小对剂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本研究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术后不同时间的验证计划,观察靶体积缩小对周边剂量(D90)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吴娟王娟隋爱霞苏晓华高贞于慧敏张宏涛
关键词:体积缩小植入术后肿瘤
治疗计划系统模拟^(125)I粒子周边与中心分布剂量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周边分布与中心分布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采用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2、2.5、3、3.5、4、4.5、5 cm等7种边长的正方体,模拟不同大小肿瘤,分别载入0.5 m Ci125I粒子,处方剂量145 Gy,粒子周边分布(周边组),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90%靶体积吸收剂量(D9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90)、最高剂量点、平均剂量等参数;同样方法将以上各肿瘤中载入粒子作中心分布(中心组),得出上述参数。结果周边组和中心组D90均数分别为(147.29±0.58)Gy和(106.08±9.4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2,P=0.005);V90均数分别为(95.46±0.44)%和(9.0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1,P=0.009);最高剂量均数分别为(1 224.65±12.7)Gy和(1 532.48±48.54)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3,P=0.000);平均剂量均数分别为(192.14±2.89)Gy和(179.81±5.4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7,P=0.029)。结论 125I粒子不同分布模式直接影响剂量分布,粒子数目和活度相同时周边布源有较好的剂量分布。
隋爱霞于慧敏张宏涛吴娟任菊娜高贞王娟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治疗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12个病灶,其中直径<6cm 7个,>6cm 5个.采...
王娟于慧敏张宏涛隋爱霞吴娟高贞赵宪芝
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肿瘤吸收剂量对比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周边剂量相同时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的差异。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边长3.5 cm正方体模拟肿瘤,分别载入^(125)I粒子0.8 m Ci(A组)、0.3 m Ci(B组)并周边分布,处方剂量145 Gy,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100%靶体积吸收剂量(D_(100))、90%靶体积吸收剂量(D_(9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15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90))、最高剂量点等指标。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公式,分别计算A、B组粒子植入后1、2、3、4、5、6个月时粒子活度,计算两组粒子植入后各时间点肿瘤实际吸收剂量,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肿瘤实际吸收剂量、D_(100)、D_(90)、V_(150)、V_(90)、最高剂量点等指标。结果A组、B组粒子植入后1、2、3、4、5、6个月时肿瘤实际吸收剂量均值相同,均为(81.43±46.20)Gy;D_(100)分别为(49.14±34.65)Gy、(38.86±27.43)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D_(90)均为(64.57±46.20)Gy;V_(150)分别为(7.96±8.62)%、(7.58±1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V_(90)分别为(25.83±35.76)%、(26.16±3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最高剂量点分别为(798.29±568.07)Gy、(359.29±256.36)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周边剂量相同时^(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相同,粒子活度对肿瘤吸收剂量速率无影响,高活度组粒子靶区内最高剂量点明显高于低活度组,高剂量区持续时间较长于低活度组。
张宏涛于慧敏郭利涛隋爱霞吴娟任菊娜高贞王娟
关键词:^125I治疗计划系统近距离放射治疗活度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穿刺路径分析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不同穿刺路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CT引导下经肝、经胃、经十二指肠、经肠系膜间、经胸腰髂肋肌行12引粒子植入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男14例,女11例,4...
王娟吴娟张宏涛隋爱霞于慧敏高贞赵宪芝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12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12个病灶,其中直径≤6 cm 7个,>6 cm 5个。采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植入^(125)Ⅰ粒子,粒子活度0.4~0.7 m Ci,相隔0.5~1 cm平面插植。植入术后即行CT扫描,了解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处方剂量)≥75 Gy的6例,<75 Gy的6例。手术结束后2个月复查CT,参考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无变化3例,进展1例,有效率为66.7%(8/12),2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1.7%(11/12)。术前疼痛症状患者8例,术后1~14 d均明显缓解;术前下肢水肿3例于术后1~14 d明显缓解2例。术后随访3~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1年5例患者存活生存率41.7%(5/12),未见大出血、感染、骨髓抑制、粒子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安全可行,淋巴结小于6 cm,周边剂量大于75 Gy,疗效可能更好。
于慧敏张宏涛何伟隋爱霞吴娟高贞王娟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治疗淋巴结转移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针芯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时,针芯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患者术中42个圆形感兴趣区(R0I),分别测量每个ROI对应的无植入针、有植入针拔针芯、有植入针未拔针芯的CT值和CT值噪声标准差(SD)。得到3组CT值、SD,其中无植入针组为A组、有植入针拔针芯组为B组、有植入针未拔针芯组为C组,以A组数据为基准,分别计算B组与A组、C组与A组CT值、SD的差值百分比。结果 A、B、C 3组CT值的平均数分别为(17.09±39.40)、(106.86±52.28)、(120.05±73.47)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19,P<0.05);A、B、C 3组SD的平均数分别为(41.42±38.71)、(106.86±52.28)、(239.88±112.08)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26,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CT值的差值百分比分别为(121.34±160.35)%、(438.00±441.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SD差值百分比分别为(251.53±240.25)%、(785.67±766.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6,P<0.05)。结论 CT成像参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粒子植入针明显影响图像质量,拔出一定距离的针芯可明显减少该影响,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粒子的准确布源。
隋爱霞于慧敏邱刚杨双臣张宏涛吴娟王娟高贞
关键词:X线计算机粒子植入图像质量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Beclin1表达及其对增殖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Beclin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其过表达对人ESCC细胞株TE1体外生长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技术检测57例ESCC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eclin1蛋白及mRNA的表达;利用基因转染、RT-PCR及Western blot法观察外源性Beclin1过表达对ESCC细胞株TE1的影响;MTT法分析外源性Beclin1过表达对TE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转染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肿瘤细胞的自噬。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在ESCC中Beclin1蛋白的阳性率为29.82%(17/57),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00%(57/57)(P<0.00),Beclin1蛋白的表达与ESCC患者的分化程度(χ2=6.158,P=0.046)、淋巴结转移(χ2=5.664,P=0.017)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关;RT-PCR检测结果示,在ESCC中Beclin1 mRNA的表达量(0.168±0.038)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0.280±0.052)(P<0.00)。pCMV6-Entry-Beclin1脂质体法转染TE1细胞后,在mRNA和蛋白水平Beclin1的表达均高于TE1PE组及TE1组。在TE1细胞中过表达Beclin1后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率为57.21%。FCM检测pCMV6-Entry-Beclin1转染后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率为5.91%,高于TE1PE组和TE1组(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见TE1Beclin1组中MDC标记的自噬囊泡数量明显增加。结论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 mRNA及蛋白在ESCC中表达下调,自噬活性的降低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Beclin1过表达可抑制人ESCC细胞株TE1的增殖,并诱导其自噬和凋亡,利用自噬基因Beclin1对ESCC基因治疗也许具有可行性。
吴娟杜芸
关键词:BECLIN1自噬凋亡
125I 放射性粒子单平面布源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同数量、同活度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排列的剂量分布及其效应。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模拟9颗2.59×107Bq125I粒子的9种排列方式,得出60 Gy、80 Gy、130 Gy、145 Gy和200 Gy等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及单位面积的医疗费用。结果粒子排列方式不同时相同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和单位面积的医疗费用存在差异。60 Gy、80 Gy、130 Gy、145 Gy和200 Gy等剂量曲线内面积最大的粒子排列方式分别为:x1.5y1.5、x1y1.5、x1y1、x1y1、x0.5y1,相应的面积分别为:1 583.86、1 146.03、768.30、621.85和480.97 mm2。结论 125I粒子数量、活度相同时,不同的排列方式显著影响周边剂量及治疗效果。相同等剂量曲线内面积最大时的粒子排列方式剂量分布较均匀,靶区内无剂量学冷点,可能会有较好疗效。
唐富龙任菊娜吴娟张宏涛高贞于慧敏王娟
关键词:TPS近距离放射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