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子泉

作品数:33 被引量:96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7篇地震
  • 10篇地电
  • 10篇震前
  • 8篇地震前
  • 7篇地电阻率
  • 7篇地震前兆
  • 7篇前兆
  • 6篇断层
  • 3篇地电阻率观测
  • 3篇地质
  • 3篇勘探
  • 2篇地表
  • 2篇地震前后
  • 2篇地质构造
  • 2篇电阻率
  • 2篇叠前
  • 2篇叠前深度
  • 2篇叠前深度偏移
  • 2篇叠前深度偏移...
  • 2篇断层探测

机构

  • 32篇山东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作者

  • 33篇吴子泉
  • 11篇金安忠
  • 9篇张昭栋
  • 6篇赵强
  • 5篇李润贤
  • 4篇王成虎
  • 2篇盖殿广
  • 2篇杜宪宋
  • 2篇尹军杰
  • 2篇姜早峰
  • 2篇韩海华
  • 2篇王梅
  • 1篇刘元生
  • 1篇王志才
  • 1篇程久龙
  • 1篇耿杰
  • 1篇王忠民
  • 1篇魏焕
  • 1篇吕春帅
  • 1篇潘冬明

传媒

  • 4篇地震
  • 3篇地震学报
  • 3篇内陆地震
  • 3篇高原地震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华南地震
  • 2篇土工基础
  • 2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矿冶工程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地震学刊
  • 1篇山西地震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4
  • 1篇1993
  • 5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地表复杂采空区精细探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程久龙李伟王玉和张兴磊潘冬明孙晓云吴子泉夏建军许进鹏
该项研究成果应用现代地球物理技术、计算力学理论与方法、结合先进的加固技术,形成了从近地表采空区与边界煤柱完整性探测方法、稳定性评价到加固完善的全方位矿井采空区与边界煤柱综合治理保障体系。其主要研发内容和创新:(1)集成优...
关键词:
聊古-1井氮氦比区间概率信息量与地震的关系被引量:2
1998年
采用了非线性的褶积滤波结合多元回归的方法排除聊古1井氮氦比观测值中的干扰影响,然后计算了其观测值区间概率的信息量.分析了信息量与1981年宁晋MS5.8地震和1983年菏泽MS5.9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这两次地震前2个月左右,氮氦比信息量都明显地出现升高异常。
张昭栋张华吴子泉耿杰
关键词:地球化学异常地震前兆
南黄海北部5.3级地震前青岛地电的短临异常
1993年
多年来的观测表明,青岛地电的主要干扰因素是地下水位和温度。它们对地电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带有滞后记忆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为了较好地消除地下水位和温度的影响,我们采用了非线性的褶积滤波方法,同时采用多元回归法。对地电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处理后的地电3个分向的资料都在震前11~12天开始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3个分向的资料的一阶差分曲线也在震前11~12天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
张昭栋石荣会吴子泉赵小倩王晋生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电短临异常地震烈度
1920年海原8.5级地震震中区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通过海原8.5级地震震中区环行电测深研究,发现在断层破碎带有明显的电阻率各向异性,垂直断层走向呈现明显的高电性,断层走向呈现明显的低电性。根据电性差异讨论了断层地表的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环形电测深工作,对研究地面附近地层物性变化有重要意义。
刘元生吴子泉陈惠云姜早峰
关键词:电阻率各向异性海原地震
震前应变固体潮畸变的物理模式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根据岩石力学及固体潮理论,建立了孕震期弹性物体应变固体潮的物理模式,给出了其数学公式。通过分析潮汐应力与寻震应力的合力随潮汐力相位的变化,从物理本质上讨论了不同应力阶段应变固体潮曲线的形态特征;讨论了震前不同异常时期,应变固体潮畸变的不同特.点;并对震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应变固体潮畸变与地震三要素预报作了初步探讨。
吴子泉张昭栋
关键词:应力固体潮
莱州湾海域郯庐断裂带活断层探测被引量:51
2006年
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对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进行了活断层探测,发现郯庐断裂带主干断裂在第四纪晚期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继承了晚第三纪以来的主要构造活动特点,仍是这一区域的主导性构造.西支KL3断裂由多条高角度正断裂组成,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受到一系列错断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的北东或近东西向断裂的切割;东支龙口断裂由两段右阶斜列的次级断层组成,沿断裂带不但有明显的晚第四纪断错活动,而且还发育北北东向晚第四纪生长褶皱,表现出明显的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活动特征.在山东陆地区也发现了与龙口断裂相对应的安丘—莒县断裂,安丘段由一系列右阶斜列的次级断层组成.从安丘向北至莱州湾凹陷,郯庐断裂带东支活断层构成了一条右旋单剪变形带,每一个次级活断层段相当于带内理论上次级压剪面,在第四纪晚期以来仍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要特征.
王志才邓起东杜宪宋晁洪太吴子泉肖兰喜孙昭民闵伟凌宏杨希海李长川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灰色预测系统在唐山地震前兆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应用灰色预测系统GM(1,1)模型,对宝坻等四个台唐山地震前地电、水化、水位、形变等手段的月均值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宝坻地电、管庄水氡、宁河俵口水位及牛口峪定点水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前异常变化,从而证明了灰色预测系统在地震前兆数据的处理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吴子泉金安忠
关键词:数据处理地震前兆
地电阻率观测中线对地漏电干扰场的定量化研究
1994年
根据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参考已推导出的线对地漏电的基本公式.给出了《地电观测技术规范》允许漏电电流最大值时的电阻率相对误差三维分布图及平面等值线图,并讨论了其分布特征;同时给出了不同位置ρs相对变化1.5%时的漏电电流三维分布图及平面等值线图;粗略地给出了外线路绝缘电阻的允许范围,为提高地电台站布设的经济效益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吴子泉张昭栋
关键词:地电阻率电法勘探
地电阻率观测中避开高压线干扰的定量化研究
1991年
本文给出了地电阻率方法避开高压线干扰的实用性估算方法,也给出不同电性台址上适合现行观测装置的避开高压线(1万、3.5万、11万伏)干扰的最小允许距离。
金安忠李言祝栗甲吴子泉李润贤赵强
关键词:地电阻率高压线
浅层地震反射和折射层析成像在海州—韩山断裂探测中的联合应用
2021年
海州—韩山断裂是连云港地区一条重要断裂,属于海泗断裂带的西边界断裂。断裂隐伏于较浅的覆盖层之下且控制了基岩岩性分界。浅层地震反射法作为断层探测的首选方法,对海州—韩山断裂进行探测时仅能识别出基岩顶面反射波,难以实现对断裂的准确判别。而折射层析成像法适用于速度横向差异大的区域,可获取断层两盘岩性速度差异信息,进而判定断层位置,弥补反射法的不足。本文在跨海州—韩山断裂同一位置上联合应用浅层地震反射和折射层析成像两种探测方法,进行了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合成地震记录验证。研究表明,浅层地震反射和折射层析成像两种方法联合探测海州—韩山断裂,较单一方法可对断层实现更精准的定位,获取更丰富的断层信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断层探测提供了思路。
夏暖夏暖付俊东吴子泉王冬雷付俊东
关键词:断层探测浅层地震反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