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安昌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小麦品种
  • 2篇基追比
  • 2篇
  • 1篇氮水平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营养
  • 1篇性状
  • 1篇施氮
  • 1篇施氮水平
  • 1篇品质性状
  • 1篇追氮
  • 1篇追氮时期
  • 1篇小麦产量
  • 1篇面筋
  • 1篇基本苗
  • 1篇光合特性

机构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肥东县...

作者

  • 4篇吴安昌
  • 3篇黄正来
  • 2篇吴延华
  • 1篇张梦郁
  • 1篇张长春
  • 1篇吴红星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追氮时期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6
2010年
为了给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烟农19、中筋小麦皖麦52和弱筋小麦安农0305为材料,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时期对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影响显著,不同处理间均差异显著。另外,追氮时期对于小麦产量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拔节、孕穗期追氮比返青、起身期追氮更能提高小麦产量,其中拔节期追氮对小麦产量的提高尤为明显。
吴安昌黄正来吴延华
关键词:小麦追氮时期光合特性
氮数基追比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面筋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给不同类型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利用不同氮肥水平进行处理,分析氮肥施用量对强筋、 中筋和弱筋3种类型品种产量以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于2007~2008年,选用安徽沿淮及江淮地区稻茬种植的3个小麦主推品种,对品种和氮数基追比2个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氮数基追比在7∶3时可以提高3个品种的产量,烟农19、皖麦52和皖麦48产量分别为7 837.35、8 028.00、8 637.00 kg/hm^2。而不同基追比对不同品种小麦品质的影响则并不相同。[结论]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配合适当的施肥技术。
张梦郁吴安昌黄正来高福平
关键词:小麦氮素营养
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与密肥调控对稻麦周年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为在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条件下建立密肥调控的最优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扬麦16和水稻丰两优4号为供试品种,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试验施氮水平分别为:N1(180kg/hm2)、N2(225kg/hm2)、N3(270kg/hm2),基本苗分别为:M1(225万/hm2)、M2(300万/hm2)、M3(375万/hm2)。[结果]处理N1M3的稻麦周年产量、总产值、纯收入、物质投入净产率、活劳动净产率、产/投比均最高,分别达15736.44kg/hm2、28076.47元/hm2、21712.35元/hm2、5.15%、13.06%和4.41。在同一密度水平下,稻麦周年产量、总产值、纯收入、物质投入净产率、活劳动净产率、产/投比的变化趋势分别为:N1>N3>N2、N1>N3>N2、N1>N2>N3、N1>N2>N3、N1>N2>N3、N1>N2>N3;在同一肥力水平下,其变化趋势分别为:M1M2>M3、M1M2>M3。[结论]在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条件下,适度降低施氮水平、提高基本苗数能稳定稻麦周年生产力。
吴延华黄正来吴安昌张长春吴红星
关键词:施氮水平基本苗
氮数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试验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安徽凤台县桂集乡进行。试验选用烟农19、安农0305、皖麦52三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稻茬栽培,分别以10:0、8:2、7:3和6:4为氨素基追比,在拔节期追施氮肥,研究其对小麦各生...
吴安昌
关键词: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