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莉苇

作品数:21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流文教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5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8篇耶稣
  • 8篇耶稣会
  • 8篇耶稣会士
  • 5篇文化
  • 5篇传教
  • 4篇中西文化交流
  • 4篇基督
  • 4篇教士
  • 4篇传教士
  • 3篇地理
  • 3篇地理观
  • 3篇地图
  • 3篇文化交流
  • 3篇礼仪之争
  • 3篇基督教
  • 2篇修会
  • 2篇中国地图
  • 2篇史学
  • 2篇欧洲人
  • 2篇清朝

机构

  • 10篇南开大学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1篇吴莉苇
  • 3篇张国刚

传媒

  • 3篇世界历史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史学月刊
  • 2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海交史研究
  • 1篇清史研究
  • 1篇中华文史论丛
  • 1篇国际汉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礼仪之争对中国经籍西传的影响被引量:14
2003年
礼仪之争对 1 7、 1 8世纪中国典籍西传的影响 ,首先反映在对研究和译介文献的选择上 ,其次反映在礼仪之争的阶段性变化对译介和出版作品的数量有影响。礼仪之争之所以会影响知识传播活动 ,一是因为礼仪之争归根到底是耶稣会士的宗教立场和传教政策所引起 ,而耶稣会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播也是由其思想倾向所决定 ,因此礼仪之争与知识传播间具有内在联系 ;二是当礼仪之争演化为权力冲突后 。
张国刚吴莉苇
关键词:礼仪之争耶稣会士权力冲突西传典籍翻译索隐派
比较研究中的陷阱——评劳拉·霍斯泰特勒《清朝殖民地事业》被引量:7
2005年
近年来的西方中国学研究纷纷致力于以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中国中心论等视角来瓦解从前居统治地位的西方中心视角,目前又流行互动比较的视角,而且偏爱比较晚明前清与同时期欧洲的关系,但比较中总是忽略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美国学者霍斯泰特勒的《清朝殖民地事业》一书所作的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即存在这种不足,并且这种状况在西方学者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
吴莉苇
当诺亚方舟遭遇伏羲神农
吴莉苇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史启蒙时代中国上古史
明清传教士对《山海经》的解读被引量:5
2005年
晚明前清时期在华耶稣会士作品中有关《山海经》的零星内容反映出这些欧洲传教士与时代变局相关的心态变化。从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的地理类作品随着其世界观念的更新而从传说与实证并存向实证性内容居主导转变,礼仪之争使在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从针对中国人的迎合向针对欧洲人的特别宣传转变。受这两种变化驱使,传教士看待《山海经》时从认可和吸收变为轻蔑与排斥。
吴莉苇
关键词:耶稣会士中西文化交流
柏格森哲学在中国的传播(1915-1927)
广义的五四时期(1915-1927)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又一个高潮,从表面上看,中国以一种完全开放的态势吸纳各种西方思想,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也就在此期风靡中国,一度与杜威、罗素并举,但短暂的辉煌过后很快又因为不符中...
吴莉苇
关键词:柏格森生命哲学传播媒介数据分析
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取向——从几部论著看后现代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利弊被引量:6
2000年
吴莉苇
关键词:史学研究国情文化建设文化环境
全文增补中
论文化交流中的误读与创造被引量:7
2006年
文化交流中常常存在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去解读另一种文化的误读现象,并构成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交往中实际还存在一种有意识的误读,而这种误读恰恰是新文化产生和创造的前提。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典型者如汉唐间佛教和明清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可消除,其影响也是得失兼备,因此要在平衡不同文化现象的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更有利于文化成长与文化交流的途径。
吴莉苇
关键词:文化交流文化误读文化创造
试析“礼仪之争”背後的权力冲突”
2002年
1633—1642年间因中国祭祀礼仪而在来华传教士和罗马教会中引起的礼仪之争始终伴随着各个团体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并不因有无礼仪之争而存亡,但它们却深刻影响礼仪之争的形势并成为礼仪之争难以剥离的成分。然而,应该注意的是,罗马的判决经常被一个团体当然地作为打击对手的工具,康熙谕旨也曾被耶稣会士奉为最有公信力的证据,而当礼仪之争发展到康熙皇帝与教廷使节直接对峙时,即使所有在华传教士停止冲突,争执也无法平息甚至越发不可收拾。
吴莉苇
关键词:权力冲突文化冲突政治制度社会功能
新教传教士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被引量:2
2003年
本书中的论文揭示出19世纪的新教传教先驱用中文为他们的传教对象写了些什么。在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的书目中,截至1867年来华的338位传教士已刊布的中文作品共有787篇。这些宣教手册、《圣经》译文、杂志和中文书籍中有许多都是从美国国外传教理事会(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简称ABCFM)的档案中筛选而来并收藏于哈佛一燕京图书馆。本书所收的文章是1978年由亨利·卢斯基金会(the Henry Luce Foundation)赞助,在哈佛大学召开的一个研讨会的参会论文。本书由巴尼特(Suzanne W.Barnett)负责筹稿并主编,书中探讨了这些传教士作品中的一些重要篇章。它们为我们了解中国提供了一条捷径,并使我们得以着手研究基督教与中国公众的遭遇。
费正清吴莉苇
关键词:新教传教士基督教世界中国文化史马礼逊
耶稣会士傅圣泽与早期欧洲汉学被引量:7
2002年
吴莉苇
关键词:中国知识传教士耶稣会士中文汉学家著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