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民
- 作品数:48 被引量:203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黄河下游影响区城镇化-生态和谐机制与耦合协调发展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本文通过和谐度与耦合度双重评价,利用和谐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黄河下游影响区2005—2018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耦合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规律,耦合关系在阶段上属于由磨合向高水平耦合过渡的阶段,城镇化发展多滞后于生态环境。(2)黄河下游影响区形成了以郑州和济南为核心的高耦合程度聚集区,且表现出先聚集后辐射扩散的空间聚集与溢出效应。(3)当前研究区城镇经济发展对耦合水平的贡献较大,现阶段城镇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无明显负向倾向。
- 张鹏岩张鹏岩荣天琪朱慧儒张金炳刘振岳娄媛媛王倩倩王倩倩
- 关键词:和谐度耦合协调度协调发展度
- 黑河绿洲区耕作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和非活性组分固碳潜力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土壤有机碳固碳潜力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前沿领域,可为区域农业碳管理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依据。以黑河绿洲区水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土壤样品采集、室内指标分析和模型模拟方法,研究了表层0-20cm土壤不同粒径与土壤TOC、AOC、NOC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壤TOc、Aoc和NOC物理化学固碳潜力模型并估算固碳潜力。结果显示绿洲农田土壤存在较大的固碳空间,TOC、AOC、NOC固碳潜力平均值分别为0.75%、0.14%、0.56%。并以中游绿洲水田为例,计算了土壤TOC、AOC、NOC碳密度、碳储量及其潜力,其中水田TOC、AOC、NOC碳密度的潜力分别为0.18、O.03、0.15g/cm^2,水田中TOC、AOC、NOC碳储量的潜力分别为7.12Tg、1.13Tg、5.79Tg。分析发现水田中NOC的碳密度和碳储量提升的空间明显高于AOC,说明NOC的提高是TOC固碳的关键。
- 张俊华周志民王岩松张阳刘志阳
- 关键词:固碳潜力水田土壤有机碳
- “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例被引量:41
- 2021年
- 选取土地变化剧烈的黄河下游地区,基于2000—2017年土地数据和“三生”主导功能分类,探索各类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价值的社会驱动因素,为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研究区生态生产用地、生态用地及生活生产用地转入,生产生态用地转出。用地面积结构为生产生态用地>生活生产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态用地。(2) 2000—2017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增加18. 7×10^(9)元,生态生产用地贡献最大。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始终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格局,山东滨州、东营等地均ESV高于河南各地市。(3)研究区社会驱动因素呈不同程度的空间分异,人口、农业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为负,第二产业和城镇化影响为正,第三产业影响情况不稳定。
- 刘莹耿文亮邵静文周志民张鹏岩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黄河下游
- 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密度测算及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26
- 2017年
-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科学评估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可以为区域经济分析和区域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文以黄河流域50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熵权灰色模型、Jenks最佳分类法和Kernel分析等方法,基于人均、地均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指数构建经济密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密度综合评价模型,从空间分布特征、空间集聚状态两个维度对2000年、2014年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的特征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主要受人均密度系统影响,地均密度系统只是强化或减弱人均系统的分异强度。(2)黄河流域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密度差异明显。东部经济密度水平高,且形成了以郑州、济南为中心的高级别集聚状态,中东部以西安为中心形成了次一级集聚状态,而中西部经济密度整体水平低且仅有少量的弱集聚核心和集聚影响区。(3)流域中西部内部经济空间分异也发生变化。内蒙古、河南的经济密度水平较高,而其他省区的水平相对较弱;流域中西部高水平、中高水平经济密度区域及实力较强的集聚核心和扩展轴带分布在内蒙古中部、河南中部、陕西南部、山西中部,其他省区的集聚核心和扩展轴带较弱。
- 张鹏岩李颜颜李颜颜康国华孙东琪周志民
- 关键词:经济密度空间分异县域黄河流域
-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逐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逐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两套数据:一是利用30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TM/ETM+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影像,经过人工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A-LUCC);二是...
- 崔耀平朱连奇周志民
- 国内外“三化”协调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方略。通过评析国内外"三化"研究发现,国外研究侧重于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的理论解析,城镇化工业化与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机理与格局研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社会现象透视等方面;国内研究一方面侧重"三化"的内涵、互动机理、实现途径、战略形成的理论剖析,另一方面侧重"三化"与城乡一体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分析及"三化"的定量评价。总体而言,"三化"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视角更加广泛、多元,研究方法渐趋丰富,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但在具体地域研究中,单"化"在"三化"协调中的作用机制、互动方式研究需进一步强化,"三化"的定量评价模型有待进一步改进,"三化"的时空演化规律需进一步研究实证,"三化"协调的具体模式和实践途径也需进一步归纳总结。
- 丁志伟张改素王发曾王发曾周志民
-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 一种基于GIS的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方法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GIS的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方法,包括:基于指定城市的整体规划确定垃圾填埋场的整体数量及各类垃圾填埋场的数量;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获得指定城市周围的多个垃圾填埋场的候选区域;依据各类垃圾填埋场的数量,为每个候...
- 张鹏岩周志民秦明周宋永鹏李颜颜杨丹
-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逐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逐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两套数据:一是利用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 TM/ETM+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影像,经过人工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A‑LUCC)...
- 崔耀平秦耀辰朱连奇周志民石欣瑜刘素洁李楠
- 河南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 2015年
- 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的迅猛发展,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为背景,通过资料搜集分析,依据共生性、持续性、整体性、高效性、区域性和智慧性等生态文明的六大特征,探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生态文明缺失问题:(1)城镇化质量不高,"城市病"日益凸显;(2)产业结构安排不合理,生产方式较粗放;(3)城镇空间格局无规划,土地和环境承受巨大压力。同时得出相关对策和建议:(1)树立整体发展理念,建设紧凑城市;(2)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低碳城市;(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
- 周志民郭聪丛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
- GIS应用工程中的组织设计探讨被引量:2
- 2006年
- 从GIS与组织管理之间关系、GIS与组织变革之间关系的讨论出发,倡议在GIS应用项目规划中进行专门的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围绕组织管理、业务流程、组织变革、项目治理等方面所进行的设计工作。组织设计有两个目标:既满足GIS应用的基本需求,又要求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技术,主动改进组织的目标、战略、结构和流程。GIS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信息维护与共享设计、系统维护设计、人力资源规划、信息处理流程设计、政策设计、项目实施组织设计等。
- 孔云峰刘欣亮周志民
- 关键词:GIS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