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玲
- 作品数:27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白内障批量手术围术期的安全管理流程
- 我院于1997年已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007年7月,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白内障手术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在原有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我院进一步改进了工作流程,严格把好手术前、中、后各个环节的关,保障了医疗护理的安全和避免了...
- 罗敏周志玲易丽芳
- 关键词:围术期术中监护手术间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人员
- 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观察组采用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痛情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痛情况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及骨钙素(OCN)、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和骨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及OCN、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RAP-5b、CTX-Ⅰ和骨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异常,缓解骨痛,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 刘玉章李耀华段永刚潘东续韩梅周志玲
- 关键词:特立帕肽阿仑膦酸钠骨密度骨钙素生活质量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愈合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愈合的效果。方法:①选用1999-01/2005-06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40例肱骨及胫骨骨折患者,均为术后6~8个月患者,X线片显示骨折线清晰、骨折端硬化、骨髓腔闭塞。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髂骨植骨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各70例。本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进行穿刺,分不同部位抽取骨髓10~2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干细胞,镜下计数为每升4×109个有核细胞时待用。③自体髂骨植骨组骨折端周围植入适量髂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骨折端周围植入脱钙骨基质与骨髓干细胞的混合物,缝合切口。术后根据内固定的坚固程度,可辅助使用外固定4~6周。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选用140例肱骨及胫骨骨折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骨痂形成及疼痛情况:术后1个月自体髂骨植骨组骨折端骨痂形成不明显,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骨折端有骨痂形成,两组骨折处皆有压痛。术后2个月,自体髂骨植骨组骨折端有骨痂形成,骨折处压痛较前减轻;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骨折端有大量骨痂形成,骨折处压痛不明显。术后3个月,自体髂骨植骨组骨折端有大量骨痂形成,骨折处有轻微压痛;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骨折端有连续骨痂形成,骨折处无压痛。②两组骨愈合时间的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自体髂骨植骨组[(5.5±1.5)(8.0±2.0)个月,P<0.05]。③不良事件和副反应: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除有4例出现髂骨疼痛外,无感染等其他并发症,随访8个月均未发生再骨折。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愈合疗程短、效果好,较传统植骨具有明显优势。
- 袁进国周志玲刘英飞朱振安
-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细胞骨髓移植不愈合
- 中药外敷联合导管介入局部给药治疗慢性骨髓炎6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临床的疑难杂症之一,以致病菌的持续存在,低反应性炎症死骨的出现及窦道形成为主要特征,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常因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转化而来,多数由骨折术后感染导致,闭合性骨折感染发生率为0.5%-7%,开放性骨折约为2.7%-43%[1].现回顾性分析1999-04-2011-08,我们应用中药外敷联合导管介入局部给药治疗慢性骨髓炎68例,结果如下.
- 周志玲袁进国于爱国丁英奇梁成
- 关键词:骨髓炎中药外敷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损伤的诊治
- 2005年
- 周志玲安晓军袁进国
- 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 2010年
- 易丽芳罗敏周志玲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及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骨不愈合的比较(英文)被引量:1
- 2010年
- 背景: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愈合较传统植骨治疗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如何获得浓缩、高效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与骨折愈合的量效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愈合的效果,并与自体髂骨植骨相比较。设计、时间及单位:随机对照分析,1999-01/2005-06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参试者:收治的140例肱骨及胫骨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髂骨植骨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70例/组。方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进行穿刺,分不同部位抽取骨髓10~2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干细胞,镜下计数为4×109个有核细胞/mL时待用。自体髂骨植骨组骨折端周围植入适量髂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骨折端周围植入脱钙骨基质与骨髓干细胞的混合物,缝合切口。移植后根据内固定的坚固程度,可辅助使用外固定4~6周。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骨痂形成及疼痛情况。②两组骨愈合时间的比较。③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选用140例肱骨及胫骨骨折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骨痂形成及疼痛情况:移植后1个月,自体髂骨植骨组骨折端骨痂形成不明显,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骨折端有骨痂形成,两组骨折处皆有压痛。移植后2个月,自体髂骨植骨组骨折端有骨痂形成,骨折处压痛较前减轻;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骨折端有大量骨痂形成,骨折处压痛不明显。移植后3个月,自体髂骨植骨组骨折端有大量骨痂形成,骨折处有轻微压痛;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骨折端有连续骨痂形成,骨折处无压痛。②两组骨愈合时间的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自体髂骨植骨组[(5.5±1.5),(8.0±2.0)个月,P〈0.05]。③不良事件和副反应:所有病例
- 袁进国周志玲刘英飞朱振安
- 关键词:骨髓细胞骨髓移植不愈合
- 温馨护理在眼科病房的应用
- 易丽芳罗敏周志玲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01/2005-12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肱骨干及胫骨干骨折患者140例,无高血压、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病史。男100例,女40例,年龄6~67岁,平均36岁,匀为术后6~8个月并且X射线片显示骨折线清晰、骨折端硬化、骨髓腔闭塞后开始治疗。按骨不连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自体髂骨移植组(70例)及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70例),分别进行自体骨移植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并行简单有效内外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X射线观察骨痂形成及平均愈合时间。结果:1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术后X射线片观察结果:2个月骨折端周围有新生骨痂,5个月有连续骨痂形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自体骨移植组[(7.0±3.0),(9.0±3.0)个月,P<0.05)。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两组各有2例5个月时无骨痂形成,分别进行骨髓干细胞经皮注射在14个月时愈合。自体骨移植组3例出现取髂骨部位血肿,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有5例出现抽取骨髓部位疼痛,所有病例无明显其他并发症,随访24个月无再次骨折发生。结论: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较传统植骨治疗骨不连有明显优势,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 周志玲袁进国刘英飞陈云庆朱振安
- 关键词:骨髓移植自体干细胞愈合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被引量:14
- 2007年
- 对140例肱骨、胫骨骨折后骨不连及骨缺损患者随机应用自体髂骨移植治疗(A组)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B组),并行简单有效内、外固定术。结果:A组术后1个月无骨痂形成,3个月无连续骨痂形成;B组术后1个月有骨痂形成,并行功能锻炼,3个月有连续骨痂形成,患处无压痛;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7.0±2.0)个月,B组为(5.0±1.5)个月(P<0.05);优良率A组为75.71%,B组为82.85%(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认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较传统植骨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有明显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袁进国周志玲刘英飞朱振安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移植骨不连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