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医学影像
  • 4篇医学影像学
  • 4篇教学
  • 3篇计算机断层
  • 2篇断层扫描
  • 2篇学法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实践教学
  • 2篇临床分型
  • 2篇计算机断层扫...
  • 2篇教学法
  • 2篇PBL
  • 1篇带教
  • 1篇断层摄影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变化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分布

机构

  • 10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周永霞
  • 7篇李晓燕
  • 6篇杨全
  • 4篇胡良波
  • 4篇张翱
  • 3篇吕发金
  • 2篇刘丹
  • 2篇胡勇
  • 2篇廖娟
  • 2篇周容
  • 1篇王兴兰
  • 1篇向波
  • 1篇苏丽平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重庆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学影像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构建及应用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构建及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课程的特点构建医学影像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在2009、2010及2011级全科医学及基础与法医学专业教学应用,为...
杨全张翱向波刘丹胡良波李晓燕周永霞
关键词:教学质量
肾上腺静脉MSCT影像解剖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利用MSCT准确显示肾上腺静脉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为临床提供影像解剖数据。方法回顾分析上腹部CTA患者108例。薄层MIP/MPR评估测量肾上腺静脉管径、长度及走行路径。结果 1右侧:显示率64.81%(70/108),变异5.71%(4/70);汇入下腔静脉7点至8点间占优势42.42%;其管径Rr(2.19±0.56)mm,腺外段长度RD1(5.02±1.82)mm,汇入下腔静脉距右肾静脉汇入距离RD2(40.69±12.96)mm,汇入口开口向下角度RA(60.25±17.85)°。2左侧:显示率97.22%(105/108);变异14.29%(15/105);肾上腺静脉管径Lr(2.39±0.56)mm,腺外段长度LD1(7.28±4.01)mm,膈-肾上腺静脉干管径LR(3.65±0.93)mm,膈-肾上腺静脉的共干段长度LD2(14.07±6.77)mm,膈-肾上腺静脉汇入左肾静脉点至下腔静脉左侧缘距离LD3(32.89±4.85)mm,膈-肾上腺静脉汇入左肾静脉开口向内的角度LA1(118.06±18.49)°,肾上腺静脉与膈静脉共干段开口向下的角度LA2(156.15±13.81)°。结论 MSCT可显示大部分右侧肾上腺静脉及绝大部分左侧肾上腺静脉正常走行及变异,测量相关影像解剖数据,为AVS等手术方案提供影像数据。
李晓燕吕发金周永霞张翱胡良波刘丹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摄影影像解剖
外生性肝癌侵犯脾脏及左侧膈肌1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者女,62岁,左上腹阵发性隐痛1个月。查体:左上腹及中上腹压痛。实验室检查:肝功异常,乙肝标志物(+),甲胎蛋白(AFP)〉1210U/ml。
周永霞杨全
关键词:肝细胞脾脏
PBL结合CBS在医学影像学示教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创立的自主学习模式,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则是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法,是PBL教学法的延伸,
周永霞胡良波张翱杨全胡勇
关键词:PBL教学法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示教课CBS
肝门静脉血流分布的多层螺旋CT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研究脾静脉(Sp 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流在门静脉内和肝内的分布规律,为临床提供相应的影像解剖学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动脉期Sp V强化而SMV未强化的165例患者的CT资料,观察门静脉主干内Sp V与SMV血流的分布情况。分别测量平扫和增强动脉期门静脉左支(LPV)与门静脉右支(RPV)、肝脏左叶与右叶CT值;分析Sp V和SMV的血流在门静脉内和肝脏内的分布区域及规律。结果 (1)Sp V和SMV血流在门静脉主干内分布情况:分层分布(A组)占61.81%(102/165);螺旋形分布(B组)占24.85%(41/165);紊乱分布(C组)占13.33%(22/165)。(2)动脉期LPV的CT值>RPV占84.24%(139/165),右叶占85.45%(141/165),<右叶占14.55%(24/165);动脉期门静脉左右支、肝脏左右叶CT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平扫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三组组内动脉期门静脉左右支、肝脏左右叶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p V和SMV血流在肝门静脉内存在分层分布、螺旋形分布、紊乱分布。84.24%的患者Sp V血液主要流入LPV进入肝左叶,SMV血液主要流入RPV进入肝右叶。
周永霞吕发金李晓燕张翱胡勇胡良波
关键词:脾静脉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半定量评估与临床分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胸部CT半定量评分及分级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7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将患者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分为轻型(8例)、普通型(53例)、重型(8例)、危重型(2例),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其胸部CT影像表现,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密度进行半定量评分,计算肺部炎症指数并将其分为5级,分析肺部炎症指数分级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COVID-19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49例)、咳嗽(43例)等。不同临床分型间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降钙素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中,PⅡ0级中轻型患者8例(100%);PⅡⅠ级中普通型患者34例(97.1%),重型患者1例(2.9%);PⅡⅡ级中普通型患者17例(94.4%),重型患者1例(5.6%);PⅡⅢ级中普通型患者2例(28.6%),重型患者5例(71.4%);PⅡⅣ级中重型患者1例(33.3%),危重型患者2例(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肺部炎症指数分级与临床分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5。结论: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半定量评分及分级与临床分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向世玲周微周永霞刘洪杨全
关键词:影像学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观察COVID-19患者肾上腺的形态学变化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多层螺旋CT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肾上腺的大小、密度及其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COVID-19患者(简称新冠组)和70例正常对照组的肾上腺CT平扫图像。新冠组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普通型、重型两组。测量对照组(单时相)和新冠组(多时相)的肾上腺厚度和CT值,并计算肾上腺/竖脊肌CT密度比值。结果双侧肾上腺的体部、内外侧支厚度在新冠组入院、出院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组大于对照组;肾上腺/竖脊肌CT值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侧肾上腺内侧支最大厚度作为诊断标准所得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81)。新冠组患者双侧肾上腺体部、内外侧支厚度和肾上腺/竖脊肌CT值比在不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VID-19患者双侧肾上腺轻微肿胀,体部、内外侧支厚度略大于正常肾上腺,密度无异常,在病程中无明显动态变化。
李晓燕吕发金杨全周永霞廖娟陈瑶刘筱霜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计算机断层扫描肾上腺
案例教学法在影像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2021年
探讨医学影像学见习带教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后的效果和体会。方法:2015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学生156名实践教学中,先讲解中枢神经、呼吸、消化三部分进行案例教学法,而后循环、泌尿、骨关节三部分进行传统教学方法。以对比的方式探析案例教学法在影像学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和体会。结果: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中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影像分析能力以及教学方法满意度及实践测试成绩评分高于传统教学法,两组数据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自我评价优良率案例教学(80.77%)高于传统教学法(74.36%),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对影像学见习带教中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自我评价及测试成绩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可给予一定的采纳、推广。
李晓燕周容周永霞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教学效果
PDCA联合PBL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2021年
分析PDCA循环法联合PBL模式应用于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级临床本科(全科医学方向)70名学生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其余76名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实践教学,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9月-2019年12月。对照组以常规PBL带教教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DCA联合PBL模式教学。对比分析不同教学模式下带教效果及带教质量。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见习生认为实践教学能够提升思维能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习兴趣,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采用PDCA联合PBL模式教学,可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应用效果好。
李晓燕周永霞周容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PDCAPBL
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诊断价值及相关性初探
2021年
目的探讨CT炎性值及分级评估COVID-19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肺炎的分布、大小、密度、CT炎性值在临床分型中的差异和诊断价值以及CT炎性值分级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重型组的年龄,肺炎的分布、大小、密度、CT炎性值均高于普通组(t=-2.138,-5.055,-6.775,-4.863,-6.064,P<0.05)。CT炎性值分级在普通型与重型两组患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8.212,P<0.05)。CT炎性值分级与临床分型相关性:Cramer´s V 0.759(P<0.05)。CT炎性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P<0.05)。结论CT炎性值与分级对COVID-19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相关性。
李晓燕杨全周永霞廖娟苏丽平王兴兰
关键词:临床分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