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维智

作品数:30 被引量:189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3篇血管
  • 12篇脑血
  • 11篇脑血管
  • 10篇脑梗
  • 8篇梗死
  • 7篇脑梗死
  • 5篇血管病
  • 5篇卒中
  • 5篇脑血管病
  • 5篇老年
  • 5篇痴呆
  • 4篇脑血管疾病
  • 4篇急性
  • 3篇动脉
  • 3篇血管疾病
  • 3篇炎性
  • 3篇预后
  • 3篇缺血
  • 3篇脑梗塞
  • 3篇脑卒中

机构

  • 27篇上海市普陀区...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30篇周维智
  • 22篇刘晓红
  • 10篇朱咏新
  • 9篇夏菁
  • 7篇林琳
  • 6篇陈金梅
  • 5篇戚幼文
  • 4篇乔金玲
  • 3篇田发发
  • 3篇陈缪存
  • 3篇陈美蓉
  • 3篇陈生弟
  • 2篇张福麟
  • 2篇宋艳艳
  • 2篇王刚
  • 2篇蔡一敏
  • 1篇刘德琮
  • 1篇张淼
  • 1篇朱晴晖
  • 1篇王为珍

传媒

  • 5篇神经病学与神...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家庭用药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临床神经科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67例眩晕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刘晓红周维智朱咏新
关键词:眩晕回顾性分析常见症状运动性平衡觉病因
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雌激素水平与血脂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2)、血脂含量变化,探讨雌激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取78名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和62名对照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E2、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门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结果脑梗死组E2水平(12.86pg/ml)低于对照组(25.59pg/ml),有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组TG、TC、LDL-C、Apo-B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0.01、0.01、0.05),脑梗死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ApoA-I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激素水平与TG、TC、LDL-C、Apo-B100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3、-0.44、-0.57、-0.30,P<0.01),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1)。结论 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导致血脂谱异常改变,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低雌激素水平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刘晓红周维智林琳朱咏新朱晴晖
关键词:绝经期女性雌激素血脂雌二醇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炎性及凝血因子与痴呆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炎性因子及凝血因子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细胞,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学过程。其在外周血的变化在痴呆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二种因子与痴呆的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朱咏新周维智
关键词:炎性因子凝血因子痴呆
腔隙性脑梗死后脑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后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0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和10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记录颅内血管MCA,ACA,PCA,ICA,BA和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病例组颅内各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病例组双侧MCA与ICA血流速度不对称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后脑血流平均速度减慢,脑血流对称性下降。
陈金梅田发发秦琦周维智刘晓红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脑血流
520例急性脑血管病住院病例分析被引量:44
1996年
本文资料中共分为脑出血组、脑梗塞组、腔隙性脑梗塞组、SAH组。就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等各组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年龄与脑血管病发病有关;脑出血和腔隙性脑梗塞有高血压病者所占比率较高,有糖尿病和冠心病者发生脑梗塞比率明显高于脑出血。头痛和意识障碍以出血组多见,脑出血组中情绪激动、用力、劳累下发病占75%。此外,本文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中风中的作用,以及各组死亡原因等作了讨论。
周维智王为珍张福麟
关键词:脑梗塞SAH病例分析脑血管疾病
1例重症肌无力伴发炎性肌病及桥本甲状腺炎病例报道被引量:1
2014年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炎性肌病(inflammatory myopathy,IM)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都是可以引起肌无力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MG伴发甲状腺异常在临床中很常见,MG合并IM的病例也有所报道。但是,1例患者同时合并上述3种疾患则鲜见报道。文中就2013年收治的1例MG伴发IM及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乔金玲罗苏珊陈美蓉周维智刘晓红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炎性肌病桥本甲状腺炎
老年急性脑卒中6个月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及相关因素,探讨其与6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老年脑卒中患者275例,连续记录入院后7 d的血压,在发病后6个月时评价预后(远期预后),对急性期血压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6岁,入院NIHSS评分>7分,急性期平均收缩压≥200mm Hg,急性期平均舒张压≥100 mm Hg是老年脑卒中患者6个月预后的危险因素;坚持康复锻炼是老年脑卒中患者6个月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急性期收缩压≥200 mm Hg、舒张压≥100 mm Hg、高龄以及NIHSS评分愈高提示预后不良,积极康复锻炼可改善远期(6个月)预后。
陈金梅周维智刘晓红夏菁陈缪存戚幼文宋艳艳田发发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老年人预后
痴呆患者血浆凝血及炎性因子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相关凝血及炎性因子变化,了解AD与VaD有否内在联系,并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神经科住院或门诊临床确诊AD和VaD患者以及正常对照各30例,检测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凝血因子Ⅶ、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含量。同时随机选取AD与VaD组各15例给予阿司匹林药物干预后观测临床疗效。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Fg、FDP、PAI-1、FⅦ、hs-CRP、IL-6差异显著(P<0.05),但AD与VaD组比较无差异(P>0.05)。药物干预组与非药物干预组比较,临床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凝血/抗凝平衡、炎症反应等相关的因素,与AD、VaD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两者共同的始动因素之一,导致一些相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朱咏新周维智刘晓红陈生弟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凝血因子
Toll样受体4在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的初步研究
2012年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TLR4在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AD患者(n=26)、VaD患者(n=31)和正常对照组(n=29)共8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膜上TLR4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达TLR4的阳性表达率和MFI AD组和Va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但在AD与VaD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LR4作为免疫炎性机制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在AD、VaD的发病中均表现为增高,提示炎性机制在AD和VaD的发病中均发挥了作用,TLR4可能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刘晓红乔金玲周维智陈美蓉陈金梅夏菁王刚任汝静陈生弟
关键词:TOLL样受体4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单核细胞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效果与年龄关系探讨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CI)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效果及与年龄关系。方法将103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比较治疗前后效果及与年龄关系。结果用药前中年患者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率高于老年患者(P<0.05);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斑块积分差值和改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不稳定斑块率自身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斑块积分改善百分比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CI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明确并与年龄呈负相关。
夏菁周维智刘晓红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脑梗死肠溶阿司匹林颈动脉斑块年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