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文伟

作品数:47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植物
  • 8篇活性
  • 7篇杀虫
  • 7篇除草
  • 7篇除草剂
  • 6篇植物内生
  • 5篇真菌
  • 5篇生物活性
  • 5篇田间
  • 5篇农药
  • 5篇小菜蛾
  • 5篇降解
  • 5篇菜蛾
  • 4篇真菌菌株
  • 4篇植物内生菌
  • 4篇杀虫剂
  • 4篇内生菌
  • 4篇内生真菌
  • 4篇菌株
  • 4篇混剂

机构

  • 47篇广西大学
  • 12篇广西农业科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衡阳市蔬菜研...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47篇唐文伟
  • 29篇曾东强
  • 16篇刘晓亮
  • 11篇龙丽萍
  • 11篇凌炎
  • 7篇蔡健和
  • 5篇王彦辉
  • 4篇许亚楠
  • 4篇李红红
  • 4篇覃建林
  • 4篇谭辉华
  • 3篇何宁祖
  • 3篇李雪生
  • 2篇黄永禄
  • 2篇王灿灿
  • 2篇唐良德
  • 2篇管欢
  • 2篇熊婷
  • 1篇余向阳
  • 1篇陈琳

传媒

  • 5篇南方农业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长江蔬菜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植物检疫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杂草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农药
  • 1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广西植保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瓜菜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不同地区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广西5个菜区的小菜蛾种群对1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5个小菜蛾种群对印楝素和氟虫腈的敏感性最高,LC50值在0.08~0.26 mg/L之间;对苏云金杆菌、多杀菌素、溴虫腈、阿维菌素和定虫隆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LC50值在0.30~16.39 mg/L之间;而对辛硫磷、杀虫双、毒死蜱和敌敌畏的敏感性较低,LC50值在319.74~8 133.98 mg/L之间;对灭多威和杀螟丹的敏感性极低,已无法建立这两种杀虫剂对南宁安吉和石埠种群的毒力回归方程.不同地区小菜蛾种群对苏云金杆菌和毒死蜱的敏感性差异最大,超过6倍;其次为灭多威、杀虫双和定虫隆,种群敏感性差异达4~6倍;而不同种群对辛硫磷和溴虫腈的敏感性几乎没有差异.
龙丽萍蔡健和曾东强覃建林唐文伟凌炎
关键词:小菜蛾杀虫剂敏感性
阿维·印楝素混剂对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评价被引量:1
2005年
龙丽萍蔡健和唐文伟凌炎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田间药效评价蔬菜害虫
水茄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与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为探索外来入侵植物水茄Solarium torvum Swartz的综合利用价值,以小菜蛾为生物活性靶标试虫,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ODS柱层析、聚酰胺层析、HPLC制备等方法对其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从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1)、木犀草素(2)、芹菜素(3)、山萘酚(4)和tamarixin(5);3个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是N-p-香豆酰酪胺(6)、N-2-hydroxy-2-(p-hydroxyphenylethyl)p-coumaramide(7)和N-(2′-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烷(8)。其中N-p-香豆酰酪胺和N-2-hydroxy-2-(p-hydroxyphenylethyl)p-coumaramide对小菜蛾2龄幼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其48 h的LC50值分别为103.5μg/mL和123.1μg/mL。研究为利用水茄中的天然产物成分开发成生物农药提供参考。
唐文伟刘晓亮曾东强
关键词:小菜蛾
一种拟炭角菌属真菌菌株E68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内生菌降解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拟炭角菌属真菌菌株E68及其在降解除草剂二甲四氯中的应用。一种拟炭角菌属真菌菌株E68,其分类学命名为拟炭角菌属真菌(Xylaria sp.)E68,于2017年04...
王彦辉封国君李红红曾东强唐文伟
三种植物性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评价被引量:3
2005年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1%闹羊花素-Ⅲ号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1000 ̄2000倍液,药后3 ̄7天对菜青虫的防效为98.13% ̄100%,药后第10天的防效为82.43% ̄90.69%,与对照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相当;2.5%鱼藤酮乳油500 ̄1000倍液对菜青虫亦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三种药剂对甘蓝的生长均没有影响。
龙丽萍唐文伟凌炎
关键词:植物性杀虫剂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蔬菜害虫
一种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药剂喷施:在瓜果的花期,对瓜果的花喷施浓度为26‑32mg/L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新高酯膜粉剂320‑400倍液;步骤二,套袋保护:在瓜果的花谢花后1‑3天对果实...
曾东强刘晓亮唐文伟赖敏
文献传递
18%2,4-滴微乳剂防治非耕地薇甘菊田间药效试验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明确18%2,4-滴微乳剂对非耕地薇甘菊的防治效果,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18%2,4-滴微乳剂540.0、324.0、202.5和162.0 g a.i./ha 4个处理,与常用化学除草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推荐剂量1845.0 g a.i./ha及空白对照处理进行比较,在薇甘菊生长旺期施药,并于药前和药后15、30 d调查薇甘菊覆盖度,药后45 d调查薇甘菊覆盖度和鲜重,计算薇甘菊覆盖度防效及鲜重防效,2009、2010年两年重复试验。【结果】18%2,4-滴微乳剂在供试剂量下对薇甘菊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其中162.0-202.5 g a.i./ha剂量处理后45 d对薇甘菊覆盖度防效达97.74%-100.00%,鲜重防效达98.80%-100.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的防效。【结论】18%2,4-滴微乳剂可有效防除非耕地薇甘菊,推荐使用剂量为162.0-202.5 g a.i./ha。
黄永禄刘晓亮唐文伟曾东强
关键词:薇甘菊微乳剂
不同生境中银胶菊种群数量及其种群形成原因研究
2012年
银胶菊在路边、沟渠边、荒地、林地中发生较普遍,种群数量较大,其种子多集中于表土层。农田、果园中银胶菊发生面积较小,种群数量较少,其种子多集中在表土下1.5~10 cm处。银胶菊种子在土表0~0.5 cm处出苗率较高,而埋深1.5 cm以下,种子不能发芽出土。
黄永禄刘晓亮唐文伟曾东强
关键词:银胶菊埋深种群
一种炭角菌属真菌菌株E68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内生菌降解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炭角菌属真菌菌株E68及其在降解除草剂二甲四氯中的应用。一种炭角菌属真菌菌株E68,其分类学命名为炭角菌属真菌(Xylaria sp.)E68,于2017年04月19...
王彦辉封国君李红红曾东强唐文伟
文献传递
环嗪酮对不同甘蔗品种苗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探讨除草剂环嗪酮对甘蔗不同品系、品种的应用安全性,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桂糖32号、桂糖42号、粤糖60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在甘蔗苗期生长阶段对环嗪酮的敏感性。5个甘蔗品种株高、叶长、地上总鲜质量的t测验表明: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对环嗪酮较为敏感;粤糖60号敏感性处于中等水平;桂糖32号、桂糖42号敏感性较弱。施药剂量为60、120 g a.i./hm2时,各品种甘蔗的地上部总鲜质量大于对照,可见环嗪酮对甘蔗呈现一定生长促进作用;当药剂浓度大于120 g a.i./hm2时,各品种甘蔗的地上部总鲜质量小于对照,可见环嗪酮对甘蔗呈现一定生长抑制作用。抑制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甘蔗品种的敏感性与t测验结果一致,抑制率总体趋势为:新台糖>粤糖>桂糖,且3个品系间抑制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桂糖系列甘蔗品种对除草剂环嗪酮的抗性强于粤糖系列、台糖系列,表现出良好的耐药性。
管欢刘晓亮唐文伟曾东强
关键词:甘蔗环嗪酮敏感性除草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