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婷婷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慢性
  • 6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肝炎病毒
  • 4篇病毒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孕妇
  • 2篇聚乙二醇
  • 2篇干扰素
  • 2篇肝炎治疗
  • 2篇感染者
  • 2篇丙型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蛋白酶抑制剂
  • 1篇动力学变化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沈阳市第六人...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作者

  • 8篇夏婷婷
  • 7篇窦晓光
  • 7篇丁洋
  • 5篇赵连荣
  • 4篇王静艳
  • 4篇盛秋菊
  • 3篇张翀
  • 3篇石理兰
  • 2篇白菡
  • 1篇吴发玲
  • 1篇安萍
  • 1篇吕呈
  • 1篇李成伟
  • 1篇樊耀昕
  • 1篇王琳
  • 1篇石海源
  • 1篇单红

传媒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肝博士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新纪元——口服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过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获得临床治愈,即停药随访6个月后病毒仍然检测不到,且疾病不再进展。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不能耐受IFN或RBV而未完成标准治疗,或对治疗完全无应答,或停药后复发,或由于疾病发现较晚而失去了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因此,在临床上仍然需要新的抗病毒药物,或者和IFN联合治疗,或者单独治疗。本文将就近年来研发的口服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抑制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丁洋夏婷婷窦晓光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口服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及纤维化对比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探讨两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不同特点及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6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住院的HBV慢性感染者[包括ALT≥2×正常值上限(ULN)88例和AIT〈2×ULN258例]和HCV慢性感染者,全部病例进行肝活组织检查,比较不同ALT水平的HBV和HCV慢性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346例慢性HBV感染者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级169例(48.8%),纤维化S≥2期98例(28.3%),G≥2级且s≥2期共81例(23.40/0);其中ALT〈2×ULN组中,G≥2级109例(42.2%),S≥2期62例(24%),G≥2级且S≥2期共49例(19%);在ALT≥2×ULN组中,G≥2级60例(68.2%),S≥2期35例(39.8%),G≥2级且S≥2期共31例(35.2%)。ALT≥2×ULN组的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均明显高于ALT〈2×ULN组(χ2=17.66,χ2=8.06,P值均〈0.01)。57例慢性HCV感染者中,G≥2级47例(82.5%),S≥2期20例(35.1%),G≥2级且S≥2期共20例(35.1%),并且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无关垆〉0.05)。HCV慢性感染者肝脏炎症坏死程度明显高于ALT〈2×ULN的HBV慢性感染者(χ2=30.19,P〈0.01),而纤维化程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6,P〉0.05)。慢性HCV感染者与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相比,在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5,χ2=0.32,P值均〉0.05)。结论在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约30%~40%的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肝组织炎症和(或)纤维化。约80%的慢性HCV感染者存在着明显的
王琳樊耀昕丁洋盛秋菊张翀赵连荣夏婷婷安子英白菡石海源窦晓光
关键词:肝炎病毒肝炎病毒丙型炎症纤维化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变化与疗效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 IFN-α-2a)治疗过程中病毒动力学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01-01—2008-12-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就诊的CHB患者70例,应用PEG IFN-α-2a对患者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0、12、24、32、48周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丙氨酸转氨酶(ALT),分析HBV DNA变化模式、病毒动力学变化与疗效间的关系,评价病毒动力学变化对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血清学转换及生化学应答的预测意义。结果 CHB患者HBV动力学变化模式有3种,快速下降型(16/70,22.9%)、缓慢下降型(35/70,50.0%)和持续波动型(19/70,27.1%)。HBV动力学变化模式中快速下降型及缓慢下降型病毒学应答率高于持续波动型,快速下降型较持续波动型更易获得完全应答。结论快速下降型对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及完全应答有预测意义。
李成伟赵连荣丁洋夏婷婷王静艳窦晓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评价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在妊娠末期应用替比夫定(LAT)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HBsAg阳性、孕28~32周、ALT正常、HBV DNA>1.0×10~7IU/ml的孕...
盛秋菊丁洋窦晓光白菡王静艳石理兰赵连荣夏婷婷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2a(peginterferon-2a,Peg-IFN-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应答不佳者联合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治疗48 wk的疗效、安全性,并评价48 wk疗效预测指标.方法:140例患者初始均接受Peg-IFN-2a每周1次皮下注射单药治疗,根据24 wk时HBVDNA水平进行分组.A组90例患者治疗24 wk时HBV DNA≥2.0×103IU/mL且HBV DNA下降≥2 log10 IU/mL,其中A1组45例患者加用ADV治疗至48 wk,A2组45例患者继续Peg-IFN-2a单药治疗至48 wk;B组50例患者治疗24 wk时HBV DNA<2.0×103IU/mL,继续Peg-IFN-2a治疗至48 wk.比较各组基线及治疗中HBV DNA、HBsAg、HBeAg及ALT水平.结果:治疗36、48 wk时HBV DNA转阴率B组>A1组>A2组(P<0.01).治疗36 wk时HBV DNA下降值B组>A1组>A2组(P<0.01).48 wk时HBV DNA下降值A1组>A2组(P<0.01),A1、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48 wk期间,A1组HBeAg血清转换率升高幅度>A2组和B组(P<0.01).治疗48 wk时HBsAg下降A1组4例、A2组1例、B组2例.治疗36、48 wk时A1与A2、B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组治疗48 wk时HBV DNA阴转与治疗36 wk HBVDNA下降值有关.治疗36 wk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值对48 wk时HBV DNA阴转的阳性预测值为90.5%,较24 wk时下降值对48 wk时HBV DNA阴转的阳性预测值为95.7%.结论:Peg-IFN-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应答不佳者联合ADV治疗提高病毒应答、HBeAg血清转换率,其中治疗36 wk时HBV DNA下降值可预测48 wk疗效.
丁洋吴发玲盛秋菊赵连荣夏婷婷王静艳石理兰王淑兰单红安萍段红岩窦晓光
关键词: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肝炎治疗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白细胞维生素D受体及LL-37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腹腔白细胞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及LL-37是否参与了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Real-ti me PCR方法检测19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及28例单纯腹水患者的腹腔白细胞VDR及LL-37 mRNA表达水平。评价它们与SBP的相关性,并分析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VDR及LL-37 m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VDRmRNA表达水平为6.79×10-3±7.60×10-4,肝硬化单纯腹水患者为4.13×10-3±4.43×10-4,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VDR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LL-37 mRNA表达水平为6.81×10-5±1.47×10-5,单纯腹水患者为1.74×10-5±2.42×10-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LL-37 mRNA表达水平与VDR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0,P<0.0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β=0.01,P=0.001;R2=0.491,F=16.376,P=0.001)。结论相比于肝硬化单纯腹水患者,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白细胞VDR及LL-37 mRNA表达同步上调,表明维生素D-VDR系统及下游基因LL-37参与了SBP的发病机制。
张翀赵连荣吕呈丁洋夏婷婷王静艳窦晓光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LL-37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合理管理和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我们知道,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全球大约3~5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我国慢性HBV携带者约9300万人,这部分人的大多数并没有发生肝炎的任何表现,化验肝功能也都是正常的。
夏婷婷石理兰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肝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妊娠期肝炎发作的临床特点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被引量:29
2019年
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孕妇妊娠期肝炎发作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单中心、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研究,慢性HBV感染孕妇妊娠期每4~12周复查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观察其妊娠期肝炎发作的比例及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慢性HBV感染孕妇妊娠期肝炎发作。妊娠期肝炎发作孕妇应用替比夫定(LdT)或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治疗,分娩后换用恩替卡韦(ETV)或继续应用TDF,治疗时间和停药标准同一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肝炎发作孕妇在治疗不同时间点(4、12、24和52周)检测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孕妇妊娠期肝炎发作与无肝炎发作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绘制HBsAg和HBeAg定量对孕妇妊娠期肝炎发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找出ROC曲线上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加最大时对应的最佳界值。 结果220例慢性HBV感染孕妇中,55例(25%)孕妇妊娠期肝炎发作并抗病毒治疗。55例妊娠期肝炎发作孕妇中,47例(85.46%)孕妇在妊娠中期(12~24周)肝炎发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平均值220.62 U/L;32例(58.18%)孕妇的ALT峰值在2~5×正常值上限。妊娠期肝炎发作孕妇入组时HBsAg和HBeAg定量均显著性低于无肝炎发作孕妇入组时HBsAg和HBeAg定量(t = -3.745,P<0.001;t = -2.186,P = 0.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入组时HBeAg≤3.065 log10 s/co孕妇是HBeAg>3.065 log10 S/CO孕妇发生妊娠期肝炎发作风险的7.576倍(95%可信区间:3.779~15.190)。55例妊娠期肝炎发作孕妇抗病毒治疗52周,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是100%(55/55)、74.55%(41/55)、47.27%(26/55)和41.82%(23/55);52周HBsAg定量与基线HBsAg定量比较有明显的下降,分别为(3.32±0.37)log10 IU/ml和(3.95±0.40) log10 IU/ml,t =8.46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慢性HBV感染孕妇妊娠期肝炎发作多发生在妊娠中�
丁洋盛秋菊张翀吴宇宇袁苏榆夏婷婷安子英窦晓光
关键词:孕妇抗病毒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