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强
-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秸秆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量氮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微生物量氮、土壤氮素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索发展低碳农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为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多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并且结合室内分析。[结果]小麦、玉米秸秆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对照相比,小麦、玉米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在2010年小麦播种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和2011年玉米播种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收获期土壤脲酶的活性增幅分别为21.93%、4.92%、35.88%、4.71%、21.79%、0.99%、31.52%、21.77%、8.52%、3.74%、12.89%,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加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小麦、玉米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比单独施肥处理高出19.32%。[结论]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关键因素。
- 夏强陈晶晶王雅楠王伏伟刘曼朱林
-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脲酶微生物量氮
- 一株高活性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被引量:9
- 2014年
- 利用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和刚果红平板染色法筛选分离出纤维素降解细菌XWS-12;对分离的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定名为Burkholderia sp.XWS-12。以玉米秸秆和麸皮为碳源,研究了氮源、发酵时间、初始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等条件对该伯克氏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培养时间为60h,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初始pH为4,该菌株的CMC酶活力最高,可达25U/ml。其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在pH4~8的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粗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超过50℃时,该酶活力显著下降;当温度为50℃时,保温1h,该酶活力损失53%。
- 陈晶晶陶少强夏强王雅楠秦冰朱林
-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酶学特性
- 外源硒肥对茶树叶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4
- 2013年
- 通过土施和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的盆栽及大田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硒肥对茶树叶中硒代氨基酸形态及含量的影响;采用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IPAD)对茶树叶中硒代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3种硒代氨基酸在其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2在0.9994~0.99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47、3.17和3.77,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茶树叶中硒代甲基半胱氨酸(SeMeCys)是硒代氨基酸存在的主要形式,随着喷施和土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其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茶树叶中总的硒代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此变化相符;茶树叶中总的硒代氨基酸在喷施Se180μg ml-1、12天左右时采摘最为理想,所含硒代氨基酸总量为336.1μg g-1,但喷施浓度不宜高于Se 180μg ml-1,否则茶树叶面上会出现褐色的斑点及焦化,影响其外观和品质;土施亚硒酸钠时以Se 0.25~0.5 mg kg-1,施后6个月采摘较佳,茶树叶中总的硒代氨基酸的含量为293.9~471.7μg g-1,大田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相符。
- 秦冰谷勋刚王雅楠夏强朱林曹海生陈晶晶
- 关键词:硒肥
- 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在分解秸秆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活性成分的秸秆快腐剂。本发明的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所制成微生物菌剂,解决一般秸秆快腐剂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稳定、不理想的问题。
- 朱林陶少强夏强陈晶晶王雅楠秦冰王伏伟
-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其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 本文通过长期秸秆还田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条件下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土壤微生物量以及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为探索发展低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
- 夏强
-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生物学特性
- 文献传递
- 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及其在分解秸秆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活性成分的秸秆快腐剂。本发明的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细菌所制成微生物菌剂,解决一般秸秆快腐剂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稳定、不理想的问题。
- 朱林夏强陶少强陈晶晶王雅楠秦冰王伏伟
- 文献传递
-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及微生物量氮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2年
-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及小麦秸秆旋耕施肥播种同步完成的前提下,秸秆还田循环利用对小麦玉米两熟制土壤氮素养分及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还田能满足小麦旺盛生长阶段拔节期对氮素养分的需求,秸秆还田处理或施肥处理的土壤全氮量总体上在小麦拔节期处于最低值,而既无秸秆还田又没有施肥的对照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低值出现的时期延后,在小麦开花期出现,持续至小麦的灌浆期。对于麦玉秸秆还田但不施氮磷钾肥而言,小麦生长后期(小麦开花期以后)土壤脱氮比较严重。秸秆还田后土壤碱解氮含量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呈现上升的趋势。单独施肥或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仅仅施肥其后效不足。秸秆还田并且施肥显著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能持续地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
- 王磊陶少强夏强朱林
- 关键词:秸秆还田微生物量氮
- 麦玉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通过提取六种不同处理秸秆还田土壤真菌的基因组DNA,对真菌5.8S rDNA与18S rDNA之间的ITS1区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6种处理表现出不同的DGGE指纹图谱特征。对DGG...
- 夏强秦冰王雅楠陈晶晶陶少强朱林
- 关键词:秸秆还田真菌群落
- 文献传递
- 麦玉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通过提取六种不同处理秸秆还田土壤真菌的基因组DNA,对真菌5.8S rDNA与18S rDNA之间的ITS1区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6种处理表现出不同的DGGE指纹图谱特征.对DGG...
- 夏强秦冰王雅楠陈晶晶陶少强朱林
- 关键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秸秆还田基因测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