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汉兵

作品数:14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毒性
  • 5篇病毒
  • 4篇血清
  • 4篇小儿
  • 4篇脑炎
  • 4篇患儿
  • 4篇儿童
  • 4篇病毒性
  • 4篇病毒性脑炎
  • 3篇蛋白
  • 3篇神经元
  • 3篇神经元特异性
  • 3篇神经元特异性...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2篇休克
  • 2篇血浆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神经元特异性...
  • 2篇特异性烯醇化...

机构

  • 14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4篇夏汉兵
  • 10篇刘纯义
  • 7篇陆必森
  • 7篇刘喜
  • 5篇刘方
  • 5篇罗勇
  • 4篇郭景涛
  • 4篇刘亚秋
  • 3篇周刚
  • 3篇黄卫东
  • 2篇黄义双
  • 2篇张侃
  • 2篇李凯红
  • 1篇余道兵
  • 1篇本贵勇
  • 1篇叶安青
  • 1篇曾月嫦
  • 1篇桂书彦
  • 1篇丘喜琴
  • 1篇招悦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Kisspeptins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Kisspeptins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ICP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20名6~8岁TannerⅠ期健康女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经生长发育评价结合骨龄、盆腔B超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结果选取20名6~8岁处于TannerⅡ期的ICPP女童作为实验1组,20名6~8岁处于TannerⅢ期的ICPP女童作为实验2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女童血清中Kisspeptins水平。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1组血清Kisspeptins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加了0.86倍(P<0.01),实验2组血清Kisspeptins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加了1.68倍(P<0.01);实验1组血清Kisspeptins水平与LH峰值、骨龄均呈正相关(r=0.42、0.38,Pa<0.05);实验2组血清Kisspeptins水平与LH峰值、骨龄也均呈正相关(r=0.48、0.40,Pa<0.05)。结论 Kisspeptins/G蛋白偶联受体54信号在女童ICPP的启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刘方曾月嫦夏汉兵何志江刘纯义桂书彦
关键词:MRNA性早熟女童
感染性休克急性肺损伤CD11b表达与纤维蛋白原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急性肺损伤(ALI)患儿粒细胞表面CD11b表达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性休克ALI(观察组)患儿25例中性粒细胞CD11b与纤维蛋白原,并与对照组18例和正常组20例比较。结果在急性期、恢复期,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D11b,与对照组和正常组比较,P〈0.05。ALI患者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其均值(5.15±1.02)q/L,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3.50q/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结论CD11b与纤维蛋白原参与感染性休克ALI病理发展过程,表达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肺损伤发展的重要指标。提示给予纤溶治疗可作为一种提高疗效的尝试。
郭景涛本贵勇黄义双黄卫东刘纯义陆必森夏汉兵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急性肺损伤CD11B纤维蛋白原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其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90例不同病情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30例,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结果:急性期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D-二聚体含量在轻症组与重症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情越重D-D升高越明显,D-D升高与病情呈正相关(P<0.01)。预后不良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期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刘亚秋刘喜张侃刘纯义罗勇夏汉兵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D-二聚体预后儿童
脓毒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及S100B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脓毒性脑病(SAE)患儿血清脑损伤早期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S100B蛋白的表达,为临床早期诊断SAE及干预该病进展提供佐证。方法选择36例SAE为研究对象,依据脓毒性脑病诊断标准分为早期和晚期病例,同时选择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血清NSE及S100B蛋白水平,分析两组血清NSE及S100B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期SAE血清NSE及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两期SAE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早期和晚期SAE患儿进行改良GCS评分后,评分≤7的病例,其NSE和S100B蛋白增高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AE患儿血清中脑损伤标志物NSE及S100B蛋白异常表达,早期监测NSE和S100B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夏汉兵余道兵刘喜刘纯义陆必森罗勇刘方
关键词:脓毒性脑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S100B蛋白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在病程第1、3、7天外周血液中DD含量变化,并与3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程第1天患儿血浆DD含量为(0.560±0.17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程第3天DD持续升高为(0.950±0.216)mg/L,第7天趋于下降(0.316±0.153)mg/L。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动态检测血浆DD含量变化有助于了解病脑的演变过程,为及早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刘亚秋刘喜张侃李凯红罗勇夏汉兵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D-二聚体儿童
癫痫儿童血清BDNF及NSE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和分析癫痫儿童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门诊与住院癫痫患儿95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BDNF及NSE的浓度,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癫痫患儿的血清BDNF及NSE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儿童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组癫痫患儿的血清BDNF及NSE的表达水平与普通组癫痫患儿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测定患儿的BDNF及NSE可了解其癫痫病情,可作为判断患儿脑损伤的有效指标,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夏汉兵刘喜周刚刘方刘纯义
关键词:癫痫儿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单用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附107例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单用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7例患者,单用托吡酯口服滴定法治疗,对所有患者比较各种不同类型小儿癫痫控制情况、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总有效率部分性发作>L-G综合征>West综合征>全身性发作>失神发作,完全控制比率L-G综合征>部分性发作>West综合征>全身性发作>失神发作,各时间段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6例,分别为体重不增、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嗜睡、语言障碍、头晕各1例。结论: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口服吸收迅速,能较快达到有效治疗剂量,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
夏汉兵刘喜周刚刘方
关键词:托吡酯小儿癫痫有效性安全性
感染性休克急性肺损伤与CD11b表达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急性肺损伤(ALI)患儿粒细胞(PMN)表面CD11b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性休克ALI(观察组)患儿25例中性粒细胞CD11b,并与对照组20例和正常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为(99.58±2.25)%,与对照组(86.30±6.33)%,和正常组(69.59±9.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期进展期9例患者与恢复的15例重症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进展期患者的PMN绝对值与重症恢复期患者和正常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1b作为白细胞激活的表面标记物,与肺组织的损伤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反映ALI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
郭景涛黄卫东黄义双刘纯义陆必森夏汉兵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感染性休克CD11B流式细胞术
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诊治的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120例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特征有高热(90.8%),皮疹(占77.5%),乏力、苍白、精神萎靡(70.8%),口腔溃疡(52.5%)。发病年龄过半数为1岁以下婴儿(63例,占52.5%),原发病见于幼儿急疹30例,轮状病毒肠炎20例,急性支气管炎17例,急性支气管肺炎8例,手足口病2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4例。检测病毒阳性67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3例,人疱疹病毒18例,轮状病毒7例,埃可病毒10例,柯萨奇病毒5例,流感病毒14例。85例治愈,35例好转。结论小儿急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以病毒感染引起居多,发病年龄好发于1岁以内,临床表现多样,预后良好。
刘亚秋夏汉兵李凯红刘纯义
关键词:粒细胞减少症病毒感染
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DXM)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SV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0例SVE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中使用DXM剂量不同分组,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近期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短程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等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剂量组分别有6例(15%)和5例(13.2%)并发消化道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DXM治疗中,大剂量短程DXM的应用,近期疗效观察可行、有效且安全。
陆必森郭景涛夏汉兵罗勇招悦刘纯义
关键词:地塞米松小儿病毒性脑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