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7篇动脉
  • 6篇单核
  • 6篇单核细胞
  • 6篇单核细胞趋化
  • 6篇单核细胞趋化...
  • 6篇趋化蛋白
  • 6篇细胞趋化
  • 6篇核细胞
  • 5篇单核细胞趋化...
  • 5篇血清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脑梗死患者
  • 4篇颈动脉
  • 4篇颈动脉粥样硬...
  • 4篇斑块
  • 3篇动脉扩张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10篇莱芜钢铁集团...
  • 4篇莱钢医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作者

  • 16篇夏英凯
  • 10篇李运刚
  • 5篇郭秀凤
  • 4篇贾汇刚
  • 2篇张丽
  • 2篇李化勇
  • 2篇张丽
  • 1篇杜怡峰
  • 1篇万慧
  • 1篇李运刚
  • 1篇郭秀风
  • 1篇于振江
  • 1篇周雪梅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系统医学
  • 1篇山东省201...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将116 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29 例)、稳定斑块组(32 例) 和不稳定斑...
李运刚贾汇刚夏英凯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组织因子的变化被引量:9
2008年
郭秀凤李运刚李化勇夏英凯
关键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血浆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外源性凝血途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清BDNF、GAL1、VILIP-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半乳糖凝集素-1(GAL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联合检测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病情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86例AIS病人和86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轻重将AIS病人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根据临床预后将AIS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病人BDNF、GAL1、VILIP-1含量。以病人病情及预后为因变量,以BDNF、GAL1、VILIP-1含量为自变量,拟合回归方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IS病人BDNF含量低于健康者,而GAL1和VILIP-1含量高于健康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型组BDNF含量低于轻型组与中型组,而GAL1、VILIP-1含量高于轻型组与中型组;预后不良组BDNF含量低于预后良好组,而GAL1、VILIP-1含量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病人病情分级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GAL1、VILIP-1、BDNF;对病人临床预后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BDNF、GAL1、VILIP-1。结论BDNF、GAL1、VILIP-1联合检测对AIS病人的病情或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其中GAL1对病人病情影响最大,而BDNF对病人预后影响最大。
王丽香李强于振江周雪梅夏英凯贾文歆
关键词:病情评估预后
缺血性卒中患者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比较缺血性卒中患者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dolichoectasia,VB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VBD以及伴有VBD患者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ffaphy,MRA)结果分为VBD组和非VBD组,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标准分为前循环梗死和后循环梗死。回顾性收集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影像学和其他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BD以及VBD患者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10.41%)存在VBD。VBD组年龄[(70.38±10.58)岁对(62.86±12.20)岁;t=2.870,P=0.009]、男性(78.6%对66.8%;χ^2=4.392,P=0.036)和高血压患者比例(89.3%对47.7%;χ^2=17.367,P=0.000)显著高于非VBD组;两组脑梗死亚型也存在显著差异(χ^2=10.776,P=0.015),VBD组以后循环梗死多见(57.1%),非VBD以部分前循环梗死多见(43.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ddsratio,OR)1.248,95%可信区问(confidenceinterval,CI)1.137~1.371;P=0.000]、高血糖(OR1.599,95%CI1.181~2.164;P=0.002)、高血压(OR1.251,95%CI 1.020~1.534,P=0.032)和三酰甘油水平增高(OR1.876,95%CI 1.021~3.445,P=0.043)是VB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女性(OR0.133,95%CI 0.024~0.735;P=0.021)为VBD的独立保护因素。在28例伴有VBD的脑梗死患者中,前循环梗死9例,后循环梗死19例。前循环梗死组基底动脉直径[(5.40±0.49)cm对(6.00±0.77)cm;t=2.046,P=0.041]显著小于后循环梗死组,而基底动脉分叉高度评分(χ^2=6.768,P=0.037)和基底动脉侧移(χ^2=5.241,P=0.042)评分较高者的构成比显著低于后循环梗死�
张丽万慧韩国哲郭秀凤夏英凯
关键词:卒中基底动脉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急性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急性期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择该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期组(n=44例)与恢复期组(n=36例),同期选取来院进行体检的8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将所有研究人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状况。结果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4.47±3.08)μmol/L、(16.72±2.11)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12.79±1.66)μmol/L(t=27.481、10.818,P=0.000);且急性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恢复期组(t=12.656,P=0.000)。单发斑块组与多发斑块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1.38±2.47)μmol/L、(25.66±3.19)μmol/L均高于无斑块组的(12.76±1.71)μmol/L(t=10.625、12.346,P=0.000);且多发斑块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单发斑块组(t=4.253,P=0.000)。斑块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尿酸水平、高血压病史与糖代谢异常占比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发生及发展具有较为密切关系,且随着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也会逐渐增加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周雪梅王丽香夏英凯于振江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将11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29例)、稳定斑块组(47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
李运刚贾汇刚夏英凯
关键词:MCP-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文献传递
神经梅毒21例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本院2004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例神经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3例,脊髓痨1例,麻痹性痴呆7例,颅内压增高4例,精神行为异常1例,颅神经损伤1例;血清、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21例。本组患者经大剂量青霉素等药物治疗后,17例患者症状有明显好转,1例无效。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梅毒相关抗体的脑脊液及血清检查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判断治疗效果方面至关重要。
夏英凯
关键词:梅毒血清诊断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特征
目的:通过对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病例临床分析,探讨其病因、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269例脑梗死病例,其中28例VBD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张丽李运刚郭秀凤夏英凯
关键词:脑梗死
文献传递
脑出血患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脑出血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结果脑出血组uPA含量(2866±788ng/L)和uPAR含量(3645±322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uPA含量(1075±244ng/L)和uPAR含量(877±216nP<0.01)。随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浆uPA和u-PAR的含量增高越明显。结论血浆uPA和uPAR的增高参与了脑出血时继发性损害,与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李运刚李化勇郭秀风夏英凯
关键词:脑出血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水平的测定和意义
背景: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被世界广泛关注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部分资料显示,很多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年内易再次复发,它的比例一般为1/6,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在脑血管疾病中,其中脑梗死约占80...
夏英凯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血清检测病理分级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