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华

作品数:47 被引量:214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机械工程
  • 8篇矿业工程
  • 6篇化学工程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压缩机
  • 8篇离心压缩机
  • 7篇定常
  • 7篇对旋风机
  • 7篇非定常
  • 7篇风机
  • 6篇两相流
  • 5篇性能分析
  • 5篇非定常流
  • 4篇定常流动
  • 4篇数值模拟
  • 4篇非定常流动
  • 4篇值模拟
  • 3篇蒸发结晶
  • 3篇太阳能
  • 3篇系统设计
  • 3篇空区
  • 3篇工作面
  • 3篇废水
  • 3篇采空

机构

  • 3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4篇西安科技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西安科技学院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西安航天动力...
  • 1篇中国建筑西北...
  • 1篇西弗吉尼亚大...

作者

  • 46篇姜华
  • 22篇宫武旗
  • 13篇席光
  • 5篇吴裕远
  • 5篇郑宏飞
  • 5篇张璟
  • 4篇张炜
  • 4篇文虎
  • 4篇张联英
  • 4篇翟小伟
  • 3篇王志恒
  • 2篇王凯
  • 2篇张义云
  • 2篇刘磊
  • 1篇张小艳
  • 1篇毛靖儒
  • 1篇薛韩玲
  • 1篇马键
  • 1篇朱兴攀
  • 1篇陈晖

传媒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西安科技大学...
  • 3篇煤矿安全
  • 2篇流体机械
  • 2篇化工进展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机电工程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煤炭工程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能源工程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推进技术
  • 1篇科技与创新
  • 1篇高教学刊
  • 1篇2007年流...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合预蒸发与冷凝水再利用的MVR分盐结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结合预蒸发与冷凝水再利用的MVR分盐结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预蒸发段、两级MVR分盐结晶段和冷凝水回收段;预蒸发段包括原料液泵、一级预热器及一效降膜蒸发器;两级MVR分盐结晶段包括二效强制循环蒸发器、一级结...
姜华张子惠宫武旗
文献传递
两相流稀相微粒速度场测量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通过引入粒子计数法,对基于二进制图像分析算法(BICC)的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的粒子图像跟踪技术进行了改进.数值模拟了3个典型的两相流稀相微粒流场,即等线速度旋转流场、旋涡流场和两个相向运动的射流汇合流场,并把改进后的微粒跟踪技术用于模拟流场中粒子对的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很好地识别与跟踪粒子对,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达97%,适用于两相流稀相微粒速度场的测量;随着粒子对数目的增大,相关系数降低;随着粒子半径的减小,相关系数分布渐趋陡峭;最佳粒子对数目为8~12,最佳粒子图像半径为3~8像素.
宫武旗张义云姜华席光
关键词:粒子图像速度场仪两相流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中弦月形通道热虹吸溶液提升管的研究被引量:13
2003年
对弦月形通道热虹吸溶液提升管内传热及流动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对多种特殊设计的弦月形截面提升管在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了溶液提升效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弦月形通道提升管能较好地改善该类制冷机中热虹吸泵的热性能,具有起动温度低、运行温度范围大及对系统绝对压力要求不高等显著特点。介绍了不同通道面积条件下,运行温度与溶液提升量、冷剂水产量的关系,对影响提升管效能的其它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及讨论。
郑宏飞吴裕远姜华张璟张联英
关键词: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
变叶片安装角对旋风机气固两相流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针对某实际运行的矿用对旋风机叶片存在的磨损问题,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Finnie磨损模型,对不同叶片安装角下风机内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选择风机静压、功率和效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风机性能试验,对数值计算方法和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然后,根据设计的6种叶片安装角方案,对叶片压力面的磨损特征和气固两相流风机流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不同叶片安装角下气固两相流风机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确定了具有最佳抗磨效果和最优风机性能的叶片安装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的叶片安装角,增大后级安装角后的叶片面平均磨损率降低了6.0×10^(-8)kg/(m^(2)·s);同时,增大后级安装角能够有效地缓解后级叶片前缘和尾缘处的分离涡现象,提高风机的性能,达到叶片抗磨的目的。
姜华吴燕妮张浩睿宫武旗
关键词:数值模拟研究气固两相流风机性能风机流场
矿用对旋风机气固两相流磨损特性
2023年
为探索对旋风机在矿井含尘环境中叶片的磨损情况,以及颗粒长久性磨损造成叶片表面粗糙度增加的后果,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和Finnie磨损模型,利用多相流求解技术对FBD No.6.3矿用对旋式局部通风机进行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颗粒浓度和粒径条件下叶片磨损分布特征,探究叶片表面粗糙度对风机内部流场和整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流场内颗粒浓度对叶片磨损率的影响较大,磨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均匀和非均匀分布形式导致前缘和尾缘不同程度的能量耗散,在进行对旋风机气固两相非定常流动特性的分析时,应采用粗糙度非均匀分布的方法真实反映叶片粗糙度变化的影响;风机性能随叶片粗糙度的增大而降低,大流量工况下的影响更为显著,但随工作时间的增长,叶片表面粗糙度均匀性提高,流场恶化情况减缓。因此,适时修复或更换磨损叶片,有利于风机安全高效运行。
吴燕妮姜华张浩睿宫武旗
关键词:对旋风机气固两相流风机性能
MVR并联双效蒸发结晶系统设计及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利用蒸发法处理工业废水,能够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本文针对不同类型蒸发器适用范围受限问题,将降膜式蒸发器与强制循环蒸发器联用,提出了机械蒸汽再压缩(MVR)并联双效蒸发结晶系统。首先设计了系统的工艺循环流程并建立数学模型,对该系统及其设备进行质量和能量衡算,并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核算。随后建立系统性能的?分析模型,对常压下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蒸发结晶进行实例计算,并将其与传统三效蒸发结晶系统进行比较。通过综合能量分析与?分析,MVR并联双效蒸发结晶系统的节能程度更大,其效能系数(COP)值为21.4,相同工况下高于传统三效蒸发结晶系统82.2%,而单位能耗仅为传统三效蒸发结晶系统的17.6%;其?效率高于传统三效蒸发结晶系统51.5%,?损失则低于传统三效蒸发结晶系统24.7%,这表明MVR并联双效蒸发结晶系统热力学完善程度更高,在节能方面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姜华张子尧宫武旗
关键词:废水性能分析
离心压缩机静叶间时序效应的实验研究
轴流压缩机中的时序(Clocking)效应已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被证实存在,而离心压缩机中时序效应的研究还很少见报道。本文通过改变进口导叶(IGV)与扩压器叶片的相对周向位置,即不同clocking位置进行了离心压缩机性能...
姜华席光张炜宫武旗王志恒袁民建
关键词:离心压缩机扩压器
文献传递
对流项二次迎风插值格式在非结构化网格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6年
在有限容积法的基础上发展了非结构化网格的对流项二次迎风插值(QUICK)格式.详细推导了扩散项采用格林函数法、对流项采用改进的QUICK格式的离散方程,对顶盖驱动流和圆柱绕流问题进行了计算,讨论了不同Re下计算的准确性和格式的收敛性,并与高精度结构化网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格式的临界网格Peclet数为8/3左右,与中心差分相比较,该格式的计算精度与其相当,对流稳定性好,收敛速度高.同等条件下较结构化网格对复杂区域的模拟更接近实际测量结果,是一种对复杂区域计算有应用前景的对流格式.
姜华席光
关键词:非结构化网格有限容积法
离心压缩机级内静叶clocking效应的数值研究
本文采用三维粘性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离心压缩机级内静叶的clocking(时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两级静叶相对周向位置改变时最大效率变化为0.175%。另外,通过对非定常计算叶根、叶中和叶尖处流场图的分析,发现...
席光刘磊姜华宫武旗王志恒
关键词:离心压缩机非定常流动
文献传递
复杂围岩环境大采高工作面“R-S-P”系统稳定性研究
2014年
文章以羊场湾煤矿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采高工作面赋存环境与地质特征,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6.2m采高开采扰动后工作面上下端头应力场分布与演化规律、上—下运巷顶板覆岩及煤柱应力特征规律及煤柱宏观变形特征等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采扰动区域内顶板覆岩的冒落,"顶板覆岩—支护—煤柱"即"R-S-P"系统的主要力学参数发生变化,应力重新分布且各具特征,工作面与煤柱超前应力峰值及应力降低区范围各不相同。
辛建帝姜华
关键词:大采高工作面大倾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