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培坤 作品数:265 被引量:2,916 H指数:34 供职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不同竹龄雷竹中硅及其他营养元素吸收和积累特征 被引量:21 2013年 在浙江省临安市的雷竹主产区,分别采集不同竹龄(1~4 a)和不同器官(叶、枝、秆)的雷竹样品,分析了Si和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吸收和积累特征,以及Si和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雷竹各器官中C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竹秆>竹枝>竹叶,Si、N、P、K、Ca、Mg、Al、Fe和Mn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竹叶>竹枝>竹秆.除Mn主要积累在竹叶中外,其他9种营养元素主要积累在1年生雷竹的秆中.3~4年生雷竹竹叶的Si平均含量为13.66 g·kg^(-1).雷竹属于Si积累植物.随竹龄的增加,雷竹叶中的N、P、K和Mg含量减少,C、Al和Mn含量增加.雷竹对Si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第2年(57.1%),对N和K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前两年(67.7%~93.7%),此后N和K从植株体内流出,其流失量分别占总积累量的19.1%~39.1%.雷竹中Si与Ca、Al、Mn呈显著正相关,与N、P、K、Mg呈显著负相关. 黄张婷 姜培坤 宋照亮 孟赐福 吴家森关键词:雷竹 器官 硅 营养元素 相互作用 不同林用地土壤抗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2001年 为了解不同林业用地的生态功能 ,对浙江省湖州市 3种天然林和 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抗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3种天然林土壤抗蚀性能均较理想 ,三者相比 ,以常绿阔叶林地最强 ,针阔混交林其次 ,马尾松林地相对较弱。5种人工商品林地中 ,早竹和毛竹林土壤抗蚀能力最强 ,接近或超过马尾松林地 ;杉木和青梅林地土壤抗蚀能力最弱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应加强防治措施 ;茶园土壤抗侵蚀能力也不够理想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图 3表 2参 1 徐秋芳 姜培坤 俞益武 孙建敏关键词:林地 土壤抗蚀性 水土保持 土壤有机质含量 浙北山区典型小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现状调查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17 2011年 山区小流域与平原河网小流域在地形地貌上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它们在面源污染的发生规律上必然也不尽相同。笔者以西山村为例,就太湖地区浙北山区小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物氮、磷排放规律进行调查,提出治理相关对策。调查结果表明:西山村总氮、总磷污染排放总量分别高达3604.99kg/年和609.17kg/年。该流域的4大污染源对TN的贡献率依次为:雷竹林-茶园种植业(47.59%)>养殖业(24.41%)>生活污水(19.94%)>水稻种植业(8.06%);对TP的贡献率分别为:雷竹林-茶园种植业(49.59%)>养殖业(24.13%)>水稻种植业(20.90%)>生活污水(5.38%)。该流域面源污染控制重心应放在雷竹林-茶园种植业和养殖业污染上,特别是雷竹林-茶园种植业这类高效益种植业上。笔者认为,进行河道修复,结合人工湿地净化,并充分利用当地稻田种植区以及生态沟渠对氮、磷污染物进行消纳,将其进行技术整合在山区小流域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孙海军 吴家森 姜培坤 余志敏 施卫明关键词:人工湿地 面源污染 退化板栗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后土壤生物学性质变化 被引量:12 2011年 为评价板栗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对土壤质量的影响,2009年在板栗林、茶树和毛竹林分别采集3个剖面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10a后,表层0-20cm土壤总有机碳分别增加15.05%和10.47%,20-40cm的增幅分别为60.37%和24.94%,40-60cm的增幅分别为76.34%和6.09%。表层0-20cm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22.17%和16.46%,20-40cm的增幅分别为9.87%和-6.89%,40-60cm的增幅分别为54.82%和23.93%。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后,表层土壤脂肪酸总量分别增加50.25%和36.69%,细菌比例增加,放线菌比例下降,真菌比例则茶树林最高,其次是板栗林,毛竹林最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能检测到近50种脂肪酸,但38~40种微生物脂肪酸为所有土壤所共有。以38种脂肪酸进行的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1)原板栗林土壤3个样地的微生物区系相似度高,而茶树和毛竹林3个样地之间土壤微生物则差异较大,说明尚未形成特征区系;(2)影响微生物生物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含量。结论:板栗(套)改种茶树和毛竹均能改善土壤质量,且茶树略优于毛竹,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作为改造模式。 徐秋芳 田甜 吴家森 姜培坤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竹林生态系统碳过程、碳监测与增汇技术研究 周国模 姜培坤 杜华强 施拥军 徐秋芳 江洪 李永夫 刘娟 刘恩斌 吴家森 葛宏立 汤孟平 温国胜 项目针对竹林碳汇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综合应用碳通量塔、核磁共振、卫星遥感、模型模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和手段,历时10余年,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竹林碳积累特征与过程、竹林碳储量和碳通量估算与监测方法以及竹林增汇减排...关键词: 竹林生态系统碳过程、碳监测与增汇技术 周国模 姜培坤 杜华强 施拥军 徐秋芳 江洪 李永夫 刘娟 刘恩斌 吴家森 汤孟平 温国胜 徐涌 陈健 葛宏立 周宇峰 宋照亮 从2001年开始,经过10余年潜心深入研究,系统阐明了竹林全生命周期的固碳过程,开发了系列竹林碳储量碳通量的计量监测和评估方法,创建了多种竹林固碳功能的提升技术。项目重点围绕竹林碳过程、碳监测、碳增汇三条主线,基于多角度...关键词: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双万计划”实施背景下“土壤学”课程升级提质路径的探讨 被引量:2 2022年 “双万计划”实施背景下,浙江农林大学“土壤学”课程积极面对课程内容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于土壤学学科的发展、课程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期待存在差距等挑战,围绕“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一流课程与制度保障一体化建设”,加强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内涵建设,在明确“建设一流的教学团队、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等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对课程升级提质路径进行了探索。首先,从组织、目标、考核一体化入手,开展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其次,通过将最新研究成果编入教材、将科研成果或项目与实验项目相结合并引入实践基地、以科研项目支持本科生创新等,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最后,通过出台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的管理制度、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的奖励制度等,开展一流课程与制度保障一体化建设。经过实践探索,“土壤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及时更新了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了“土壤学”课程升级提质的路径,优化了课程推陈致新的立体多维模式,建立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徐秋芳 冉琰 吴家森 秦华 姜培坤关键词:课程教学 土壤学 团队 千岛湖地区上梧溪流域基流磷输出定量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双参数递归数字滤波(ERDF)、LOADEST模型和遗传算法,建立一种递归滤波基流负荷分割算法(RFLSA),对千岛湖地区上梧溪流域的基流总磷(TP)负荷进行分割定量.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对双参数滤波日尺度退水常数和最大基流指数(BFI_(max))进行同步优化,可以有效提高ERDF基流分割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NSE=0.92,RSR=0.29,R^(2)=0.92);以此为基础建立的RFLSA能够实现上梧溪流域基流TP负荷的准确定量(NSE=0.79,RSR=0.46,R^(2)=0.95),可以作为流域尺度上基流非点源污染定量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2020年11月—2021年10月,上梧溪流域以基流形式输出的TP负荷量为0.167 kg·hm^(-2),占总径流负荷量(0.302 kg·hm^(-2))的比例高达55.30%.基流已经成为上梧溪流域非点源TP的主要输出途径,是该地区地表河流水体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污染源. 何圣嘉 俞珂 严琰 唐张轩 张方方 姜培坤关键词:基流 非点源 磷 养分流失 不同施肥对雷竹林土壤肥力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4 2011年 于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的雷竹林中进行田间试验,以比较对照(不施肥)、常规施肥、缓释肥、竹笋专用肥和微生物肥对雷竹林土壤肥力质量、养分利用率和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竹林因施肥引起的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过量积累和土壤酸化的程度按以下次序递减:常规施肥>专用复合肥≈缓释肥>微生物肥。常规施肥的肥料农学利用率最低,氮、磷和钾农学利用率分别为鲜笋4.7 kg kg-1、23.6kg kg-1和14.2 kg kg-1。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专用复合肥和缓释肥2个处理的氮、磷、钾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0.4%~53.2%、50.8%~90.7%和35.5%~39.5%,而微生物肥处理则分别提高38.9倍、67.8%和2.0倍。与对照相比,常规施肥处理的竹笋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9.6%和14.3%,而专用复合肥、缓释肥、微生物肥3个处理的竹笋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7.5%~29.0%和14.6%~17.8%。 陈闻 吴家森 姜培坤 许开平 黄程鹏关键词:施肥 雷竹 土壤肥力质量 养分利用率 不同植物篱在减少雷竹林氮磷渗漏流失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解不同植物篱对雷竹林氮磷渗漏流失拦截的效果,在集约经营雷竹林下坡设置黑麦草(草篱)、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灌木篱)和半野生状态粗放经营雷竹林(雷竹篱)3种植物篱,于2010年6月至10月采样并分析其渗漏水。结果表明,3种植物篱对集约经营雷竹林氮磷渗漏流失拦截效果明显,拦截前后氮磷浓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不同植物篱的拦截效果差异并不显著。对氮的拦截量表现为雷竹篱(81.3 kg hm-2),草篱(81.1 kg hm-2),灌木篱(77.0 kg hm-2),拦截率分别为61.0%,60.8%和57.7%;对磷的拦截量表现为雷竹篱(4.9 kg hm-2),草篱(4.7 kg hm-2),灌木篱(4.3 kg hm-2),拦截率分别是49.0%、46.9%、43.1%。半野生态粗放经营雷竹作为植物篱,既可减少氮磷面源污染,又可节省种植时间和费用,同时收获笋材,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许开平 吴家森 黄程鹏 姜培坤关键词:植物篱 雷竹 渗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