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广
- 作品数:61 被引量:524H指数:14
- 供职机构: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武汉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武汉市儿童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简称A(H3N2)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序列,与流感疫苗株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武汉市2017年儿童中A(H3N2)流感病毒基因变异及3C. 2a1次分支病毒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30株A(H3N2)流感病毒HA基因全长进行扩增,测序后进行基因序列和进化分析。结果 2017年,武汉市1 041份儿童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流感病毒阳性标本219份,其中A(H3N2)流感病毒阳性106份(占阳性标本的48. 4%),高峰主要集中在7~9月。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30株A(H3N2)流感病毒均属于3C. 2a分支,其中14株属于3C. 2a1次分支。与A/Hong Kong/4801/2014(2017-2018年度北半球流感疫苗推荐H3N2组分) HA氨基酸序列比较,出现K92R、N121K、T131K、T135K/N、R142K/G、N171K、R261Q、H311Q、I406V、G484E等氨基酸位点变异,其中出现在3C. 2a1次分支内的变异位点包括K92R、T135N、N171K、H311Q、I406V和G484E。结论与当季的流感病毒疫苗内组分序列比较,2017年武汉市儿童中流行的A(H3N2)流感病毒HA抗原决定簇内出现多个位点变异,属于3C. 2a1次分支的病毒接近50%。
- 王英朱洪浩彭明伟孔德广汪鹏邓颖熊燕
- 关键词:流感病毒H3N2流感疫苗血凝素
- 武汉市2008-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及规范处置第三方评估被引量:2
- 2013年
- 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事件的报告和处置也日趋规范,但近几年,许多新发传染病的产生,给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带来了一定影响。现对武汉市2008-2012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与第三方评估,旨在更好地了解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流行,提高武汉市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 周小琦胡权汪鹏孔德广金小毛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新发传染病非典事件人民健康
- 武汉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特征及外环境H7亚型禽流感病毒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17年武汉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结合外环境中H7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布,为防控决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对1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禽类接触史调查并进行溯源分析;采集的外环境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标本检测。结果 11例病例均有活禽市场暴露史或活禽接触史;病例集中在1、2月份,占全部病例的90.91%(10/11);50岁以上中老年人感染发病占63.64%(7/11);病例均有多个医疗机构转诊救治史,发病-就诊间隔时间平均为4d,发病-死亡间隔时间平均为9d,死亡病例占54.55%(6/11);共采集外环境标本1 794份,检出H7亚型禽流感核酸阳性107份(阳性率6.00%)。结论冬春季是人感染H7N9的高发季节,活禽市场暴露或接触活禽是感染高危因素,早发现、早检测、早诊治能降低死亡风险;对活禽市场关闭或休市,落实活禽市场外环境清洁消毒、开展外环境H7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等综合措施是预防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有效措施。
- 杨小兵汪鹏孔德广朱洪浩王英王婷江高峰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太和县37家医疗单位消毒灭菌监测分析
- 1999年
- 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是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监测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了解本县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质量,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1998年对37家医疗...
- 李安斌孔德广王振民
-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消毒灭菌
- 武汉市2001—2010年戊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分析2001—2010年湖北省武汉市戊型肝炎(戊肝)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武汉市报告戊肝5 011例,年均发病率为6.20/10万;戊肝发病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χ2=836.53,P<0.001),但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戊肝常年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季发病相对较多;年均发病率中心城区高于远城区(χ2=1 284.65,P<0.001),戊肝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r=0.816,P<0.001),55~84岁发病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χ2=848.01,P<0.001);在总病例中,离退休人员占28.46%,其次是工人占16.74%。结论近年武汉市戊肝发病率较高,中心城区是高发区,男性、离退休人员、>50岁中老年人是发病的重点人群。
- 孔德广余滨罗同勇杜虹胡权
- 关键词:发病率流行病学
- 武汉市普通人群戊型肝炎血清学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评估武汉市普通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抽取的3 890名0~59岁普通人群开展调查与血样采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HEV IgG,采用χ~2检验、精确二项式公式法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武汉市0~59岁普通人群抗-HEV IgG标化阳性率为35.01%,男性标化阳性率与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P=0.075),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升高(χ~2=542.32,P<0.001),城区人群标化阳性率高于郊区(χ~2=11.32,P=0.001);18岁以上人群抗-HEV IgG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较大者(30~59岁)、居住于城区、喜食鱼类的人群感染HEV的风险更高(均有P<0.05)。结论武汉市普通人群HEV感染率较高,男性、年龄较大者(30~59岁)、居住于城区、喜食鱼类的居民是高危人群。
- 孔德广汤伟峰胡权
- 关键词:血清流行病学
- 武汉市首例本地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特点,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生殖系统分泌物,或在饲养过程中间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我国通过多年的布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省(区)已控制本病流行。2012年7月,武汉市东西湖区发现该市首例布鲁氏菌本地感染病例。对武汉市布鲁氏菌病首发病例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分析。
- 杨小兵孔德广周小琦余滨陶志阳王高明
-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布鲁氏菌病感染病例确诊病例人畜共患传染病细菌侵入
- 武汉市城区居民对戊型肝炎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 评估武汉市城区18岁以上居民对戊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的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编制的调查问卷以入户调查的方式,对选取的18岁以上城区居民开展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
- 孔德广汤伟峰陈剑胡权
- 关键词:戊型肝炎疫苗影响因素
- 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趋势及处置被引量:7
- 2014年
- 2003年SARS的爆发,暴露了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卫生部明确提出建立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2004年1月1日卫生部正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近10年来,武汉市卫生应急工作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新发疾病、不明原因疾病和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中心,以完善应急体系、健全制度、
- 金小毛周小琦陈邦华孔德广汪鹏胡权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明原因疾病网络报告系统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疫情
- 武汉市2008-2013年水痘疫情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的飞沫和日常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常见于小儿,易感儿童接触后90.00%发病,6个月以下婴儿较少见。临床特征为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疱及结痂,发生严重并发症如继发性细菌感染、肺炎、脑炎等,对新生儿和免疫力低下者有时可能是致死性的[1]。
- 汪鹏孔德广余滨杨小兵
-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疫情分析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儿童免疫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