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亭立
- 作品数:28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0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疗效观察
- 2009年
-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本院2006年7月-2008年2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8岁,中位年龄64岁。均有典型的梗阻症状,腹部立位平片示肠管扩张、液气平面。病变部位:乙状结肠19例、脾曲7例、降结肠4例。Dukes分期:B期5例,C1期14例,C2期8例,D期3例。病理类型:腺癌26例,黏液腺癌3例,未分化癌1例。30例中合并单纯高血压病8例、单纯糖尿病4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3例。
- 屈淑平曹虹陈晓亮孙亭立陈绪林
- 关键词:结肠癌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疗效评估
- 中期因子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中期因子(MK)、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探讨MK、UPA与胃癌的侵袭、转移的关系,并与MK、UP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胃癌组)中MK、UPA的表达,并以20例胃癌旁(距离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胃癌组织中的MK、UPA的表达率分别为63.33%、51.67%,对照组的MK、UPA的表达率分别为25.00%、1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全层的MK、UPA的表达高于浸润黏膜层、肌层的胃癌(P<0.05);低分化的MK、UPA的表达高于中分化胃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MK、UPA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胃癌(P<0.05)。MK与UP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9,P<0.001)。结论 MK、UPA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发展及预后的分子指标。
- 陈绪林廖传文曹虹孙亭立
- 关键词:胃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免疫组织化学
- ERCP术后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新型感染性标志物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新型感染性标志物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髓细胞上表达的触发受体1(TREM-1)和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 H3)对ERCP术后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7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行ERCP术患者269例,比较ERCP术后血流感染患者和非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RCP术后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SAA、TREM-1以及Cit H3对ERCP术后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269例行ERCP术患者中80例为血流感染患者,感染率为29.74%,检出的9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7.66%(73/94),革兰阳性菌占22.34%(21/94);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疾病恶性性质、ERCP术操作时间(>60min)、行括约肌切开术、置入支架、SAA(≥90.75mg/L)、TREM-1(≥82.75ng/L)以及Cit H3(≥151.18ng/ml)是ERCP术后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SAA、TREM-1、Cit H3三者联合检测对ERCP术后血流感染的AUC为0.925、灵敏度为88.75%、特异度为85.71%,均高于SAA、TREM-1、Cit H3单独检测。结论ERCP术后血流感染率较高,疾病性质、ERCP操作时间、行括约肌切开术、置入支架、SAA、TREM-1以及Cit H3是影响ERCP术后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SAA、TREM-1以及Cit H3水平有助于提高对ERCP术后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 孙亭立刘合春何春华
- 电针治疗联合心理疏导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心理疏导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肠排空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6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PD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拔出胃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65.00%),肛门首次排气时间[(3.06±0.59)d]、肠鸣音恢复时间[(4.16±0.74)d]、首次排便时间[(7.75±2.04)d]、拔出胃管时间[(10.73±1.02)d]、住院时间[(21.24±3.16)d]短于对照组[(5.13±1.76)、(7.25±1.17)、(10.82±2.63)、(15.24±2.96)、(30.48±4.72)d],平均胃液量[(713.43±17.52)ml/d]低于对照组[(868.61±21.40)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联合心理疏导能促进PD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 兰国孙亭立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排空障碍电针心理疏导
- 降低肝门板技术在肝内胆管结石行腹腔镜半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降低肝门板技术在肝内胆管结石行腹腔镜半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腹腔镜半肝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将接受Pringle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的2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接受腹腔镜下降低肝门板技术半肝切除的19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25)。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ALT、TB和AST水平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2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结论与Pringle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比较,降低肝门板技术在腹腔镜半肝切除中,利于充分显露左肝、右肝Glisson蒂,便于实施半肝血流阻断,对健侧肝脏损伤较小,肝功能恢复较快,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 孙亭立淦勤刘合春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PRINGLE法肝血流阻断技术
- Laennec入路肝蒂分离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Laennec入路肝蒂分离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的21例行Laennec入路肝蒂分离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及分析手术时间、肝蒂分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肝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类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Laennec入路肝蒂分离解剖性肝切除,腹腔镜17例,开腹4例,其中左半肝12例、左外叶2例、右半肝4例、右前叶2例、右后叶1例。手术时间(292.76±75.24)min,肝蒂分离时间(27.48±7.65)min,术中出血量(173.81±68.23)ml。术后第1天开始流质饮食、下床活动,术后第3天开始视情况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4.12±1.26)天。术后住院时间(9.76±2.95)天术后肝功能较术前,均好转。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胆漏,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所有患者无肝功能衰竭,无肝断面感染,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结论 Laennec入路肝蒂分离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 徐林龙孙亭立淦勤
- 关键词:肝切除肝蒂手术入路
- 肝切除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PNI联合ALB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肝切除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危险因素及预后营养指数(PNI)联合血清白蛋白(ALB)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20年4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患者100例,依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非感染组,对比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手术相关指标等,分析导致肝切除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NI、ALB联合预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价值。结果 100例肝切除患者中25例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25/100),其中手术皮肤切口感染占24.00%、肺部感染占44.00%、泌尿系统感染占12.00%、腹腔内脓肿占20.00%;年龄、合并糖尿病、PN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胆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肝切除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LB为保护因素(P<0.05);PNI联合ALB检测对肝切除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均有较高预测价值,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824、0.943,均高于PNI、ALB单独检测。结论肝切除患者可能受年龄、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胆瘘、引流管留置时间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感染性并发症,而PNI、ALB联合检测对感染性并发症有一定预测价值。
- 孙亭立淦勤刘合春
- 关键词:肝切除感染性并发症预后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
- 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中LAIR-1的表达变化及与T细胞亚群和IL-10的关系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Soluble leukocyte-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1,sLAIR-1)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与T细胞亚群、IL-10和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1例HBV相关HCC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5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healthy control,HC)作为对照组,3组人群年龄和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sLAIR-1和IL-10;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频率。结果与CHB和HC组相比,HCC患者血清sLAIR-1和IL-10均显著上调,CD3+CD4+T和CD4+T/CD8+T则显著下降,而CD3+CD8+T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清sLAIR-1水平与HCC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相关性,而淋巴结转移、肝硬化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发现HCC患者血清sLAIR-1与IL-10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血清sLAIR-1在HBV相关HCC中异常上调,且与淋巴结转移、肝硬化及TNM分期相关,并与免疫抑制因子IL-10呈显著正相关性临床病理学参数及IL-10相关,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过程。
- 薛国辉孙亭立王琴淦勤陈雪礼
- 关键词:肝细胞癌白介素10T细胞亚群
- 苦参碱逆转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VCR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 目的:
通过研究中药苦参碱(Matrine)对人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多药耐药的逆转效应及其机制,来寻找适合人胃癌多药耐药临床治疗的新型多药耐药逆转剂。
方法:
1、将SGC7901/VC...
- 孙亭立
- 关键词:多药耐药胃癌苦参碱
- 文献传递
- 右肝静脉悬吊技术在解剖性右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右肝静脉悬吊技术在解剖性右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解剖性右肝叶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行右肝静脉悬吊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术,对照组行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肝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肝静脉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率、输血率虽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性右叶肝切除术中使用右肝静脉悬吊技术可节约切肝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肝静脉损伤,降低术中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 邢时龙淦勤孙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