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
-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两株具有芘降解功能的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特性被引量:16
- 2014年
- 从植物体内筛选具有多环芳烃(PAHs)降解功能的内生细菌并定殖于植物体,有望有效地去除植物体内PAHs,从而减低植物污染风险。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受PAHs污染的植物体内分离筛选出2株能以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内生细菌BJ03和BJ05,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2株菌分别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库克氏菌属(Kocuria sp.)。并研究了2株内生细菌对芘的降解能力及环境条件对其降解芘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J03和BJ05在以浓度为50 mg/L的芘为唯一碳源生长时,于30℃、150 r/min摇床培养15 d后,对芘的降解率分别为65.0%和53.3%。2株菌在pH值(6.0—9.0)、温度(25—40℃)和盐浓度(NaCl含量为0—15 g/L)条件下生长良好,且皆为好氧生长,通气量越大,菌株生长越旺盛,对芘的降解能力越强。添加C、N源可有效促进菌株BJ03和BJ05的生长,加速其对芘的降解速率。当外加C源为蔗糖、N源为酵母膏时,2株菌在30℃摇床培养4 d后,对芘的降解率分别高达71.1%和55.3%。2株菌的细胞表面疏水率最大分别为93.7%和43.9%,对四环素和利福平敏感,而对其它多种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性。
- 孙凯刘娟李欣凌婉婷
- 关键词:植物内生细菌多环芳烃降解RDNA
- 2株降解菲的植物内生细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了获得具有菲降解特性的植物内生细菌,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本研究从多环芳烃污染区植物体内分离得到2株能够降解液体培养基中高浓度菲(200 mg·L-1)的植物内生细菌(菌株P1和P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分别将菌株P1和P3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细菌.菌株P1和P3均为好氧生长,28℃、150 r·min-1摇床培养7 d,2株菌对无机盐培养基中菲(100 mg·L-1)的降解率均高于90%.条件实验表明,温度20~30℃,pH 6.0~8.0,盐含量0%~4%,装液量10~30 mL(100 mL三角瓶)2菌株生长良好且对菲降解率高于70%.其最适生长和降解温度为30℃,pH为7.0,盐含量≤4%,装液量≤30 mL.综合比较2株菌对菲的降解特性,P1菌株高温耐受性稍强,而P3菌株对环境pH改变和缺氧的耐受性稍强.
- 倪雪刘娟高彦征朱雪竹孙凯
- 关键词:植物内生细菌RDNA序列菌株鉴定
- 具有PAHs降解功能的植物内生细菌BJ06和Ph6分离筛选及定殖效能
- 孙凯
- 利用功能内生细菌规避植物PAHs污染风险
- 土壤有机污染引起的植物污染风险备受关注。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能够被植物吸收积累,并通过...
- 孙凯刘娟靳瑮高彦征
- 关键词:GFP标记
- 一株具有多环芳烃降解功能的植物促生内生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具有多环芳烃降解功能的植物促生内生细菌及其应用。一株具有多环芳烃降解功能的植物促生内生细菌马赛菌(Massilia sp.)Pn2,于2014年8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存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 高彦征刘娟刘爽孙凯
- 文献传递
- 一株具有多环芳烃降解功能的植物促生内生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具有多环芳烃降解功能的植物促生内生细菌及其应用。一株具有多环芳烃降解功能的植物促生内生细菌马赛菌(Massilia sp.)Pn2,于2014年8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存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 高彦征刘娟刘爽孙凯
- 文献传递
-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及其利弊分析被引量:18
- 2013年
- 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土壤中养分循环、有机物降解和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准确、快速、有效地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土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常用的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生理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综述了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分析各种测定方法的利弊,为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提供依据。展望了今后土壤微生物量研究的重点。
- 孙凯刘娟凌婉婷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熏蒸法
- 中国农业区划发展的历史回溯与未来展望
- 2024年
- 农业区划作为指导农业因地制宜生产和因势利导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对于优化要素利用、提振乡村产业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区划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根基,按其思想演变、学术研究和实践历程可以划分为古代早期农业分区思想萌芽与涉农土地利用实践、近代农业区划科学发轫与起步探索和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工作实务及体系化建设三个发展阶段。针对目前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出现的新变化,未来中国农业区划需要与时俱进,围绕全球气候变暖、城乡地理空间格局变化、农业新生产要素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等内容,为国家宏观农业发展计划的实施提供前瞻性战略支撑。
- 孙凯丁晓蕾
- 关键词:农业区划历史回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