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
- 作品数:19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控制柜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控制柜,属于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包括柜体及置于柜体上的操作台面,柜体的横截面为扇环形,操作台面与柜体相匹配,操作台面与柜体背板夹角为锐角;柜体正面设置有两个推拉门,柜体一侧板上开设有排气...
- 王皆凯杨帆孙博
- 文献传递
-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研究进展被引量:23
- 2008年
- SO42-/MxOy固体超强酸具有不腐蚀设备、污染小、耐高温、对水稳定性好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综述了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机理、失活原因、改性及表征方法,并对今后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汪颖军孙博张海菊
- 关键词:催化化学固体超强酸
- 一种组合仪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仪表技术领域的一种组合仪表,包括表盘外壳,所述表盘外壳的顶部安装有遮光板,所述表盘外壳的外壁均匀设置有三组仪表,所述表盘外壳的底部安装有转速表,所述表盘外壳的左右侧壁均连接有销座,所述销座的外侧插接有...
- 王修奇孙焕栋孙博
- 文献传递
- 正庚烷异构化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8年
- 介绍了负载金属的硅铝磷酸盐、Y 型、β型、丝光沸石、ZSM-5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上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影响催化剂正庚烷异构化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金属的含量、载体的酸性及分子筛的制备方法等。简要讨论了双功能催化剂上烷烃异构化反应机理,并预测了金属/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 汪颖军张海菊孙博田性刚
- 关键词:双功能催化剂正庚烷异构化
- 一种基于压汞‑氮吸附联测数据确定致密储层孔径分布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汞‑氮吸附联测数据确定致密储层孔径分布的方法,其首先利用氮吸附方法获取在所述储层的孔径分布情况,氮吸附所测孔喉分布为中孔或微孔的分布情况;其次利用压汞方法获取在所述储层的孔径分布情况,压汞法所测孔喉...
- 张云峰臧起彪李易霖姜美玲孙博曹思佳
- 孔隙结构对砂岩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
- 成岩作用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控制着孔隙结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控制作用,既有建设性的又有破坏性的.孔隙演化过程中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齐家地区地处大庆长垣西部齐家-古龙凹陷内,高台子油层是...
- 孙博张云峰
- 关键词:石油勘探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含油性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压汞-氮吸附联测数据确定致密储层孔径分布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汞‑氮吸附联测数据确定致密储层孔径分布的方法,其首先利用氮吸附方法获取在所述储层的孔径分布情况,氮吸附所测孔喉分布为中孔或微孔的分布情况;其次利用压汞方法获取在所述储层的孔径分布情况,压汞法所测孔喉...
- 张云峰臧起彪李易霖姜美玲孙博曹思佳
- 文献传递
- 孔隙结构对砂岩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
- 成岩作用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控制着孔隙结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控制作用,既有建设性的又有破坏性的。孔隙演化过程中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齐家地区地处大庆长垣西部齐家-古龙凹陷内,高台子油层是...
- 孙博张云峰
- 关键词:孔隙结构主控因素
- Ni-PMo_(12)/MCM-48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中孔分子筛MCM-48,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镍(Ni)和磷钼酸(PMo_(12))。采用XRD、BET吸附、红外吡啶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异构化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催化性能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w(Ni)=3%-w (PMo_(12))=30%/MCM-48对正庚烷异构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异构化性能,当还原温度400℃、反应温度300℃时,催化剂催化性能最好,转化率为14.2%时,异构化选择性能够达到65.6%。
- 孙博汪颖军张海菊
- 关键词:杂多酸MCM-48异构化
- 基于氮吸附和压汞数据确定致密储层孔径分布——以松辽盆地大安油田扶余油层为例被引量:5
- 2018年
- 为实现对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整体分析,以松辽盆地大安油田扶余油层的致密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先验概率比值合并的数学方法,将氮吸附和压汞法观察到的不同尺度的孔喉分布参数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从整体上对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分布特征的准确把握,为客观合理进行致密储层综合研究与评价打下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先验概率比值合并的数学方法,可有效地将氮吸附法和压汞法观察到的孔径范围进行整合;氮吸附法仅能测得小于63 nm的孔喉,压汞法仅能测得大于6.3 nm的孔喉.根据整合分析结果,由样品的整体孔喉分布特征可知,S87号样品的孔喉主要分布在25~400 nm,S105号样品的孔喉主要分布在10~400 nm;致密砂岩中,储层孔隙度相同时,渗透率越大,其大孔喉的含量越高.
- 张云峰臧起彪孙博孙博姜美玲闫明
- 关键词:压汞法先验概率致密储层孔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