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河
- 作品数:28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垂直性斜视手术效果的临床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垂直性斜视的矫正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施垂直性斜视矫治,记录并比较手术效果。[结果]下斜肌断腱切除的手术量与手术效果具有相关性(r=0.42);下斜肌断腱切除术与肌腱切开术的手术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上下直肌后徙手术量与手术效果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垂直性斜视的手术方式中,上斜肌断腱切除术及上下直肌后徙术是定量性术式。
- 孙志河
- 关键词:垂直性斜视手术效果
- 1146例(1934眼)儿童弱视分析被引量:1
- 1990年
- 儿童弱视斜视的防治已被我国眼科界所重视,现将我院1146例(1934眼)按全国诊断标准各型儿童弱视状况分析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 张诚庆孙志河张玉虹
- 关键词:弱视儿童病因
- 间歇性外斜视伴外直肌中异常骨组织一例
- 2015年
- 患者女,8岁。因左眼间歇性外斜视3年,加重1年,于2013年1月10日初诊。患者父母亲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同样眼病史。患者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无眼部手术及外伤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1,0,左1.0;眼位检查:(1)角膜映光:33cm,右眼注视(REF),左眼-10°,左眼注视(LEF),右眼-10°;交替遮盖,双眼(OU)外-〉正。遮盖去遮盖无单眼上漂运动。
- 孔繁学孙志河马翔
-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骨组织外直肌近亲结婚足月顺产眼部手术
- 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24例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24例(24眼),平均年龄(65.3±4.6)岁。术前平均视力0.20±0.13,平均眼压为(34.2±10.3)mmHg(1kPa=7.5mm-Hg)。术后随访3~7个月,平均4.8个月,观察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视力逐渐提高,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37±0.03、0.53±0.05和0.62±0.03,术后各时间段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眼压呈下降趋势,且呈波动性。术后2周眼压均在21mmHg以下,平均为(17.5±3.5)mmHg。术后1个月时大部分患者眼压不同程度升高,平均为(28.9±5.4)mmHg,与术后2周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平均眼压为(22.6±4.7)mmHg,与术后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术后眼压虽然有波动但长期随访眼压控制效果满意。对于术后眼压波动的机制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 罗肇文张丰菊王岳秀孙志河
- 关键词: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玻璃体切割
- 弱视眼VEP异常发生率的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研究不同视力、年龄及屈光状态的视觉诱发电位的异常发生率.[方法] 使用丹麦产Evomatic诱发电位测定仪记录并比较获得数据. [结果] 弱视眼VEP P 100波异常发生率与弱视程度相关,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远视性与近视性弱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13岁年龄组与4~8岁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弱视眼N波的波幅变化明显,视力不同组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 随视力的低下,P 100波异常发生率高;远视性弱视P 100波异常发生率低于近视性弱视,示近视性弱视的视功能损害较重;年龄愈大VEP异常发生率愈高、视功能损害愈重.
- 孙志河
-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弱视异常发生率
- 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并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55例被引量:4
- 1994年
- 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并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55例大连医学院附属一院孙洪臣,郝永祥,孙志河,张丰菊,黄建纲1993年8月28-30日,日本大岛眼科医院松井晓夫一行5人,携带设备,来我院作访问手术,在3日内共施行小切口、无或少缝线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后...
- 孙洪臣郝永祥孙志河张丰菊黄建纲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
- 不同下斜肌前转位术式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评价标准下斜肌前转位术和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切除术在分离性垂直偏斜(DVD)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DVD患者36例(59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标准下斜肌前转位术组(30眼)和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切除术组(29眼),观察对比术后3个月时的垂直斜视度变化和下斜肌功能状况.结果 标准下斜肌前转位术组30眼术后3个月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为0△~10△(3.5△±2.7△)(三棱镜度),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切除术组29眼术后3个月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为0△~12△(3.3△±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标准下斜肌前转位术组下斜肌功能2眼为+2级,7眼为+1级,21眼为0级,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切除术组下斜肌功能1眼为+2级,4眼为+1级,24眼为0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下斜视.结论 下斜肌前转位术可作为治疗DVD的首选术式,并可用于不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治疗.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切除术并没有显著增加手术效果.
- 段辉罗肇文孙志河
- 关键词:眼外科手术分离性垂直偏斜下斜肌亢进
- 海岛小学生色觉状态的调查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对海岛小学生进行色觉状态普查,并与城市小学生进行比较。方法色觉检查使用《俞自萍色盲检查图》(第五版),被检小学生684名(1368眼)。结果色觉异常者13例,发病率为1.90%,男性12例,女性1例。其中色盲7例(红色盲4例,绿色盲3例),占53.85%;色弱6例(红色弱1例,绿色弱5例),占46.15%;无全色盲。男生色觉异常发病率为3.41%,女生为0.30%。结论海岛小学生色觉异常发生率与城市小学生相近,男性多于女性,与国内的相关数据基本接近。
- 孙志河罗肇文鞠波梁强
- 关键词:色觉
- 儿童1670只眼屈光异常性弱视的分析
- 1989年
- 本文报告了12岁以下儿童1670只眼因屈光异常导致的弱视,其中屈光不正弱视轻度占21%,中度69.9%,重度9.1%,屈光参差弱视轻度占10.3%,中度55%,重度34.7%。屈光参差和散光是致弱视的重要原因。文中分析了弱视的成因并讨论了防治的方法。
- 张诚庆孙志河张玉虹
- 关键词:屈光异常屈光参差散光弱视
- 高度近视行二次准分子激光切削对眼内组织的影响
- 张丰菊龙琴鲁智莉孟晶吴昱东刘波李若溪王岳秀孙洪臣孙志河
- 为临床重复激光切削提供安全手术的客观依据。动物模型眼LASIK 手术后二次激光切削对角膜内皮及视网膜酶代谢的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报道再次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后不同时期对中央角膜内皮、视神经、视网膜功能的影响及相...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眼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