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晨
- 作品数:97 被引量:39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伦理学会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信仰的自由度被引量:1
- 2001年
- 这篇调查指出,"总计有85.04%的无神论者能够宽容他人信仰某种宗教。"并且"文化程度越高,对宗教信仰的宽容度越大。"这个结论值得各方面人士体味!
- 廖申白孙春晨
- 关键词:宗教信仰信仰自由无神论
-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民道德发展被引量:5
- 2014年
- 社会不公平、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和一些政府官员道德败坏是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发展最为突出的三方面社会环境问题,而社会管理创新能够为公民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是政府公共行政决策的伦理标准,内蕴着关怀全体公民福祉的道德价值,理应成为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首要伦理目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发展的根本基础。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政府不断提升诚信水平,为公民道德的发展塑造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政府官员的道德形象对公民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官员应成为普通公民的道德表率;民间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广阔领域,应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在推进公民道德发展中的自治功能。
- 孙春晨
- 关键词:社会管理公民道德
- 基于儒家仁爱伦理的人权实现路径被引量:1
- 2016年
- 在以儒家仁爱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意涵、有别于义务和责任等道德承诺的人权概念并不存在,但这并不妨碍对儒家仁爱伦理与人权之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思考。儒家提出的"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律令具有普遍适用性,体现出儒家仁爱伦理的博爱特征,既包含了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又强调了个人对他人所承担的道德义务。儒家仁爱伦理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对实现具体人权的重要性,鼓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联性,首先维护家族成员和亲密朋友的权利,然后再向外围扩展。以名定责、责权对应,根据名分等级确立不同人的道德义务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基本原则,"名分"观所蕴涵的角色责任伦理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权利与义务、权利与责任的关系。
- 孙春晨
- 关键词:儒家人权伦理关系
- 信仰的选择
- 2000年
- 这是一篇有关我国信仰状况的调查材料。该材料指出:"信仰‘科学真理、无神论’的比率,呈正向线性变化,即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增加。"这个结论,与美国的情况是类似的。而这种状况,说明了无神论思想的先进性。
- 廖申白孙春晨
- 关键词:科学真理文化程度无神论人道主义道德典范
- 论以人为本的消防伦理
- 在社会生活中,消防的作用不仅仅是防火、灭火,而且由于消防行政具有执法功能,因此,对消防改革与发展路径的探讨,涉及诸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对消防伦理的属性-公共行政伦理进行了阐述,从消防事业的伦理学、行为规范、道德素...
- 孙春晨
- 关键词:人本主义道德素质
-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穷人经济伦理问题被引量:1
- 2007年
- 穷人和贫富差别现象的出现,本质上反映了一个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研究穷人的经济学,不能忽视穷人的经济伦理问题。穷人经济伦理的价值原则由针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应得公正原则和针对穷人和弱势人群的补偿性公正原则构成。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补偿性公正原则,实现相对的分配公正,对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孙春晨
- 关键词:穷人贫富差别分配公正
- 全球化时代的道德教育与文化自信被引量:4
- 2016年
- 全球化引发的世界文化的发展态势是中国道德教育必须面对的严峻境遇。研究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德教育,没必要去谴责全球化,也不能一味渲染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与西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可兼容性。超越文化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文化自觉意识,是推进道德教育本土化和全球化紧密结合的基础性环节。以文化自信引领道德教育,就要充分展示民族道德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和现代价值,就要以开放的姿态将道德教育融于全球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大环境中,培育公民理解和尊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共同价值观的道德精神。
- 孙春晨
- 关键词:道德教育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 2019年
-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是从借鉴苏联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国家的政治理想居于意识形态的中心地位,而要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需要培育国民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而当时的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刚刚起步,知识积累不足,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学习和借鉴苏联学者有关共产主义道德的研究成果,一些苏联学者的研究论著被引进和翻译,其中包括夏利亚等的《共产主义道德》(作家书屋1953年版)、柯尔巴洛夫斯基的《论共产主义道德》(三联书店1953年版)、包德列夫等的《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新知识出版社1954年版)、施什金的《共产主义道德概论》(三联书店1957年版)等。
- 孙春晨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共产主义道德三联书店共产主义思想研究论著
- 儒家礼制与当代中国法治被引量:7
- 2015年
- "礼"是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周公将祭祀之"礼"发展为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行为规范以及国家治理的典章规定和礼节仪式,先秦儒家传承周礼并加以改良和创新,形成了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深重的儒家礼制。礼制体现了王权至上、宗法血缘、祖先崇拜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具有"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强大社会功能。"仁"是儒家礼制的道德基础,"德主刑辅"、"为政以德"和"隆礼重法"构成了儒家礼制的德法关系观。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充分吸收儒家礼制传统中的有益养分,强化法治的道德支撑、尊重民间习惯法、塑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文化。
- 孙春晨
- 关键词:礼制道德法治
- 先秦儒家礼制伦理及其现代价值被引量:2
- 2015年
-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先秦儒家传承周礼并加以改良和创新,对"礼"作出了新的解释,将人性作为礼制的合法性基础,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重的礼制伦理。"援仁入礼"、"为政以德"、和"隆礼重法"是先秦礼制伦理的三方面特征。先秦儒家礼制伦理中蕴含的权利与责任相统一、亲民政治伦理和法律的内在道德性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孙春晨
- 关键词:礼制道德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