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林辉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细胞因子
  • 2篇骨骼肌
  • 1篇炎症
  • 1篇炎症细胞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运动性
  • 1篇运动性骨骼肌...
  • 1篇运动性损伤
  • 1篇细胞生长
  • 1篇细胞生长因子
  • 1篇细胞再生
  • 1篇纤维细胞
  • 1篇纤维细胞生长...
  • 1篇肌细胞
  • 1篇碱性成纤维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广东总队...

作者

  • 3篇孙林辉
  • 3篇余斌
  • 2篇侯振海
  • 2篇杨建成
  • 1篇向峥
  • 1篇谢伟勇
  • 1篇竺筠雯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不同状态及运动损伤性骨骼肌的表达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研究在运动致骨骼肌损伤不同阶段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Ⅱ)mRNA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IGF引物对不同损伤程度骨骼肌标本进行RT-PCR检测,同时观查损伤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在未进行训练运动的SD大鼠骨骼肌内源性IGF-Ⅰ、IGF-ⅡmRNA几乎不表达。②在正常训练组,IGF-ⅠmRNA在开始阶段即有升高,在第10天明显升高,在第17天开始下降;IGF-ⅡmRNA在第7天才开始升高,在第13~17天仍维持较高水平。③在一周力竭训练组,IGF-ⅠmRNA在开始阶段就开始上升,在第7天最高,超微结构也显示损伤明显,到第13天开始下降;IGF-Ⅱ的mRNA在第4天也开始升高,第10天明显升高,并维持较高水平。结论骨骼肌运动损伤过程中有内源性IGF-Ⅰ、IGF-ⅡmRNA的含量变化,它们与骨骼肌的损伤及修复相关。
孙林辉余斌向峥杨建成竺筠雯谢伟勇侯振海
关键词:RT-PCR超微结构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修复被引量:12
2003年
孙林辉余斌
关键词:细胞因子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炎症细胞肌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卫星细胞再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通过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骨骼肌运动损伤后卫星细胞再生的影响,探讨IGF-Ⅰ在骨骼肌运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使用SD大鼠1周力竭模型,首次力竭后第1、3、5天给予右侧腓肠肌中部的肌膜下分别注射外源性IGF-Ⅰ300ng/ml(实验组)、生理盐水1ml(对照组),分别在首次力竭后7、9、11、17、24、30d取材,进行骨骼肌HE染色光镜观察,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比较。结果首次力竭后7、11、17d实验组卫星细胞明显增多,对照组胶原纤维增多,30d实验组肌纤维塑形良好,对照组可见瘢痕愈合;电镜观察对照组可见肌浆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还有凋亡细胞出现;实验组线粒体形态较正常,糖原颗粒增多,可见新生的肌纤维。PCNA指数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GF-Ⅰ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的卫星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
向峥余斌谢伟勇孙林辉杨建成侯振海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骨骼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