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虹
- 作品数:15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常规课题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杜维明的儒学宗教性思想探微被引量:1
- 2017年
- 在关于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上,杜维明摒弃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认为其具有宗教性。"天人合一"为儒学宗教性提供了本体依据,人分享了天地的创生性,逻辑上必然带来人的神圣性、人与人的关系及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的神圣性,神圣性是儒学宗教性的重要表现。杜维明认为不同于其它宗教,儒家宗教性是内在超越,主要体现为超越物质、超越自我,在现世中实现作为人的价值和终极意义,体现了自我救赎的理念。杜维明关于儒学宗教性的论断有利于拓展当代儒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开展文化对话、交流和合作,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 孙长虹徐朝旭
- 关键词:儒学宗教性天人合一神圣性
- 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平衡——儒家婚姻观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儒家婚姻观认为婚姻具有神圣性,伴随神圣性而来的是婚姻的命定性、道德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婚姻也具有世俗性,主要表现为功能上的功利性和对人的自然情感的尊重。传统儒家婚姻思想力图通过道德实现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平衡,体现出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肯定,对人的自然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尊重。但是,其往往打着"神圣"或"道德"的名义压抑人性,其实现平衡的手段也不符合当代的道德标准。
- 孙长虹
- 关键词:神圣性道德婚姻
- 当前我国教育伦理生态问题之探讨
- 2016年
- 当前我国教育伦理生态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伦理精神缺失,即在教育中对升学率、就业率等数据的注重超过了对学生本身的关注,把受教育者当作谋取利益的工具。伦理精神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者对利益的过分追逐压抑了职业道德,深层次的根源则在于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伦理精神的缺失既不利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不利于良好的知识生态的形成。应对伦理精神缺失的问题既需要教育内部的努力,大力加强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建设;也需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为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导向。
- 孙长虹
- 关键词:伦理生态伦理精神教育
- 利用传统道德资源增强高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 2011年
- 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当代高校的德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利用传统道德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理论前提在于二者的同质性,科学合理地利用传统道德资源有利于增强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具象性和反思性,从而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 孙长虹
- 关键词:传统道德德育具象性
- 梁漱溟的“以道德代宗教”思想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梁漱溟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以道德代宗教"。儒家主要通过伦理名分和礼乐揖让代替宗教的功能,伦理礼乐具有情感安慰、意志勖勉的作用,通过情感扩展和情感的客观化、制度化,实现"以道德代宗教"。梁氏沿袭儒家重情主义的路线,与西方休谟的经验论情感主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梁氏不仅注重情感经验,而且强调人类理性的重要性,主张即情即理、合情合理。在他看来,在约束的强度上,宗教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在适用的广度和纯度上,儒家道德则超过宗教。梁漱溟关于儒家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孙长虹
- 关键词:道德宗教礼乐情感
- 从动力来源看当代我国知识生态状况被引量:1
- 2012年
- 在当今我国社会,知识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导致的收入差距的拉大。我国利益分配格局一方面存在着不利于知识创新的因素,另一方面刺激了主体对知识的功利性追求。现代我国的利益分配格局既影响着知识的外在动力,又影响着知识的内在动力。知识背后是利益的权衡与博弈。这种状况造成了知识的内在态势不合理,不科学,从而制约了知识的创新及应用,也制约着社会的发展。
- 孙长虹
- 关键词:知识生态知识创新
- 当前我国社会中道德的血缘特质被引量:2
- 2011年
- 当前我国社会中道德的血缘特质是指人们往往把血缘关系特别是家庭血缘关系作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出发点。当前道德的血缘特质与传统道德的血缘特征具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理论表现形态、内容以及经济基础。当前道德的血缘特质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家庭是经济利益共同体、宗教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以及责、权、利共同体,另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有深刻而复杂的经济、社会制度以及文化观念的原因。道德的血缘特质既有加强家庭伦理的积极一面,也存在着不利于真正的道德构建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 孙长虹
- 关键词:家庭血缘利益共同体道德
- 善恶报应与道德信仰的确立被引量:1
- 2014年
- 善恶报应在道德信仰确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了道德知识的真理性,为确立道德信仰提供了认知前提;同时它也体现了工具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的统一,代表着伦理秩序和伦理权威,为道德信仰确立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外在保障。其他道德信仰确立方式与善恶报应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具有内在的相通性。虽然在道德信仰上决定论是贫困的,但是,善恶报应的实现将有助于道德信仰的确立和道德的履行。
- 孙长虹
- 关键词:善恶报应道德信仰
- 儒家信仰的合理性及其当代价值
- 2016年
- 儒家信仰从"天人合一"的本体出发,认为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促进文化生命、民族生命乃至宇宙生命的生生不息。它相信个人可以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得到不朽。在儒家信仰中,生命与精神、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精神性是人类生命永恒的需要,道德是人类生命的存在方式。儒家信仰面向人的理性开放,面向科学、社会发展的方向开放,具有合理性的内核,能够与其它文化进行对话交流,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其价值和意义。
- 孙长虹徐朝旭
- 关键词:生命道德
- 我国传统经验思维方式及其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经验方式是传统思维的最主要的偏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侧重对事物的整体联系以及现象的认识。在经验思维方式的主导下,主客体没能显著分开,形成了天人合一思想。在知识形态上,经验思维形成的是以主体的差异性为基础的高度私密的隐性知识(技术)。由于思维的惯性和惰性,思维方式具有锁定性,不利于认知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实现思维方式从自发到自觉的超越。
- 孙长虹
- 关键词:思维方式天人合一隐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