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繁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8篇细胞
  • 7篇基因
  • 5篇急性
  • 5篇骨髓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造血干细胞移...
  • 3篇淋巴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3篇干细胞
  • 3篇干细胞移植
  • 3篇白血病病人
  • 3篇表达及临床意...
  • 3篇病人
  • 2篇血液
  • 2篇异基因

机构

  • 16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青岛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威海卫人民医...

作者

  • 16篇孟繁军
  • 4篇赵洪国
  • 4篇李广伦
  • 3篇崔中光
  • 3篇颜学申
  • 3篇刘竹珍
  • 3篇张园园
  • 2篇于军红
  • 2篇李田兰
  • 1篇宋玉华
  • 1篇罗兵
  • 1篇孟冬梅
  • 1篇李光伦
  • 1篇王晓毅
  • 1篇肖淑欣
  • 1篇赵春亭
  • 1篇郭小芳
  • 1篇隋爱华
  • 1篇乌庆超
  • 1篇曲彦

传媒

  • 6篇齐鲁医学杂志
  • 4篇山东医药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urvivin和smac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检测survivin和smac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其与多发性骨髓瘤(MM)病情发展及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29例MM患者和12例正常人骨髓细胞中survivin与smac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与smac mRNA在MM患者骨髓瘤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和75.9%,其mRNA的表达水平初治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缓解后(缓解组)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初治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复发组中suivivin和smac mRNA的表达水平又复升高。二者在MM中的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0.924,P<0.01)。结论:survivin和smac基因的表达与MM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MM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有意义指标之一。
王晓毅孟繁军孙慧丽苏湛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SURVIVIN基因SMAC基因
NPM1和FLT3基因突变的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核仁磷酸蛋白1(NPM1)、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并探讨基因突变伴随的临床特征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94例初治的正常核型AML病人(M3除外),行NPM1、FLT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94例正常核型AML病人,NPMl基因突变阳性率为40.43%}FLT3内部串联重复突变(FLT3-ITD)阳性率为28.72%;NPM1并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率为14.89%;FLT3点突变(FLT3-TKD)阳性率为7.45%。与无突变组相比,NPM1+/FLT3组发病年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t=2.048~2.072,P〈0.05)。NPM1/FLT3-ITD+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较无突变组高(f=2.549、2.784,P〈0.05)。NPM1+/FLT3~组1疗程化疗诱导完全缓解率为87.50%,高于无突变组的63.89%(χ2=4.205,P〈0.05);NPM1/FLT3-ITD+。组完全缓解率为53.85%,与无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M1、FLT3基因突变是正常核型AML病人中常见的分子学异常,此两种基因突变检测对AML病人的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张园园李田兰颜学申毛春霞刘珊珊孟繁军
关键词: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2009年
孟繁军
关键词: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肿瘤效应移植物抗宿主供体细胞
浅谈血液内科学教学方法
2006年
孟冬梅孟繁军赵春亭李娟
关键词:教学方法内科学血液医学高等教育社会服务
ABMT与APBSCT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初步效果
2001年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移植 (ABMT)、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效果。②方法 应用ABMT和APBSCT治疗 6例急性白血病和 4例恶性淋巴瘤 ,全部病人随访 1.0~ 4.3年。③结果  10例病人移植后全部造血功能重建 ,无 1例病人发生移植相关死亡 ,ABMT和APBSCT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 .5× 10 9/L时间分别为 12 (9~ 15 )和 10 (9~ 12 )d ,血小板恢复至 >2 0× 10 9/L时间分别为 16 (13~ 2 2 )和 13(8~ 41)d ;移植后无病存活期为 1.4(0 .3~ 4.3)年 ,4例病人至今已无病生存 1.3,1.4,3.8,4.3年 ,6例病人在移植后 0 .3~3.3年复发。④结论 ABMT和APBSC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赵洪国孟繁军刘金兰刘竹珍李光伦崔中光
关键词:骨髓移植白血病淋巴瘤ABMTAPBSCT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高白细胞反应的处理被引量:1
2002年
应用羟基脲 (Hu)和联合化疗 (DA)方案配合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5 1例。结果 15例应用羟基脲者白细胞在用药后 4 (3~ 7)天开始下降 ,10例获 CR(6 7% ) ,达 CR所需时间 36 (31~72 )天 ,输注红细胞 4 U,血小板 16 .2 U ,所需费用 10 6 4 3(9191~ 15 197)元。 36例应用 DA方案者白细胞开始下降天数 6 (5~ 9)天 ,2 2例获 CR(6 1.1% ) ,达 CR所需时间 4 4 (31~ 99)天 ,平均输注红细胞 9.3U、血小板 37U ,所需费用 2 16 6 4 (92 4 6~ 32 4 0 7)元。提示羟基脲对维甲酸治疗 APL出现的高白细胞反应具有控制效果快、达 CR时间较短、所需费用低。
赵洪国孟繁军李广伦刘竹珍崔中光迟作华
关键词:维甲酸全反式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羟基脲
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5年
报道1例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病例,以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为以后对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张园园颜学申李田兰肖淑欣孟繁军
关键词:骨痛首发症状
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及外周血ZAP-70与CD38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ZETA相关蛋白(ZAP-70)、CD38在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病人骨髓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两者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对19例B-CLL病人及12例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ZAP-70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8的表达水平。结果在19例B-CLL病人中,7例ZAP-70阳性表达,8例CD38阳性表达;对照组ZAP-70、CD38均为阴性表达。结论ZAP-70 mRNA、CD38在B-CLL中表达阳性提示预后不良。ZAP-70可以取代IgVH基因突变状态作为B-CLL有效的预后指标。
于军红孟繁军郭小芳
IA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急性白血病(附6例报告)
2002年
李广伦赵洪国孟繁军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临床效果。方法 6例接受Allo-HSCT的SAA病人均为血缘供者,其中SAA-Ⅰ型4例,SAA-Ⅱ型2例。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短程甲氨蝶呤+骁悉方案。结果 6例病人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其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51、7.5 d。经微卫星技术检测造血干细胞植入率为100%。移植后1例出现Ⅱ度肠道急性GVHD,1例出现Ⅰ度皮肤急性GVHD,1例出现皮肤广泛型慢性GVHD。随访4~82个月(中位时间30个月),5例SAA病人存活,1例皮肤慢性广泛型GVHD并发肺部混合感染死亡。结论 Allo-HSCT是治疗SAA的可靠有效方法。
韩波孟繁军乌庆超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