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卫阳

作品数:59 被引量:26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重点人才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青年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1篇内镜
  • 18篇神经内镜
  • 16篇动脉瘤
  • 16篇手术
  • 11篇血管
  • 11篇入路
  • 11篇颅内
  • 10篇垂体
  • 9篇腺瘤
  • 9篇垂体腺瘤
  • 8篇动脉
  • 8篇颅内动脉
  • 8篇颅内动脉瘤
  • 7篇手术治疗
  • 7篇肿瘤
  • 6篇蝶窦
  • 5篇外科
  • 5篇急性
  • 5篇出血
  • 4篇蝶窦入路

机构

  • 40篇南京医科大学
  • 18篇无锡市第二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59篇季卫阳
  • 54篇鲁晓杰
  • 34篇王清
  • 26篇李兵
  • 24篇陈开来
  • 16篇孙继勇
  • 16篇李江安
  • 13篇蔺玉昌
  • 11篇苗增利
  • 11篇李兵
  • 7篇丁鸭锁
  • 7篇钱硕
  • 7篇徐幸
  • 6篇缪亦峰
  • 6篇殷力维
  • 4篇黄长铭
  • 3篇缪亦锋
  • 3篇汪璟
  • 3篇丁鸭锁
  • 2篇严正村

传媒

  • 11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江苏省第十八...
  • 2篇南通医学院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交通医学...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敏感加权成像术在急性弥漫性轴突损伤27例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在急性弥漫性轴突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和影像证实的急性弥漫性轴突损伤27例患者磁共振资料,包括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以及磁敏感加权序列。分别比较各序列对弥漫性轴突损伤出血性病灶的检出数目,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信号特征。结果:弥漫性轴突损伤病灶主要分布在脑白质、基底节区、皮髓交界区、胼胝体、小脑及脑干等区域,磁敏感加权成像术上呈结节状、斑点状、条索状及小片状低信号灶。磁敏感加权成像术对出血性弥漫性轴突损伤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对出血性弥漫性轴突损伤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应作为磁共振检查弥漫性轴突损伤的常规和首选序列。
季卫阳陶晶晶丁鸭锁钱硕鲁晓杰
关键词:弥漫性轴突损伤核磁共振检查
固定胃管的鼻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胃管的鼻贴,包括呈倒置的丁字形鼻贴本体及设于鼻贴本体下部的两个绕胃管柱,所述两个绕胃管柱呈V字形,所述绕胃管柱的尾部设有垂直于所述胃管柱的挡条,所述挡条的尾端设有垂直于挡条的勾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张燕鲁晓杰蔺玉昌季卫阳李兵
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均以术中超声和神经内镜定位,经颞叶前部皮层造瘘或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定。结果:26例患者血肿清除均顺利,其中2例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而病死;2例因肺部感染病死;其余22例ADL评定结果为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10例,Ⅳ级5例,Ⅴ级3例。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优点。
陈开来季卫阳庞明治孙继勇苗增利鲁晓杰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基底节区显微手术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鲁晓杰王清季卫阳李兵丁鸭锁徐嘉李江安陈开来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总结前循环动脉瘤手术经验,探讨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的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18例在夹闭动脉瘤前置入内镜,84例在夹闭后置入内镜.主要目的是多角度观察载瘤动脉、瘤颈及瘤周穿通支,动脉瘤夹放置是否满意,是否存在瘤颈夹闭不全以及是否存在周围穿通支的误夹. 结果 19例经内镜发现夹闭不佳而调整动脉瘤夹,1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在内镜下上第2枚动脉瘤夹.未出现与使用神经内镜有关的并发症.77例术后复查CTA,23例复查DSA,均显示动脉瘤夹闭满意. 结论 神经内镜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过程中能有效弥补显微镜的不足,更好地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局部解剖结构,提高动脉瘤夹闭手术的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李兵鲁晓杰李江安王清季卫阳庞明志徐嘉
关键词:神经内镜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垂体瘤染色体的异常
2004年
目的 研究垂体瘤间期细胞遗传性畸变 ,探讨其异常与垂体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 5 0例垂体瘤间期细胞核 7、8、11染色体数目的异常。结果 6 4 % (32 / 5 0 )的垂体瘤出现一个以上染色体数量的变异 ,其中以 11染色体的异常最为常见 2 8% (14 /5 0 ) ,其余依次为 7染色体 2 2 % (11/ 5 0 )、8染色体 2 0 % (10 / 5 0 )。 7、8染色体的异常与垂体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明显相关 ,但 11号单体与垂体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结论 垂体瘤 7、8、11染色体变异是频繁发生的。 7、8染色体的获得可能参与了肿瘤形成的起始阶段 ,而 11号染色体的丢失可能与肿瘤的演进及生物行为有关。
王清鲁晓杰蔺玉昌苗增利季卫阳李兵殷力维徐幸缪亦峰
关键词:垂体瘤染色体数目间期细胞肿瘤形成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变异
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探讨及处理被引量:1
2004年
王清鲁晓杰蔺玉昌苗增利季卫阳李兵殷力维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手术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
目的:总结前循环动脉瘤手术经验,探讨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的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18例在夹闭根据动脉瘤的指向置入内镜,84例在夹闭后置入内镜.主要目的是多角度观察...
李兵鲁晓杰李江安王清季卫阳庞明志徐嘉
支持臂固定神经内镜下双鼻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支持臂固定神经内镜下双鼻孔入路双手显微操作切除垂体腺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支持臂固定神经内镜下双鼻孔经鼻蝶窦入路双手显微操作切除57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对“假包膜”的进行“假包膜外切除”,同时术中采用“潜水技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结果57例垂体腺瘤中,肿瘤全切除48例(84%),近全切除7例(12%),部分切除2例(4%)。术后12h复查激素水平:28例(88%,28/32)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8例(80%,8/10)生长激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水平恢复正常。术后视力、视野改善30例(88%,30/34)。术后2周至2个月发生脑脊液漏3例,经神经内镜下鞍底修补及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后均痊愈。无一例颅内感染及颈内动脉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内镜支持臂辅助下双鼻孔入路双手显微操作切除垂体腺瘤,同时结合“假包膜外切除”及“潜水技术”,大大提高了垂体腺瘤的全切率,同时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汪璟鲁晓杰王清季卫阳吴学潮
关键词:垂体肿瘤神经内镜假包膜
神经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应用神经内镜协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包括10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及30例面肌痉挛患者。手术方式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在垫入隔片前后均置入30。神经内镜行多角度的观察,主要目的是观察神经全程及其周围血管,判别责任血管,并观察确认垫片位置,协助垫片调整。116例在内镜下观察,显微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15例完全在内镜下手术操作。结果10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9r7例(96%)疼痛消失,3例(3%)疼痛减轻,总有效率99%。30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27例(90%)症状完全缓解,2例(6.7%)部分缓解,总有效率96.7%。治疗有效的1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82个月,平均40个月。术后3年内4例有复发,复发率3.1%。15例经神经内镜探查判定责任动脉,22例内镜探查后调整隔片位置。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探查能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隔片位置,能提高手术有效性,降低术后复发率。
李江安鲁晓杰王清李兵苗增利季卫阳
关键词:神经内镜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