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爱平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牙根
  • 1篇牙根纵裂
  • 1篇粘接
  • 1篇粘接剂
  • 1篇酸蚀
  • 1篇镍钛
  • 1篇镍钛锉
  • 1篇排龈
  • 1篇排龈方法
  • 1篇曲度
  • 1篇缺损
  • 1篇锥形束CT
  • 1篇自酸蚀
  • 1篇自酸蚀粘接剂
  • 1篇纵裂
  • 1篇龈下
  • 1篇弯曲根管
  • 1篇楔状缺损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宋爱平
  • 3篇刘利
  • 3篇闫雪冰
  • 3篇彭红
  • 2篇孙凤
  • 1篇翁金龙
  • 1篇肖瑶
  • 1篇罗树生

传媒

  • 3篇实用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Hyflex CM机用镍钛锉预备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随机选择临床上弯曲度15°~40°(Schneider法)的磨牙根管各30个分别使用Hyflex CM和ProTaper Universal进行预备,拍摄预备前后定位平行投照数字X线根尖片,比较Hy Flex CM和ProTaper预备前后根管弯曲度的改变,评价其对弯曲根管的预备效果。发现Hyflex CM与ProTaper预备后弯曲度分别减少4.54°±3.25°(P<0.001)及5.63°±3.84°(P<0.001);Hyflex CM变直量比ProTaper小1.09°,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yflex CM可满足临床对弯曲根管的预备要求。
闫雪冰肖瑶罗树生翁金龙彭红刘利宋爱平
关键词:弯曲根管根管弯曲度
锥形束CT在早期诊断牙根纵裂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对牙根纵裂(简称根裂)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3颗临床检查可疑为根裂且通过X线根尖片不能确诊的患牙,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是否存在根裂影像,分别记录为明确根裂、可疑或非根裂。根裂的CT诊断标准为:至少连续2个牙根断面上可见明显的低密度裂隙影或折断片明显移位。结果:CBCT显示23颗患牙中明确根裂17颗,可疑4颗,非根裂2颗。17颗明确根裂患牙均经拔除证实;4颗可疑患牙经4~6月观察后亦拔除并确诊为根裂;CT图像未见根裂表现的2颗患牙经临床证实无根裂。经拔除后确诊根裂的21颗患牙中,活髓牙10颗,已牙髓治疗的无髓牙11颗。CBCT的诊断敏感度为81%。结论:锥形束CT有助于牙根纵裂的早期诊断。
闫雪冰彭红刘利宋爱平孙凤
关键词:牙根纵裂X线根尖片锥形束CT
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楔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 mm内较难充填的楔缺,分3组: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 mm的楔缺40个,使用排龈线排龈;I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0~1 mm的楔缺4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III组:龈边缘位于龈下1~2 mm的楔缺20个,使用推龈器排龈;IV组:龈边缘位于龈上的楔缺40个,直接充填,作为对照。各组均使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接剂粘接,3M Z250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后1年随访,以改良的USPHS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数据行卡方检验。结果:I-III组病例修复体均无脱落,对照组有2个脱落。楔缺修复1年后4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充填体脱落、边缘适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新发缺损、牙龈反应及牙髓反应7个方面,4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于任何一组,基线与1年后复查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采用有效排龈方法的前提下,龈下楔状缺损的修复可取得满意疗效,颈部边缘于龈下的深度并不影响治疗效果;推龈器的使用对于龈下楔状缺损的治疗有较大帮助。
闫雪冰彭红刘利宋爱平孙凤
关键词:楔状缺损排龈临床疗效自酸蚀粘接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